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转基因”:没搞清这些,我们怎么知道安不安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83 次 更新时间:2015-11-29 13:21

进入专题: 转基因  

王一鸣(我的农场)  


编者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提到转基因问题时指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安全管理和科学普及,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这一点是我国一贯的政策。同时,文件也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

当下,社会公众对转基因技术抱有疑虑,转基因问题已经超越了科学的范畴,成为了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

那么,转基因技术的来龙去脉、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它的特性和安全性、存在的风险,包括目前我国的安全管理体系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在了解这些事实真相之前,任何情绪化的判断都是缺乏依据的。本期爱思想网学术观察员就转基因问题采访了生物学博士Victor,供广大读者参考,也欢迎大家留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问:王一鸣,爱思想网学术观察员,“我的农场”公众号创始人。

答:生物学博士Victor


爱思想网首发,转载须获得授权。


转基因的“危害”真相是?


问:有观点表示不能接受转基因,但可以接受杂交;转基因和杂交是什么关系?


答:本质原理是一样的,不同点在于杂交花费的时间更长。比如袁隆平的杂交稻,就是发现了一个野生种,之后经过很长时间的杂交选育得到的超级杂交稻。


问:杂交稻的优良性状也是基因突变产生的?


答:是的,优良的性状都是突变产生的。


杂交,是植物突变产生优良性状后,通过有性生殖、杂交选育,得到“提纯”。和杂交不同,转基因是我们通过研究,知道了某一种优良的性状是由哪一段基因决定的,就专门把这一段基因提出来。这个过程和杂交在本质上相同的,只是杂交是在个体层面随机插入基因,而转基因是在基因层面定向插入基因。


值得强调的是,转基因技术所转入的优良性状基因,也是自然突变产生的。


问:怎么保证插入到特定位置?


答:可以通过测序,保证插入位置的精确。


问:经过测序的这一代可以保证插入位置的精确,那么它的后代能够保证转入基因不脱靶吗?


答:有这种可能,但测序工作也是每代都要做的,要保持监测。如果发生了脱靶,可能这段基因就不能表达了,也即是说这一代作物不具备目标性状了。


为了防止这种可能,转基因作物在种植中一般是要求不能留种的,就是为了确保留种后后代可能出现的优良性状消失等问题。


问:能介绍下转基因安全性测试中的各项原则吗?我们依据什么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


答:有很多项原则。在转基因技术研究之初,我们有等同性原则。这项原则适用于种属关系接近的作物,比如,如果我们认为常规作物玉米A,和常规作物玉米B,都是安全的,那么我把玉米A中的基因转入玉米B中,得到的新的转基因作物也是安全的。


问:那么像转入bt蛋白这种来自细菌的基因,就不太能适用于等同性原则了吧?


答:是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安全性原则也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像bt蛋白这种我们为什么说它安全呢?先举个例子,比如有机农业,承诺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但是可以只用生物性农药。而bt蛋白类就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生物性农药。


问:但那是“体外施用”呀!


答:对。转入bt蛋白的植物,相当于自己能够产生抗虫的蛋白啊,如果有机农业使用bt蛋白作为农药,并认为是安全的,那么植物自己产生的bt蛋白,那应该也是安全的吧?


问:嗯嗯,从有机农业的这个例子来看似乎是这样,但在科学上,有没有严格的、多方面的针对bt蛋白的安全性测试呢?


答:有的,在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出现前,科学家就已经对它进行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首先,是否有毒性,这个指标下面还要做急性毒性测试、慢性毒性测试、大鼠饲喂测试、对后代毒性测试等。


除了毒性测试,对转基因作物还要做过敏性测试、营养学测试等等。从严格程度上看,科学家对转基因作物所做的安全测试的级别,是比药物的安全性测试还要高的。


比如说,传统的药物学实验,只包括毒性试验、有效性实验等,过敏性实验、对后代影响的实验是不用做的,但对转基因作物就要做。


问:过敏性实验是怎么做的?


答:以bt蛋白的过敏性实验为例来说吧。我们已知的所有的过敏原,比如花生、牛奶中会引起过敏的那部分基因,我们都是搞清楚的,比如会引起过敏的氨基酸序列,是具有可测试出的特征的。在把会引起过敏的作物的基因转入不会引起过敏的作物内的时候,我们考虑到过敏性风险,就会仔细检查这种转基因作物的基因,确保它不会出现会引起过敏的基因序列。而Bt蛋白是不具备过敏性基因序列特征的。


另外,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除了在基因序列上有显著特征,还有个特征是不易被消化道的酶类分解。那么在试验中,科学家也会模拟体外的消化环境,测试这种被转入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容不容易被分解。


第三,还有流行性调查,也证明了bt蛋白不会引起过敏,就是在bt蛋白作为生物农药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生产之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例报告,指出有人是因为bt蛋白而引发过敏的现象的。


最后,具体针对bt蛋白,由于人体内没有位点可以让它接入,也就意味着bt蛋白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正因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测试如此严格,所以最终能够通过重重测试,达到推广要求的作物,其安全性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问:直接食用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那么用转基因作物制成饲料喂牲畜,我们再食用牲畜,也是安全的吗?


