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汉民:《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自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72 次 更新时间:2022-04-21 11:18

进入专题: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朱汉民 (进入专栏)  

为了推动国学与现代生活的结合,以湖南的学界、政界、商界以及其他各界人士为主体,组建了“国学践行俱乐部”、“国学践行基金会” 、“国学践行书院”。我因为长期在岳麓书院从事国学研究和教学,故而也应邀为“国学践行俱乐部”的各界学员作演讲,并且还担任了“国学践行基金会”的学术委员。为了保存、推广这些讲学的记录,“国学践行基金会”计划编辑、出版一套《国学践行文库》,并且希望我将自己的国学演讲、访谈汇编成一个文集。这就是本文集出版的具体原由。

我多年从事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和教学。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我应邀在不同的场合、媒体演讲和访谈,为自己和朋友的书稿作序跋。这些文稿散落在报纸、网络、杂志等不同媒体上。我很高兴能够有这样一个机会保存、推广这些讲学、访谈的记录,所以很快将它们汇编成这一本书。

我之所以将自己多年的演讲、访谈与序跋的集子命名为《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在2014年开始曾经多种不同场合演讲《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受到各界朋友的关注。我一度计划将此讲稿扩充成一本传统文化的普及读物。但是终因事情太多而放弃这个想法。我在为这一本演讲、访谈的集子取名时,想找一个能够概括全书内容的名字,竟然发现《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正是我多年的演讲、访谈与序跋的主题。尽管我的演讲、访谈与序跋会涉及中国传统思想、中国传统学术、中国古代书院、湖湘文化等不同领域,但是,我的谈论主题、视角、重点,往往就是“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譬如,我讲的中国传统思想与学术,我所关注的主要是“士大夫之学”;我常常讲到中国的“书院精神”,其实正是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表达;我讲的“湖湘文化精神”或者“湖南人精神”,其实也主要是一种湖湘的士大夫精神。总之,本书所搜集的演讲、访谈与序跋,均可纳入到《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的框架中来。

既然是演讲、访谈的记录,考虑不周之处会不少,这是要请读者原谅的。

朱汉民

2015-12-8


目  录

自序


第一辑  演讲录

一、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二、回归经典,重建经学

三、儒法互补及其现代管理学意义

四、圣贤兼豪杰——儒家士大夫的人格理想

五、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

六、书院精神与中国文化

七、宋明理学与书院

八、湖湘文化的精神

九、现代中国书院的作用与功能

十、中国书院精神的现代继承


第二辑  访谈录

一、找回为天地立心的精神气魄

二、国学是一门学科

三、国学即中国古典学

四、国学为什么需要一场大典

五、今天如何看待国学

六、中国现代教育应充分利用传统资源

七、中国书院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八、湖湘文化的历史与闪光点——湖湘文化访谈(一)

九、湖湘文化的精神气质与性格弱点——湖湘文化访谈(二 )

十、湖湘文化的二重渊源——湖湘文化访谈(三)

十一、湖湘文化的特质与要素——湖湘文化访谈(四)

十二、湖湘文化的分期与当代使命——湖湘文化访谈(五)

十三、湖湘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湖湘文化访谈(六)

十四、湘军与湖湘文化——湖湘文化访谈(七)

十五、探寻“圣贤-豪杰”的“湖南人精神” ——湖湘文化访谈(八)


第三辑    序跋


一、《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自序

二、《儒学的多维视域》自序

三、《宋学·理学·心学》自序

四、《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自序

五、《湘学通论》自序

六、《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结语

七、《湖湘文化通史》总结语

八、《国家清史·文献丛刊·湘军》总序

九、《岳麓书院国学文库》总序

十、《湖湘文化名著读本》总序

十一、欧阳斌《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序

十二、张国骥《清嘉道时期政治危机研究》序

十三、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集成》序

十四、陈复《书院精神与中华文化》序

附录:

一、朱汉民教授的书院事业与学术研究

二、朱汉民的著述目录



附录二:



