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互联网+政务”:政府治理历史性变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65 次 更新时间:2015-11-25 10:57

进入专题: 互联网+  

汪玉凯 (进入专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在论述创新发展中,再一次强调“互联网+”行动计划对未来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性。笔者以为,运用“互联网+”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首先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推动中国的公共治理变革。

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支撑

“互联网+政务”将会大力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首先需要政府治理现代化。未来政府治理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内涵,从政府角度看,首先是法治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政策体系、价值体系这五大体系的现代化。从能力角度看,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维护公共安全和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行政能力等等都需要实现现代化。目前这些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化。所以,现代化政府应该包括两个结构:

第一个结构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这个政府体系应该具有四个特征: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协同政府、智慧政府。具备这四个特征的政府完全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来支撑,“互联网+”首先要打造这四个特征类型的政府,使其在网络世界是无缝对接、开放、透明的。

第二个结构是借助于前述“四个政府”的构建而达成的现代政府目标。通过网络流程再造,在网上进行跨部门协同,最后提供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进而实现现代化政府的目标,即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在“互联网+政务”时代,后面这四个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先完成前面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的构建,整个信息化的历程可以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样大的阶段来连接描绘,而政务信息化也大体经历这样历程。应该说,“互联网+政务”为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支撑。第一,互联网应用的广泛普及,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广阔前景。第二,信息消费需求的强劲推动,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了不竭动力。第三,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强势崛起,为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提供巨大的空间。

政务信息化的核心议题

从政府自身来看,政府是各类组织中最大的数据源和信息源,政府在治理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信息。政府产生的这些权威数据,能不能被盘活、被社会使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自身的变革。当今世界对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的需求不可估量,政府对云计算、大数据、新技术也有很强的需求。对内来讲,政府要使政策制定更加科学合理、贴近民心,需要借助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以不断地改进政策制定过程和优化决策水平。

从政府自身管理运行来看,要做到高效、透明、便民,也需要自身能够实现流程优化、简便,以充分发挥市场活力、释放社会活力。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还可以把政府内部的权力运行进一步关在制度笼子里面,包括正在构建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都是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来实现的。对公众来讲,社会公众对政务信息的消费不断增长,对政务信息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公众提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诉求,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更多、更简便、更低廉的公共服务。在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能力方面,百姓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百姓希望能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把食品安全的追溯系统构建起来,以此保障食品安全,改善民生,同时也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另外,政府在公共安全和应对危机等方面,也需要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对社会的治理。

从上面这些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政府对内还是对外治理,都需要借助互联网,所以“互联网+政务”是整个政务信息化最重要的核心议题。政府如何盘活这些海量的数据资产,使其为国家治理、企业决策乃至个人生活服务,必将成为“互联网+政务”的核心议题。

公共治理变革的创新路径

中国过去在政务信息化过程中走过的道路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融合阶段、协同阶段、智能化阶段。起步阶段有两个标志,一个是政府上网,一个是办公自动化。融合阶段就是电子政务和政府各个部门业务融合。协同阶段主要是针对在跨部门协同过程中,各部门形成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在协同阶段我们正在“爬坡”,而中国目前主流的政务信息化也处在协同阶段。政务信息化的未来方向就是智能化。在过去政务信息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表现在:互联互通难,业务协同难,资源共享难。其核心原因首先是机制障碍和部门利益。由于部门利益作祟,数据难以开放。因此,实现“互联网+政务”,其路径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要树立信息化和互联网思维。政府治理面临一场革命性变革,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必然趋势,电子政务将被用于解决政府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问题。二是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消除制约“互联网+政务”的体制机制障碍。三是要构建政府统一的“三张清单一张网”(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以及统一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网),提高公共治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四是要开放政府数据,为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五是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改变法治滞后于信息化本身的现状。


作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汪玉凯

来源:文汇报


进入 汪玉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互联网+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2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