答:是的,消化过程就是对蛋白质的“降解”,无论是什么种类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后都变成了数量有限的20种氨基酸,不会有所谓的“毒性”了。


而且目前转基因饲料也在世界养殖业中广泛使用,也没有报告指出转基因饲料会对动物产生毒性,或者有人吃了转基因饲料饲喂的动物而中毒的。


问:食用转基因食品会引起后代不育吗?


答:安全性测试中包括对后代影响的测试的,目前合法推出的转基因食品都是通过这项测试的。


问:还有人指出转基因食品会让人体中的有害菌产生抗药性,有这种风险吗?


答:首先,这类质疑主要的论据是,转基因过程中,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抗性来标识基因,并认为这样就会让人过量摄入抗生素而造成抗药性问题。但实际上,抗性标记只是用来筛选的,并不会参与到转移基因片段里,所以过量摄入的问题也并不存在。


问:那么棉铃虫会对bt蛋白产生抗药性吗?


答:目前来看还没有。产生抗药性这个问题和物种生存压力有关,所以如果我们要防止棉铃虫产生抗药性,不要给它们那么大压力就好了,比如,在抗虫转基因棉花田里少量间作非转基因棉花,这种做法是有效的。


问:转基因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转入的基因会发生漂移而影响到其他植物吗?


答:首先,基因漂移在自然界中是早已存在的,也是有一定条件的,这种风险也是可控的。比如说,两个植株间空间距离大于10米时,发生基因漂移的概率会降低到万分之几,所以我们通过设置隔离带等方式,就可以防范这种可能出现的风险。


而且,不要把农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混同,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有大量人力介入的生态系统,能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存的作物,可能并不能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活,并不能够把这两个生存条件迥异的生态系统混为一谈。


转基因不是万能的


问:这样看来,目前流传的关于转基因产品在营养失衡、引起过敏、引发疾病、造成环境危害等方面的担心,都是不必要的,那么转基因产品是不是不需要监管、不需要像现在这样严格管理了呢?


答:当然不是,在这个问题上有必要区分两个概念,技术的安全和产品的安全。我们之前谈的都是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也就是说,按照我们既定的技术规程,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产品,就涉及到生产的全过程,比如说我们知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是无害的,但还是要加强监管农残药残,为什么?就是因为产品的安全和技术的安全不是一回事。


问:有一些观点指出,转基因技术能让粮食增产,解决不发达国家的粮食匮乏和饥饿问题,是这样吗?


答:这个问题并非那么简单。转基因作物是有明确的功能的,比如转入抗虫基因的棉花有抗棉铃虫等鳞翅目昆虫的效果、抗除草剂大豆可以抵抗除草剂的伤害等,但往往并没有直接的增产效果。


转基因对农业的贡献,更多地体现在对农业成本的降低、生产效率的提升方面。


比如,根据郭淑静、徐志刚、黄季焜等人对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和福建5省的72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就农业生产者而言,相比常规品种,种植转基因作物品种具有比较明显的潜在经济收益。按照2009 年这个特定年份的病虫草害来计算,抗虫、抗病和抗除草剂3 类转基因技术应用在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4 种粮食作物上的潜在收益平均为72 元/亩,而按照多年病虫草害最严重的年份来算,转基因技术应用到上述4 种粮食作物上的潜在收益平均可以达到104 元/亩。(《农业技术研究,2012年第一期》)


其实,转基因对农业的贡献不仅在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多是带来了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农业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体系,也就是现代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只有与这套体系相配合,转基因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增产提效功能。


转基因问题已不只是科学问题,民众有权知道更多


问:转基因问题只是个科学问题吗,普通民众也有权参与进这个话题的讨论中来吗?


答:虽然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个科学问题,但目前转基因问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话题,并不单纯涉及到科学了。而转基因技术所影响的,是我们每天都不可或缺的食物,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以民众要参与到这个话题讨论中来的诉求,是合理的。


不仅如此,转基因技术对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对整个涉农行业的人们来说,转基因也都是和他们的事业密切联系的问题,他们对转基因问题的知情权,也是应该得到保护的。


问:感谢您解答我们的疑问!


答:很愿意解答民众们的疑问,不要低估民众的科学素养和理解能力,把应该向民众公开的信息充分披露出来,用民众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传播出去,才是对民众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


    进入专题: 转基因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人访谈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185.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