朱汉民简介与著作目录


朱汉民 ,195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二级教授,专门史(历史学)、中国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湖湘文化。



一、学术职务: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专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历史学、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中国实学会副会长;中华朱子学会副会长;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湖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华炎黄学会理事、韩国哲学学会《哲学研究》国外编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武汉大学国学院兼职教授、贵阳孔学堂学术委员、湖南省人民政府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湖南省湘学研究院副院长;湖南省书院研究会会长;湖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炎黄文化学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舜文化学会副会长;船山学社副社长;湖湘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会主任、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国学践行基金会学术委员等。


二、书院管理:

从1994年开始全面负责岳麓书院管理工作,长期担任岳麓书院院长达20多年之久。主持岳麓书院的文物管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及国学传播等工作,推动岳麓书院的现代复兴。

主持、完成岳麓书院的文物古迹的修复与原状陈列的复原,并修复了已经完全毁损无存的明伦堂、崇圣祠、文昌阁、屈子祠等,使岳麓书院恢复了历史最盛时期的原状与规模。倡导、主持并完成了国内首家“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建设。

推动岳麓书院的学科建设、教学与科研。主持申报并获得历史学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科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持申报并获得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在推动岳麓书院学科建设的同时,恢复了传统岳麓书院的教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完成了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现代教育转型。

组建“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主办“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岳麓书院讲坛”等影响大的系列活动。


三、人才培养

作为学科带头人,领衔申报并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科学位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又领衔申报并获得中国哲学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是岳麓书院的历史学、哲学两个门类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的创点人。

从1992年开始培养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培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生培养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专业博士生,2008年开始招生培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共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多届,博士生十多届,毕业生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共7篇。

为湖南大学大学生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编全国统编教材《中国传统文化导论》,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四、科研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湖湘文化通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四书学与中国思想传统的建构》、国家《清史》学术工程项目:《湘军》;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德育思想史》;国家重点图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化通史》;国家重点图书及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书院通史》;教育部振兴行动计划项目:“岳麓书院数字博物馆”;另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般项目多项。


五、学术交流

美国中央康州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加州精神心理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法国高等人文师范学院客座教授、台湾大学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

应邀参加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法国高等人文师范学院、英国牛津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国立新加坡大学、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国民大学、日本实学会、台湾中央研究院、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大学及研究机构主办的重要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论文或演讲。


六、荣誉与奖励: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教材奖(二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教育科学成果奖(二等奖);首届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6项);湖南大学首届师德标兵;湖南大学首届科研标兵等。



七、主要著作:

1. 《岳麓书院史略》(合著),岳麓书社1986年。

2. 《圣王理想的幻灭》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

3. 《中国的书院》  (简体版)商务印书馆1991年,(繁体版)台湾商务印书馆、香港商务印书馆1993年;

4. 《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中文版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1年出版;列入韩国外文重点引进图书,译成韩文,由韩国学古房(首尔)2011年出版;

5. 《忠孝道德与臣民精神》  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6. 《中华文化通志•智育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7. 《中国德育思想研究》(主编,合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8. 《儒家人文教育的审视 》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宋明理学通论》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 《旷世大儒——朱熹》(合著)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11. 《中国学术史》(宋元卷上下二册主编,合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 《湘学原道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13. 《长江流域的书院》(合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4. 《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上、下主编,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15. 《宋代四书学与理学》(合著),中华书局,2009年

16. 《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国家规划教材,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7. 《中国书院文化简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

18. 《湖湘学派与湖湘文化》(湖湘文库),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19. 《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该书选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简体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繁体版由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1年出版;

20. 《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1. 《岳麓书院史》(《湖湘文库》,合著),岳麓书社2013年;

22. 《湘军》(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总主编,共10卷,800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

23. 《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新星出版社2015年;

24. 《湖湘文化通史》(5卷,300万字),岳麓书社2015年;

25. 《儒学的多维视域》,东方出版社2015年,

26. 《湘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7. 《宋学·理学·心学》孔学堂书局2016年。


八、主编的文库、丛刊、文献、文集、专栏:

