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兰:直觉式创新与中国自治型创新模式的培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54 次 更新时间:2015-11-19 16:57

进入专题: 直觉式创新   逻辑推理型创新   自治  

方竹兰 (进入专栏)  


内容摘要 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演进为原始创新型阶段,必须从逻辑推理型创新主导改为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而不是逻辑推理性创新。 直觉式创新通过兴趣爱好形成创新起点, 逻辑推理型创新是在兴趣爱好的反复试验基础上确立计划项目;直觉式创新的目标是通过预测想象创意未来,逻辑推理型创新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中国人习惯的创新模式主要是逻辑推理型创新。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经济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爱好的尊重保护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制度抑制惯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虽然国家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基本上处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直觉式创新的管理特点是自治型治理,自治型创新治理大致有下列环节:自治型学习;自治型开发;自治型合作;自治型配置;自治型评价等。


关键词:直觉式创新 逻辑推理型创新 自治


中国人习惯的创新模式主要是逻辑推理型创新。逻辑推理型创新是通过设置计划的创新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理性分析现实问题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具体的创新管理实践中,比较习惯以政府行政各部门为主体规划创新项目,以行政分配资金的方式组织申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研究成果由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实际上在创新过程中,当创新的目的能够清晰规划,并能够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步骤时,已经不是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了。原始型创新的主导行为方式是直觉式创新,直觉式创新是由个人的天赋本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持久的探索激情,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非凡的未来想象生成超常的创意灵感,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甚至变革当今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在直觉式创新牵引下,逻辑推理型创新才能够成为原始型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直觉式创新通过兴趣爱好形成创新起点, 逻辑推理型创新是在兴趣爱好的反复试验基础上确立计划项目;直觉式创新的目标是通过预测想象创意未来,逻辑推理型创新的目标是解决已知问题;直觉式创新通过顿悟跃入新质,逻辑推理型创新则负责顿悟前的量的积累。直觉式创新主导原始型创新的发动和突破,逻辑推理型创新负责创新阶段的推进。如果没有直觉式创新的主导,光靠逻辑推理性创新,只能达到模仿型创新的层面,只有以直觉式创新为主导,将逻辑推理型创新附着于直觉式创新过程中,才能达到原始型创新的高度。

由于缺乏对直觉式创新的认可,目前中国的创新经济管理往往把计划项目的资金配置作为主要任务,而把对人们的兴趣爱好的尊重保护当做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制度抑制惯性。这是中国改革开放35年,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以来,虽然国家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但基本上处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比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政府各部门在基础研究领域设立的项目繁多:有科技部的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学基金,中科院的知识创新工程,教育部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及2011工程等,但是各种计划项目基金的投资,最后所孕育的原始型创新成果还不够显著:[1 ]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中国有效专利共计222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6万件,占25.5%;在国内有效专利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为46.5%和39.2%,而发明专利比重相对较低,只有14.2%。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有效专利则是以发明专利为主,占国外有效专利总量的78.6%,而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仅占19.3%和2.1%。特别是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国外拥有的发明专利为国内的数倍。

中国从引进模仿型创新阶段演进为原始创新型阶段,必须从逻辑推理型创新主导改为直觉式创新主导,而直觉式创新主导需要体制改革的深化:从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改革为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与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以行政依据项目等级的资源配置为主,只能涵盖部分创新阶段和部分创新层面不同,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是以创新者源于灵感创意自主配置资源为主线,渗透在创新过程的全部阶段和全部层面中。自治合作型创新治理不是完全排斥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而是引导计划项目型创新管理适时跟进直觉式创新治理。自治型创新治理大致环节有:

