姜鲁鸣:为何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3 次 更新时间:2017-09-25 22:26

进入专题: 军民融合  

姜鲁鸣  


习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鲜明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决策,需要我们从多维视角进行观察和思考。

这是赢得未来发展主导权的战略应对。历史上,军事技术一直领先于民用技术。但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人类开始进入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新技术革命时期,开启了商业革命先于军事革命、社会信息化水平普遍高于军队信息化水平的历史。目前,发达国家的军事专用技术比重已不到15%,而军民通用技术超过80%。在科技和军事双重革命的驱动下,军民融合渐成气候。在世界军民融合浪潮中,科技领域融合是制高点。美国近期推出“国防创新倡议”和“第三次对消战略”,试图通过颠覆性创新,先于对手发现重大先进技术。俄罗斯成立国家创新支持机构,负责颠覆性创新。日本也创设专门基金支持新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军民融合呈现出全方位、全要素发展态势。科技工业方面,美、英、德、日等国进一步打造武器装备研制军民一体化的平台,军队信息化建设80%以上的技术来自民用信息系统;军队保障方面,市场化军事外包成为主要方式,军方角色是“当最挑剔的买主”,美军88%的陆地战略投送、50%的全球空中战略投送、64%的全球海上战略投送,都是依靠民用运力实现的;人才培养方面,80%左右的初级军官和军事技术人才来自国民教育系统。这深刻反映出,军民融合本质上是一场争夺未来20到30年综合国力竞争和军事发展主导权的竞争,背后是理念的交锋、体制的竞赛,比拼的是看谁的体制政策更具先进性和适应性、更具变革能力,更能通过军民融合发展来凝聚国家意志和全社会力量,筑牢本国安全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才能争取主动、赢得未来。

这是引领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长远谋划。自国家产生以来,如何统筹安全与发展,一直是困扰各国的历史难题。据有关计算,从公元前3200年到20世纪90年代,在5200年期间,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平均每年有3场较大规模的战争降临人类。对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言,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倘若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关系,就会导致国家衰落。历史上曾经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有过惨痛教训。今天的中国也面临着相似的考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长进入调整期,国防投入资源条件趋紧。同时,随着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也在不断增多,国防安全压力不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实施军民融合战略就成为实现统筹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不二选择。推动军民融合,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国家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又能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强大实力的大体系支撑现代国防。比如,北斗系统如能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至少能带来4000亿到5000亿的经济社会效益。依靠军民融合产生的强大“效益合力”,我们就能以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和最具可持续性的强大物质力量成就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在当今时代,如何管理国防事业和治理军队,已成为国家现代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和显著标志。但长期以来,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导致军口和民口两张皮的情况,偏离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轨道。今天,我们迫切需要通过深度融合实现军民之间的“车同轨、书同文”。否则,国家就会像“一麻袋土豆”,陷入“有资源无聚合、有实力无能力”的境地。习主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发展、改革、法治、党建,通贯内政、外交、国防,涉及现代国家治理的各主要领域,蕴含着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历史逻辑。在国家、国防和军队管理日趋复杂的今天,只有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才能更好地凝聚国家力量,形成中央、地方、军队、企业、社会等各方协同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格局,加快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作者为国防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军民融合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0614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日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