1、《中国书院》(丛刊,已出10辑)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起至今;

2、《湖湘学术与文化》(论文集)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3、《清代湘学研究》(论文集) 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4、《原道》(cssci丛刊,已经出版21辑) 联合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部学报名栏“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主持人;

6、《湖湘文库》(大型湖湘地方文献、著作汇编,共702册),担任编辑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岳麓书社等出版,2013年完成;

7、《岳麓书院藏秦简》(第1、2、3卷)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起;

8、《湖湘文化与巴蜀文化》 主编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

9、《湖湘文化名著读本》(8种) 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10、《儒藏·经学·春秋类》(精华编),主编之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11、《传承与开拓:朱子学新论》(论文集) 主编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

12、《岳麓书院国学文库》 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东方出版社2014年起。


九、主要论文:


1. 道德冲突与审美   《美育》1985年第5期

2. 湘水校经堂述评(合著)  《岳麓书院1010年纪念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湖湘学派初探  《求索》1987年第6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88年第2期全文转载

4. 论胡宏的教育思想  《书院研究》(论文集) 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

5. 简论书院的性质  《宜春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第2期

6. 试论孔子主体性道德观  《湖南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7. 船山学的渊源之一——湖湘学派  《衡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8年第4期

8. 伦理型政治和法理型政治  《河北学刊》1989年第1期

9. 儒法互补与外王之道  《海南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10. 论张栻的理学思想  《船山学刊》1989年第2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89年第6期 全文转载

11. 孟荀人性论方法初探  《管子学刊》1989年第3期

12. 论湖湘学派与湖南书院的相互促进和影响  《教育评论》1989年第5期

13. 胡安国《春秋传》的理学思想 《湖南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

14. 胡宏的理欲论和圣人论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第6期

15. 论胡宏的理学思想  《孔子研究》1990年第2期

16. 胡宏伦理思想探微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0年第2期,《伦理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0年第5期全文转载

17. 论儒法互补的政治哲学  《岳阳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

18. 湖湘学派与海外新儒家  《求索》1990年第3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0年第3期 全文转载,

19. 古代教学过程论及其理论特色  《教育评论》1990年第4期

20. 论胡宏的性本论哲学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5期

21. 湖湘学派的教育思想  《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1期

22. 士与书院  《真善美》1991年第3期

23. 论胡宏的哲学思想  《求索》1991年第3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24. 湖湘学派源流及学术思想特色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1年第6期

25. 陶澍教育思想的特征  《论陶澍》(论文集)岳麓书社1991年7月

26. 论薛煊的教育思想  《湖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

27. 张栻和岳麓书院  《朱熹•教育•传统文化》(论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年12月

28. 对终极存在的时空追溯  《求索》1992年第2期;《中国哲学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2年第6期全文转载

29. 论张栻的教育哲学  《天府新论》1992年第3期

30. 胡宏的政治思想 《海南教育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31. 报答君恩:中国古代臣民的政治态度  《湖南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32. 吴与弼的教育思想与明代心学思潮  《江西社会科学》1992年第6期

33. 我的治学途径和方法  《教育评论》1992年第6期

34. 儒家主体性伦理与安身立命  《求索》1993年第2期 ,又载香港法住学会:《安身立命与东西文化》香港法住出版社1994年

35. 湖湘学派本体论的实学特色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3年第2期

36. 知行互发的德育过程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第2期

37. 宋代理学与书院教育   《中国哲学》第16辑岳麓书社1993年8月

38. 中国古代教学原则综论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3年第2期

39. 论湖湘学派的经世实学思想  《跨世纪者的思考》(论文集)湖南出版社1993年

40. 王船山论德育过程    《船山学刊》1993年第4期

41. 忠孝分与合的历史观     [台]《思源》第25期1994年2月

42. 道德与养生  《中国医学伦理学》1994年第1期

43. 王夫之“性教一贯”的德育观探讨  《教育评论》1994年第2期

44. 陈献章——明代心学的精微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4年第2期

45. 试论中国古代臣民的双重人格  《湖南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46. 儒家经学教育中的智育因素  《世纪之交的历史反思》(论文集)岳麓书社1995年5月