一、自治型学习。自治型学习是直觉式创新主体培育阶段,是关系到一国或一地区胜任原始型创新的人力资本数量多少的关键步骤。自治型学习是学生在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追求兴趣爱好中学习。国家教育和培训系统把老师向学生灌输常规型知识作为教育的辅助职能,把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自身兴趣爱好积累和培育超常型知识作为教育的主要职能,即便是没有原始创新能力的学生,也允许他们通过兴趣爱好的追求,自我判断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专项。我们通常都把儿童年轻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激情梦想当作还没有成年之前的无知或者幼稚,力图用所谓正规的教育使他们成熟起来。殊不知,儿童年轻人身上潜在地存在的正是直觉式创新最需要的知识——超常型默示知识。人类的知识分为明示知识和默示知识。明示知识是可以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分为超常型和常规型;默示知识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系统表达的知识,也分为超常型和常规型。中老年人通过经验积累和学历教育,具有更多的明示知识,尤其是专家学者具有原始型创新需要的超常型明示知识;儿童年轻人虽然还没有成熟的生活经验和学历教育,看起来明示知识缺乏,但是却潜藏着原始型创新最需要的超常型默示知识。与常规型默示知识相比,超常型默示知识是具有最大经济和社会价值的知识。如此复杂的知识分类没有被完整地体现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在中国人的知识范畴中,往往只有明示知识的知识概念,缺乏默示知识的知识概念,尤其缺乏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知识概念,所以中国人的知识概念是残缺不全的。而知识理念的片面导致教育理念的片面。我们错把常规型知识的灌输作为教育的重点,殊不知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治型学习才是教育的根本。   为此,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尊重激励和保护培养学生作为直觉式创新源泉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激情想象、创意灵感的知识内涵——超常型默示知识,尊重与保护的基本体现是创造自治式学习的教育环境。以自治式学习为核心的教育特点是:

诱导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式教学至始至终充满对于年轻人自我发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诱导,学校不局限于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明示知识,而是激励学生在校期间充分认识和发掘自己身上潜在的天赋、特长、兴趣、灵感、潜能。为了使学生对自己的超常型默示知识尽可能早地自我发现,学校的教学不是为了应付各种考试,而是安排多元的兴趣爱好课程、专题讨论类课程、学科研究类课程、问题思考类课程、实习类课程,还有大量的跨学科研究类课。学生一进校门,就不是一个书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自己的潜在的创新型默示知识的发现和实现者。教师相机开设必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人格素质培养的课程,也是为了有利于学生在积累完善自己的兴趣爱好过程中产生创意灵感,提高创新素质和能力。

权利教育——允许每一个体自由探索的教育制度,必须是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为前提的。在学习上,学生有兴趣发展权、身心健康权、实验探索权、想象创意权、独立思考权等。比如学校的作业过多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学生有拒绝写超量作业的权利,而不是只依靠行政指令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主体有参与决策权、有表达批评权、有协商对话权、有利益维护权等。通过权利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责任,有利于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

激励教育——当学生能够在追求兴趣爱好中产生创新创业的灵感,会得到老师和学校的系统支持。也许学生的创意灵感并不成熟,支持其创意灵感实现的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老师和学校一方面帮助学生丰富完备自己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则给学生的创意灵感实现创造环境条件,而不是简单地抑制或否定。自由探索的活动造就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符合原始型创新要求的教育一定有这样的教学宗旨:年轻人将自己长期积累,反复实验的兴趣爱好提升到激情想象、创意灵感的高度,虽然并不完全清晰细化,但是这种高度是创新起步的试水。学校教育要做的是完善激励制度——持之以恒的激励制度。

二、自治型开发。自治型开发是直觉式创新的初始行动阶段。超常型默示知识具有个体潜在性特征,拥有者自己都不能在探索应用的初级阶段清晰地自我量化,外人就更难事先做出量化的预判。有了兴趣爱好的年轻人需要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动态地自我发现超常型默示知识的类型和数量,由于对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分析评价异常困难,直觉式创新的自我开发有模糊性、试错性过程,是在反复失败中进行的。自治型开发需要宽容和扶持失败者,以便找到或显现出真正的创新者,失败中探索是自治型开发的必经阶段。斯坦福大学的前校长唐纳德·肯尼迪坦承:我们在选择是为这个或那个还是其他科学投入的时侯,很难做出取舍,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你不可能真正知道下一个成功将是什么。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我们正在从事的哪件事情将为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只能在创新者的探索过程中逐步趋近。自治型开发就是创新者在原始型创新的初始阶段凭借兴趣、爱好、激情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坚持不懈的失败反思,使自己的创意灵感反复提炼逐步清晰,也逐步为社会所理解并得到支持。正因为如此,我们判断硅谷的成功原因之一,就在于允许个人爱好、灵感、兴趣、特长都可以实验,即使失败也可以重新选择。对失败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正是基于对导致成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开发难度的清醒意识。

