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爱思想网 > 思想库 > 学术 > 朱汉民 所有专栏
朱汉民
 
朱汉民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院院长,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编委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湖湘文化等。担任岳麓书院院长20多年,主持岳麓书院的文博事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学研究与传播,推动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是岳麓书院历史学、哲学两个学科门类博士点创点人。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等。聘为法国人文高师客座教授、美国康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湘文化通书》与《宋学源流》的首席专家,担任国家重大学术工程项目《(新编)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清史·湘军》主编,另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著作有《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儒学的多维视域》《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宋学·理学·心学》等二十多种,主编《国家清史·文献丛刊·湘军》(十卷)、《儒藏·经部·春秋》、《湖湘文化通史》(五卷)、《岳麓书院国学文库》等。担任《原道》(CSSCI)丛刊编委会主任兼主编,《儒藏》(精华编)编委及分卷主编,韩国哲学学会《哲学研究》国外编委。获评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徐特立教育奖“建国七十周年百名湖湘人物”等。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国家社科基金外译项目,获得全国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多项,湖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多项等。“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国学活动发起人。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从《论语》学看玄学、理学的学术理路
从名士风度到圣贤气象
玄学、理学对《论语》学的拓展
玄学与性理之学
玄学、理学的《周易》诠释与儒学的义理建构
玄学的《论语》诠释与儒道会通
性理之学的学术形态与理论建构
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朱熹《四书》学的人文信仰特征
理学的《论语》诠释与圣人之道的重建
重建“中国哲学”的双重理据
中国古代书院自治权的问题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朱汉民 曾小明:程颐《易》学中的卦才论
王弼的义理易学
论性理学的学术建构与哲学精神
中国文化基因与中华文明生命力
今天如何看待国学?
儒法互补及其现代管理学意义
从传统走向未来 中国当代书院能做什么?
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
中国哲学的建构: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
书院文化滋养人文教育
儒学应该是国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融合——湖湘文化精神特质的历史建构
从理想与现实看儒家之道的价值序列
儒学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 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
儒家如何以“传记之学”来诠经与创新
谈儒家之道:仁爱有几重境界?
近代湖湘士大夫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的启示
朱汉民 胡长海:儒、法互补与传统中国的治理结构
儒家士大夫的身份及价值取向
激活书院,功莫大焉——关于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几点建议
理学·湘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的学术传统与教育传统
朱汉民 李立广:“一体”训仁与以“公”释仁:二程仁说的比较
师道复兴与宋学崛起
张载的义理经学及其关学学统
儒家道统是源自上古的华夏文明体系——道统论探源
宋学的内圣转向与《四书》学身心工夫
宋儒道统论与宋代士大夫主体意识
今天传统书院如何继续发挥文化教育功能?
天人三策:儒生与帝王的共识与盟约
“礼—仁—理”的历史衍化与哲学建构
穷经究史工辞章的经学大师——《皮锡瑞全集》所见皮氏学术真貌
中国书院的文化价值
《白虎通义》:帝国政典和儒家经典的结合
儒家“文化软实力”的独特魅力
古典学知识与民族精神的双重建构——当代中国国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左宗棠的狂狷人格
屈原与湖湘士人人格建构
宋代书院的“师道”精神
近代湖湘士人对王船山圣贤与豪杰精神的诠释
湖湘士人对船山德性与气质的诠释
王船山的人格特质
湖湘士人的二重文化基因及其组合
民性:湘人的气质之性
千古流传的湖湘文化精神气质
宋学的多元思想与地域学统
船山诠释的多元化与湖湘文化近代化建构
“实事求是”与实践唯物主义
湖湘士人人格的组合:血气与德性
血性人格的文化心理建设
中道:从《六经》原典到儒家诸子
《四书》学的忧乐情怀与宋儒的内圣之道
早期儒家之“师”与中国政教理念
从《六经》到《四书》——宋代儒家新经典体系的建立
汤浩 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较
中华文化的仁爱精神
朱汉民 王琦:“宋学”的历史考察与学术分疏

韩国书院申遗,中国更多更久为何推不动?
推进《王闿运全集》整理出版工作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千年书院应该承担怎样的文化使命:岳麓书院要成为公共学术平台
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摘自《湘学通论》“导言”
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大型史料丛刊《湘军》“总序”节选
民本思想如何影响中国?
湖湘士人的狂狷精神

儒家修身工夫的养生意义
中国书院精神的现代继承
现代中国书院的功能:以岳麓书院为例
湖湘文化的精神
宋明理学与书院教育
书院精神与中国文化
中华文明复兴当“回归经典 重建经学”
重建中华经典体系——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上的发言
回归经典,复兴中华文明
文化复兴与书院中国
传统书院与文化复兴
汉以后的帝国治理体系:儒法互补、王霸并用
圣贤兼豪杰——中国传统士大夫人格理想的审视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自序
《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自序
《儒学的多维视域》自序
《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自序
《湘学通论》自序
《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结语
《岳麓书院国学文库》总序
湖湘文化的源、脉、气——《湖湘文化名著读本丛书》总序
欧阳斌《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序
张国骥《清嘉道时期政治危机研究》序
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中国书院学规集成》序
陈复《书院精神与中华文化》序
湖湘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湖湘文化通史》总结语[1]
儒学是学问,更是一种文明体系——《儒学的多维视域》自序
宋明儒学的学术形态——《宋学·理学·心学》自序

找回“圣贤-豪杰”的“湖南人精神”——湖湘文化访谈(八)
湘军与湖湘文化——湖湘文化访谈(七)
湖湘的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湖湘文化访谈(六)
湖湘文化的四期发展——湖湘文化访谈(五)
湖湘文化的特质与要素——湖湘文化访谈(四)
湖湘文化的二重渊源——湖湘文化访谈(三)
湖湘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性格弱点——湖湘文化访谈(二)
湖湘文化的历史与闪光点——湖湘文化访谈(一)
国学即中国古典学
国学为什么需要一场大典?
中国现代教育应该充分利用传统资源
国学是一门学科
湘学学统的建构与传承
找回为天地立心的精神气魄
中国书院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儒家以“圣人大同之道”融贯民主、自由、平等
朱汉民 陈薇:湘学的历史与现状——朱汉民谈湘学研究

本专栏经作者授权。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获得书面许可。
Copyright since 2010,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爱思想网版权所有.京ICP备1200786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