47. 论王阳明的德育思想  《湖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48. 湛若水的伦理思想  《船山学刊》1996年第4期

49.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型  《书摘》1996年第6期

50. 智育志导言  《教育史研究》1996年第6期

51. 儒家教育理念与人类文明国际会议纪要  《中国史研究动态》1996年第11期

52. 儒家教育理念的特征  《光明日报》1997年2月1日

53. 儒家人文教育论纲  《求索》1997年第5期

54. 古代学校的会讲论辩  《教育评论》1997年第5期

55. 士的崛起与智育变革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7年第6期

56. 陈献章的“内圣之学”  《中国书院》第一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

57. 品读一万年  《光明日报》1997年12月

58. 《仁学》与中华文化重建  《湖湘论坛》1998年第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8年第3期

59. 叶适的经学评论与理学批判  《船山学刊》1998年第2期

60. 孔墨智育思想比较论  《教育史研究》1998年第3期

61. 论中国教育传统中的道学术  《中国哲学》第19辑岳麓书社1998年9月

62. 宋代学术思想特征简论  《求索》1998年第6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

63. 《太极图说》与宋学  [台]《中国文化月刊》1998年第10期,又载《湘学》(第1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64. 主体性人格——儒家人文教育的目标  《中国书院》第二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65. 张载及其关学论  《中国书院》第二辑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66. 《仁学》之道  《原道》第5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2月

67. 朱陆学术异同辨析  《船山学刊》1999年第1期

68. 论宋学兴起的文化背景  《湖南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999年第7期全文转载

69. 吴澄的理学思想 《哲学思辨与改革开放》北京海潮出版社1999年4月

70. 湖南的书院学研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

71. 朱熹与他的理念世界  《华夏文化》1999年第4期

72. 《仁学》中的原道精神  《湖湘论坛》1999年第5期

73. 朱熹的《五经》学  《中国书院》第三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74. 论儒家科技教育的人文关怀  《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1期

75. 良知的裂变  《湖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76. 理学之术的“实学”精神  《湖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

77. 论儒学的人文信仰  《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5月

78. 文化视界的审视——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问题  《中国思想史论集》第1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79. 天变道亦变  《原道》第6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

80. 《通书》发微    [韩]《国际性理学研究》创刊号2000年7月

81. 周敦颐《太极图》与道教  《道家道教与湖南》(论文集)岳麓书社2000年9月

82. 湖湘文化的基本要素与特征  《湖湘论坛》2000年第5期

83. 朱熹的《四书》学  《朱子学刊》第1辑2000年10月

84. 传统文化在新世纪的积极意义  《社会科学报》2001年1月4日

85. 动力与秩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资源  《社会科学报》2001年2月1日

86. 谭嗣同《仁学》与中国近代政治思维  《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

87. 魏源论道  [台]《中国文化月刊》2001年第6期

88. 王夫之的实有之道  [台]《哲学与文化》2001年第7期

89. 人文关怀——儒家教育之本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8月13日

90. 陈献章的教育活动及思想 (合著), 《陈白沙研究文集》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91. 道——中国文化精神的依托  《湖湘论坛》2001年第6期

92. 周敦颐《太极图说》阐义  [台]《哲学与文化》2001年第12期

93. 朱熹陈亮论战的文化意义  《船山学刊》2001年第4期;;又载《纪念朱熹诞辰870周年、逝世800周年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94. 二程天理论的文化意义  《湖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95. 湘学原道意识的成因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6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年第3期 全文转载

96. 道统与学术  《湘学》(第2辑)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97. 道与中国哲学  《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98. 简论书院的学统  《教育评论》2002年第1期;《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年第5期摘编

99. “技可进乎道”——魏源的道论   《原道》第7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2月

100. “士绅—儒学—书院”之考察(合著)  《中国书院》第四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