三、自治型合作。自治型合作是直觉式创新的人力资本组织方式。超常型知识的拥有者往往处在组织的前沿和边缘,一般的常规性行政组织或公司科层组织,不能完全满足原始创新者的创新需要,原因在于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应用,不能等待常规性组织的按部就班的批准程序,也不可能首先被大众迅速认可。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专用性合作首先只能是小众的,即专用性合作的可能性,源于超常型默示知识所有者认识到对方具有的未来潜能,而产生的互相欣赏和互相吸引。互相欣赏者无法靠正式的组织组合起来,必须靠自己建立合适的非正式组织,才能将各类人力资本整合到一起,实现超常型知识的价值创造。

拥有超常型默示知识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各种私缘关系起步:爱好之间的趣缘、灵感之间的心缘、目标之间的志缘、性格之间的气缘、精神信念的神缘、亲人之间的血缘、朋友之间的情缘、同乡之间的地缘、同学同事之间的业缘、个人利益的物缘等。人们大多只看到硅谷的原创性产品,其实硅谷之所以成为世界原始型创新的源头的奥秘,在于其独特的组织生态系统:小企业的创业都是从看似不正式的私人交往关系开始,比如:谷歌的两个创始人是同学和朋友关系,从网络连接的趣缘开始合作,每一个著名的创新型公司的起步莫不如此。各种非正式组织结构通过多种而不是单一缘分关系的综合构成的社会网络,贯穿于原始型创新的整个动态过程中。工程师不仅可以在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跳槽,他们还从一个行业或部门跳到另一个行业或部门,从技术公司跳到风险资本公司或大学研究机构,围绕核心创新组织,还自发形成了多环状的多维度的服务型、中介型自治创新网络,松散地织造了原始型创新创业的创新共治生态。其中有科学家与教育家的自主结合、科学家与企业家的自主结合、企业家与企业家的结合,科学家、教育家与创业家之间的结合、专业服务团队与创新者的结合、企业家与公益的结合。正是由于治理主体间的配合和互动,才形成原始型创新的合力。

四、自治型配置。自治型配置是指直觉式创新过程中,自发存在的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之间的有机组合。以直觉式创新为主的原始型创新,是以兴趣爱好启动的创新,围绕兴趣爱好进行的资源配置需要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直觉和眼光。这种直觉和眼光的运用实际上改革了传统的以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准则,创造了以人力资本为本的信用准则,包括人力资本的品质信用和人力资本的能力信用。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资源配置,着眼点从关注过去的成果转为关注未来的潜能。这种信用准则构成了自治型配置模式的主基调。   以人力资本信用为本的资源配置,突破了货币资本信用为本的资源配置对直觉式创新的阻碍作用:一是突破了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忽视人力资本潜在创新能力的局限。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看不到社会上,有许多能将高风险转化为高收益的创新型人力资本所有者,信用理念是消极片面的。实际上,从积极全面的角度看,高风险的存在,也是高收益预期的存在,关键看能不能充分发挥承担高风险,创造高收益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潜能,人力资本为本的信用不是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风险发生之后,用什么来弥补的思路上,而是放在寻找社会上稀缺的、能将风险转化为收益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上。用人的能力与品德事先防范风险的发生,并利用高风险创造高效益,所以能够通过自治型配置作用于直觉式创新。

