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一战与中国》序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44 次 更新时间:2016-02-15 09:53

进入专题: 一战   中国  

朱嘉明 (进入专栏)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2014年,世界很多地方用各种方式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4年7月3日至5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召开的题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当代历史进程的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充分体现了国际性、开放性和学术性。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和旁听者约100人左右聚集于此,回顾和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二十世纪前半叶及后来走向的深刻和持续影响。此次研讨会对历史事件影响的研究有三种模式:其一,用新的思想架构或理论范式重新分析、解读一战前后的历史;其二,发掘和探讨一战改变中国历史格局和走向的历史逻辑;其三,以该事件史实为重心,补充新的史料。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有30位学者发表论文。本书即以会议论文为基础,择选23篇,集结而成。


为什么要召开这样的研讨会?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罗曼诺夫的沙皇俄国、哈布斯堡的奥匈帝国、霍亨索伦的普鲁士帝国终结,奥斯曼帝国分崩离析,包括埃及、叙利亚、土耳其、印度在内的民族建国和民族革命席卷欧亚大陆。这种迅速改变的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对中国当代历史的进程和选择影响甚大。然而,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中国历史影响的研究成果非常有限,且主要集中在北洋政府参战的决策、赴欧参战的十余万中国劳工的历史地位、《凡尔赛条约》和五四运动关系、二十一条和日本占领山东、一战期间的中国经济发展等具体课题。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当代中国历史影响远非如此。如果说,辛亥革命解决的是结束一个旧时代,那么,几年之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是造成中国向现代主权国家演变、中国共产党崛起、中国革命模式改变、中日战争渊源、中国传统社会解构的重要原因。


此次研讨会集中探讨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四个方面的影响:


(1)政治影响。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发生了布尔什维克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立即组织数量可观的在俄华工参加保卫新政权的战争,在华工中培养送往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十月革命的干部;而且在留俄华工联合会基础上成立俄共中国党员组织局。与此同时,列宁的布尔什维克通过区别于列强的对华政策,满足了中国迅速兴起的民族主义诉求,获得了中国知识精英的好感,直接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进而影响和推动孙中山实行“新三民主义”。中国走上了与印度和土耳其完全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得以成长壮大,最终成为改变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因素。


(2)思想和文化影响。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却没有在巴黎和会上得到公平对待,引发了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大量西方思想文化元素进入中国,特别是共产主义左倾思潮得以传播。自此,中国文化体系断裂,与中国文化体系紧密联系的知识分子的组成和功能,几乎是同步变动,中国思想界和知识分子发生分化和分裂。


(3)国际关系影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中国对于国际事务建立了主动反应方式,开始主动调整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选择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中国的方式与世界“融合”,迅速成长为现代主权国家。从此,离开世界的大背景,就不足以,甚至几乎不能解释中国国内的历史演变。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亚太地区政治版图,日本成为最大受益国。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的机会,先攫取青岛,进而山东,奠定了后来20世纪30年代全面侵华战争的基础。中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怎样估计,都不会过高。


(4)经济影响。因为西方国家陷入战争而无暇顾及在华经济利益,中国民族资本获得较大发展空间,改变了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国家主导中国的经济发展轨迹的局面。但是,因为一战影响了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美国成为兼工业、金融、贸易和科学为一体的强国,终究对中国经济继续发生影响,加深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程度。


会议的论文、发言和讨论,涉及问题广泛:北洋政府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应;中国对大战的历史贡献;参战的决策;巴黎和会和中国现代外交奠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四运动及民族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思想界的冲击;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苏维埃国家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德战争和日本攫取山东;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国民经济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主要历史人物,等等。


任何一次关于历史问题的学术讨论会,追求的不是某种结论,而是探讨历史的逻辑以及对历史史料的拓展和重新解读。1914年的中国,距离甲午战争20年,戊戌变法16年,义和团运动14年,而距离武昌起义不过3年。北洋政府的建立不过2年左右的时间。北洋政府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中立国”到“协约国”的转变,并成为“战胜国”,绝非易事。在当时,中国的精英骄傲过、兴奋过,也失望过,但是却无法预见到这场以欧洲为主的战争,且起因与中国完全无关的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最终超过了发生在中国境内的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中国全方位地纳入了世界体系,那种纯粹的中国本土“内生变量”开始急剧弱化,于是,中国偏离了自“洋务远动”以来的现代化轨迹,各式各样的“革命”主导了历史走向。几乎所有改变20世纪中国的思想、政治派别、领袖人物都是伴随第一次世界大战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的。所以,在历史面前除了谦卑,还需要耐心。很多历史脉络的清晰化,需要经过两三代人,甚至更长时间。


此次研讨选址维也纳大学校园之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意义。维也纳作为历史上奥匈帝国的首都,与一战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奥地利,或者奥匈帝国无疑是一战的主要推手,那场“吞噬欧洲和世界的大火,就是在那里点燃,然后往四面八方扩散”[1]成立于1365年的维也纳大学,长期秉承“自由研究和以研究为基础的教育”(Freedom of Research and Research-Based Education)信仰,是世界大战的见证者,在相关历史研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地位。100年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聚集于此举办学术论坛,深入回顾和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20世纪前半叶及后来走向的深刻和持续影响,无疑是超越时空的一次学术思想聚会。


一个好的会议,不可能穷尽所有的课题,此次会议希望为一战和中国的相关研究开辟更广阔空间,期待更丰富的史料和扎实的论证涌现。一个好的会议,需要经历时间的验证,希望时间证明这个会议和这本书的历史及学术价值。

写于2015年10月5日


[1] 乔福瑞.瓦夫罗著《哈布斯堡的灭亡》,台湾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4年,第14页。


进入 朱嘉明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战   中国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709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