101. 原道的现代意义  《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102. 六艺之教的智育因素  《河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年第11期 全文转载,

103. 探寻炎帝传说中的真实历史(合著)  《炎帝文化与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岳麓书社2002年9月

104. 濂溪学中“无”的智慧(合著)  《船山学刊》2002年第3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105. 中国书院的文化精神  《光明日报》2003年6月11日

106. 重构现代湖湘文化精神  《湖南日报》2003年5月30日,又载《湖湘文化百家言》(湖湘文库)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

107. 全球化、本土化与中和文化观  《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8. 文化批判的价值审视  [新加坡]《儒学与世界文明》国立新加坡大学出版

109. 湖湘文化论略  《光明日报》2003年10月21日

110. 实学与西学的互动  [韩]《韩国实学研究》(第五号)韩国民昌社2003年出版

111. 中国知识传统的审思  《船山学刊》2003年9月第3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112. 文化的相对性与普世性  《经济全球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发展》(论文集)2003年8月

113. 经学教育的人文特质与变革动力  《中国书院》第五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10月

114. 湘学的学术旨趣及近代转型   《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又载《清代湘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5. 朱熹《四书》诠释的二重进路    《求索》2004年0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12期转载

116. 湘学的原道精神   《光明日报》2004.02.10

117. 王先谦汉学研究与书院传播(合著)《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118. 言•意•理——朱熹的《四书》学诠释方法  《孔子研究》2004年05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12期全文转载

119. 儒家人文信仰的完成   《湖南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120. 历史还原与意义创生的统一   《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121. 朱熹“四书”学的人文信仰特征   《求索》2004年10期

122. 实践——体验:朱熹的四书诠释方法 《中国哲学史》,2004年04期;

123. 长江流域书院与长江文化    《湖南大学学报》2005年03期;《新华文摘》2005年23期全文转载。

124. 朱熹《四书》学与儒家工夫论   《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0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

125. 朱熹工夫论的知行关系    《湖南大学学报》2005年04期;《新华文摘》2005年24期转载

126. 岳麓书院与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2005.07.07

127. 文化区域的空间性与时间性,《光明日报》,2005.05.25

128. 胡寅的理学思想(合著)  《船山学刊》,2005年06期

129. 书院可补现代大学之不足   《社会科学报》,2005.04.28

130. 王船山的历史理性   《船山学刊》2005年05期

131.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    《哲学动态》2006年07期

132. 理学、《四书》学与儒家文明   《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02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

133. 和谐文化建设的传统资源     《光明日报》2006.07.24

134.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中国哲学重建  《光明日报•国学版》2006.06.06

135. 岳麓书院与中国知识群体的精神历程    《光明日报•光明讲坛》2006.05.18

136. 朱熹行重于知的功夫论解读  《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37. 论湖湘实学传统的近代转型 《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138. 国学与书院双重复兴的企盼   《光明日报》2006.03.21

139. 周敦颐《易学》的宋学精神   《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40. 由工夫以见本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141. 朱熹居敬工夫与身心互动  《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142. 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两个问题   《求索》2006年05期

143. 重建中国哲学的双重理据,《中山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44. 曾国藩的礼学及其经世理念  《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0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

145. 以学术为治术——曾国藩的礼治思想与实践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01期    又载《曾国藩与近代中国》(2006年国际曾国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岳麓书社2007年11月

146. 学治贯通 汉宋兼综 《光明日报》,2007年01月04日

147. 中国书院的历程,    [韩]《韩国学论丛》第29辑,2007年02月

148. 曾国藩的人格理念及其思想文化意义 《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02期

149. 书院历史变迁与士大夫价值取向   《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03期,《高等教育》(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第9期全文转载

150. 义理之学——中国哲学原型简析 《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05期

151. 张景岳医哲思想的理学渊源(合著) 《现代哲学》2007年第06期

152. 从名士风度到圣贤气象    《光明日报》2007年12月20日

153. 论曾国藩的学问与气质    《教育评论》2007年第06期

154. 论名士风度与圣贤气象的思想脉络,《湖南大学学报》2008年0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5. 从《论语》学看玄学、理学的学术理路,《哲学研究》2008年08期