二是考虑到人力资本潜在创新能力需要逐步显现的过程。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将担保抵押在未来的投入产出预期,而不是已有的非人力资本抵押品上,突破了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的风险防范效果的不确定。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往往没有过去的业绩,也没有实物资产可以抵押,如果按照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担保方式,超常型默示知识拥有者就没法获得资金创业,直觉式创新的初始发动就非常困难。即便当时能够找到货币担保,当时提供的货币担保的可靠性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变化,因为货币资产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增值也许减值,甚至流失,极易产生虚假担保,盲目担保,这对投资于直觉式创新的非人力资本所有者构成巨大的财产风险。天使投资家和风险投资家在用直觉眼光鉴别创新型人力资本的信用后,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将创新型人力资本本身作为抵押品,创造了人力资本未来价值识别的投资预期担保。

三是将货币资本为本的被动信用转化为人力资本为本的主动信用。货币资本为本的信用,加大了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创业难度,特别是那些没有经营业绩、没有资金担保,但具有创业潜能,能够提供未来创业收益的高质量人力资本所有者贷款难度很高,既造成人力资本创新的被动滞后,社会财富创造源泉的堵塞,也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配置渠道不畅。信用担保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过担保创造最大社会价值。人力资本为本的主动信用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每一人力资本所有者置于信用评估的环境中。要想得到社会资源,就需要通过行为自证信用,将自己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有关系到诚信与否的行为,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随时随地显示,这样一来使每一个人力资本所有者不敢有丝毫懈怠,一生具有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内在动力。社会自治型配置模式改革了传统的常规型的信用担保方式:将以物为本的风险防范转变为以人为本的风险防范;将风险的防范从事后移到事前,使风险的发生概率降到最小;同时将投资的重点放在未来价值的创造,而不是过去价值的计算上;从外在压力型信用转化为内在动力型信用。

五、自治型评价。自治型评价是直觉式创新过程中的优胜劣汰机制,指市场与社会存在的公平竞争机制,使社会有原始型创新潜能的人力资本,具有可持续创新的内在压力和外在动力。通过此起彼伏的直觉式创新自发行为产生可持续的原始型创新波峰。自治型评价可以是市场竞争的评价,也可以是社会同行的专业评价,或者也可以是社会第三方的公共评价,一定不是靠行政等级组织的行政评价。对胜者而言是自治型超越,对败者而言是自治型退出。原始型创新领军人物和原始型创新领军企业的替代超越不是依靠行政计划,而是依靠市场和社会公平竞争进行的。胜者的自治型超越根源于超常型默示知识的动态性和阶段性特征,当一段时间内的超常型默示知识经过发展,成为了超常型明示知识甚至成为常规型明示知识后,其阶段性功能开始下降,更具有潜在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直觉式创新者赶超前辈创新者,从边缘升为主流引领创新潮流,此起彼伏的动态性超越恰恰是自治型评价的常态,不变的是变。否则社会的科技进步放缓,产业结构提升受阻,经济发展会缺少动力和活力。自治型退出也是市场和社会公平竞争的结果,而不是行政评价的结果,在直觉式创新中,一旦超常型默示知识缺乏,只是拥有常规型知识的人力资本在公平竞争中落伍,就有可能要退出原始型创新的前沿,关键是经济与社会评价的公平性。退出不等于完全的失败,可能是进入下一次直觉式创新的准备和积累阶段,自治型创新治理承认并推动超常型默示知识之间,在空间状态和时间序列上的动态竞争,鼓励幼苗时期的超常型默示知识成长,引领新的时代潮流。

中国从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从传统工业经济上升为现代知识经济,跟进当前世界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和第三次产业革命新潮,当务之急是如何开辟人们以兴趣爱好为起点的直觉式创新体制空间,而不是一味在现有行政体制内强化计划项目的逻辑推理型创新。很显然,从尊重和保护人们的兴趣爱好出发开掘原始型创新的潜能,也是深化中国下一步体制改革的根本动力,本身蕴藏着丰厚的制度红利,中国的科技创新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因此,形成中国的原始型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需要中国的创新管理模式从行政指令型向自治合作型转型。


参考文献:

[1]刘琼.中国发明专利比重低 教育大国原始创新能力匮乏.第一财经日报,2012. 9.2.


原载于《探索与争鸣》2014年第02期


进入 方竹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直觉式创新   逻辑推理型创新   自治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制度分析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409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