156. 中国书院精神及当代意义, [台]《哲学与文化》2008年09期

157. 两宋的《论语》诠释与儒学重建   《中国哲学史》2008年04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9年第2期全文转载,又载《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158. 张景岳医学思想的阴阳观(合著) 《国际易学研究》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

159. 从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看周秦之际的几何学成就(合著)  《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日本]《大阪产业大学论集》,2010第9辑日文转载。

160. 岳麓书院藏秦简《数》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价值 (合著)  《中国史研究》2009年03期

161. 宋儒的经典诠释与言意之辨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09.07.28;又载《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讯》第4卷,2010年04期

162. 圣贤气象与宋儒的价值关怀   《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又载《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际儒联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年,

163. 王弼的义理易学    《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64. 义理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02期,又载《余敦康先生八十寿辰纪念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165. 玄学、理学对论语学的拓展    《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9年第9期全文转载

166. 原道——当代学者的使命    《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167. 性理学的学术构建与哲学精神    《中山大学学报》2010年06期,又载《儒家文化研究》(第6辑)北京三联书店2013年

168. 理学中的自我与社会    《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10.09.28

169. 魏晋遗其形骸论(合著)   《伦理学研究》2010年05期

170. 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     《求索》2010年09期

171. 玄学与性理之学       《中国哲学史》2010年01期

172. 胡安国《春秋传》的君臣论与宋代政治文化(合著)  《齐鲁学刊》2010年05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3. 胡安国《春秋传》的“圣人以天自处”论及其政治文化意义(合著)     《中国哲学史》2010年04期

174. 玄学、理学“身心之学”的发展理路  《哲学研究》2010年10期

175. 论程颐易学对王弼之学的继承   《齐鲁学刊》2010年01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176. 玄学的《论语》诠释与儒道会通  《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177. 玄学、理学的《周易》诠释与儒学的义理建构    《文史哲》2010年3期

178. 中国古代书院自治权的问题   《大学教育科学》2010年03期;又载[韩]《韩国学论丛》第30辑, 2008年02月

179.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   《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80. 中国古代“文化”概念的“软实力”内涵   《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81. 湘军与晚清中国    《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182. 勾股新证 (合著)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年7期

183. 王弼的“圣人体无”论(合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184. 湖湘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  《湖南社会科学》2011年滴1期

185. 湖湘文化探源,    《湖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04期

186. 性理之学的哲学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2月15日

187. 朱熹的自得思想,(合著)  《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06期 ,又载《人文与价值》(清华大学朱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188. 玄学的身心之学   《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04期

189. 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     《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04期, 《新华文摘》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

190. 宋儒身心之学的双重关怀   《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3期,《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191. 先秦儒家性理观念溯源   《齐鲁学刊》2011年第5期

192. 程颐易学的卦才论   《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04期

193. 开拓湖湘文化研究新视域   《光明日报》2011、7、27,“国家社科基金专版”

194. 魏晋新道家的身心观念和乐生思想    中国道教协会编:《遵道贵德 和谐共生》(国际道教论坛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

195. 儒家人文信仰的价值重估  《孔子研究》2011年6期,又载《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学术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年

196. 舜文化与湖湘文化构建  《湖南社会科学》 2012年05期

197.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新湘评论》 2012年05期

198. 探讨玄学与理学之理路的文化意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4期

199. 船山诠释与湖湘文化建构  《社会科学战线》 2012年04期

200. 谁误读了“格物致知”? 《光明日报》 2012/3/26,《朱子学年鉴》转载,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201. 本末之辨:王弼诠释《老子》的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版)2012-04-16 ,又载《老子思想与现代社会》(老子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02. 千古流传的湖湘文化精神气质   《中华读书报》 2012/4/25

203. 湖湘文化的源、脉、气    《光明日报》 2012、9、23,《新湘评论》2013年第5期转载

204. 理学的经典诠释方法:体用之辨    《国际儒学研究》(第19辑),九州出版社2012年8月

205. 船山人格精神对湘军将领的影响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2期

206. 湖湘本土文化的多维探源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03期 ,

207. 周敦颐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诠释 《求索》2012年06期

208. 玄学、理学本体诠释方法的内在理路 《社会科学》2012年07期

209. 湖湘知识群体的船山诠释与文化建构 《中国哲学史》2012年03期

210. 朱熹《大学》“明明德”诠释的理学意蕴(合著) 《哲学研究》 2012年07期,《朱子学年鉴》转载,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

211. 湖湘民间信仰的多元建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期,又载《第五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

212. 经典诠释的双向建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期

213. 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   《大学教育科学》,2013,04期.

214. 湘学的传统形态与近代转型  《天津社会科学》2013,04期.

215. 王船山的狂狷思想及其精神气质. 《齐鲁学刊》2013,03期.

216. 魏晋名士对孝道的反思.(合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期

217. 湘学的源流与学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期:.

218. 王船山的道统、治统与学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中国哲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3年第  期全文转载,

219. 曾国藩礼学的学术旨趣  《原道》(第20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20. 《伊川易传》的宋学精神  《二程与宋学:首届宋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21. 屈原与湖湘士人的人格建构  《湘学》(第一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22. 从“南楚”到“湖湘”:湖南区域文化概念的演化  《湖南社会科学》 2013年05期

223. 岳麓书院要成为公共学术平台 《光明日报》2013、9、23

224. 对湘学学统的探析  《湖南日报(理论版)》2013、9、24

225. 船山人格精神与近代湖湘士人  《船山学刊》2013、第5期

226. 曾国藩与湖湘士人精神气质  《儒家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

227. 国学,一种地方性知识传统?  《海纳江河,树我邦国》(马一浮先生诞辰130周年暨国学研讨会论文集)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

228. 湘学学统的文化条件  《北大中国文化研究》(总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

229. 关于《玄学与理学的学术思想理路研究》  《哲学与宗教》(第7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

230. 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  《求索》2014年第1期

231. 湘学学统与湖南刻书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2、21

232. 朱熹人性论与儒家道德哲学  《道德与文明》2014年第2期

233. 中国文化地理格局中的湖湘文化近代化 《船山学刊》2014年第2期

234. 湖湘文化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建构  《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4年第17期全文转载

235. 湘学的学术旨趣  《现代哲学》2014年第3期

236.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3期

237. 民本:源远流长的思想明珠  《光明日报》2014、7、22

238.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与主体性重建  《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第8期

239. 实用理性传统与中国文化近代化   《湘潭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240. 论董仲舒的人性论建构 (合著)  《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

241. 宋代的理学学派与地域学统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9、10(国家社科基金专版)

242. 学术旨趣与地域学统   《文史哲》2014年第5期

243. 元初宋遗民书院及其文化特色(合著)   《大学教育科学》2014年第5期

244. 经典诠释与义理体认  《历史文献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245. 屈骚精神与湖湘文统  《中国文化研究》2015年第一期

246. 狂狷: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以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为重点  《求索》201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15年4期全文转载

247. 书院文化滋养人文教育   《人民日报》理论版2015年3月4日

248. 南宋书院的学祠与学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期

249. 湘学学统与学术旨趣   《光明日报》 2015、4、20

250. 圣贤未有不豪杰——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研究   《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251. “神农炎帝”与湖湘文化  《社会科学战线》 2015年第6期

252.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原道》(第25辑)东方出版社2015年7月

253. 湖湘文化的“圣贤·豪杰”精神  《人民政协报》2015年6月29

254. 中国书院与儒学复兴   《孔孟月刊》第54卷第一期,2015年10月

255. 中国书院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  《原道》(第27辑)东方出版社2015年10月

256. 湖湘文化的历史建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

257. “宋学”的历史考察与学术分疏   《中国哲学史》2015年第4期

进入 朱汉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士大夫精神与中国文化》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3293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