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但愿老有所养不再是个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6 次 更新时间:2015-11-13 15:58

进入专题: 老有所养   传统文化  

木然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点,其中,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就是优点之一。人终归会老,老了需要有人照顾,有人关心,有人爱护,让老人平安顺心地抵达人生的终点。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活得有尊严,活得有意义,活得有爱,这人生才过得完美。

中国的老人状况又是如何呢?人生的最后一站是否在有爱有尊严地活着的一站呢?

据央广网报道:“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 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给老人的照护带来巨大压力。去年,安徽蚌埠就发生了独居老人离世,遭宠物狗撕咬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爱缺失,老人的尊严成了问题,老人的人生正在变得失去意义。

中国在人口上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计划生育导致的新生代减少,结婚的年轻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想再生的人数增多。二是老年人急剧增多,白发社会已经提前到来。这两大问题,不但一个也没有解决,而且还出现了叠加的巨大的负效应。

原来计划生育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后来的口号是,只生一个好,别指望政府来养老。政府不养老咋办呢?那就是延长退休,通过延长退休的办法来把养老问题往后拖延。这样的拖延办法,是以部分地减少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为代价的。一旦年轻人的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必然会增加,社会治理的成本必然会增加。成本一增加,抵消了延缓退休的收益。二者相加,负负不能如数学般地得正,仍然是社会问题的负负得负。

政府不养老,谁会养老?

靠儿女来养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个孩子照顾两个老人,第一没有时间,第二没有精力,第三收入不足。老人的一场大病,会卷走老年人的所有收入,也会让年轻人倾家荡产,即使是一个小资,也瞬间转入赤贫状态。如果孩子多,养老问题还能部分解决,一个孩子,纵有天大本事,也无法照顾老人,除非让孩子放弃工作,完全以老人为中心。可如果孩子没有工作,养活自己都不可能,何谈养老。何况社会上还有“啃老”一族,这部分人让老人雪上加霜,这就不是养老的问题,而是老人养儿的问题了。

靠社区来养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养老也是一个不太坏的选择。社区养老的钱从哪里来呢?如果社区没有钱,社区养老就缺少应有的动力。社区的人也是人,他们也需要挣钱来养活自己。如果社区养老的钱来自于老年人的退休金,退休金如何转化成社区的资金呢?如果转化成社区的资金没有监管机制的及时跟进,社区就有把老人的退休金变成社区自己的“小金库”,就会蚕食老人的退休金。

靠志愿者来养老?志愿者终归是志愿者,他们只会在自己有闲的时间里来照顾老人,不能天天照顾老人,更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养育老人。对于身体不好的老人来说,他们的生活每天都会发生变化,他们的身体可能随时会出问题。志愿者很少或不会在老人的家里陪伴他们。志愿者对老人的关注和关爱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爱更有限。志愿者在老人养老中只是一个补充性因素。志愿者不是充分必要条件,甚至连必要条件都不是。

话还得回到起点,那就是到底政府能不能养老?如果政府不能养老,那么也不意味着政府无事可干,何况政府又称之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老人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一部分。实际上,政府在养老的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在政治承诺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既然说养老靠政府,那么政府就应该兑现这个承诺,否则政府就会失信于民。这种情况如果政府是民主政府,政府把承诺当玩笑来开,是要下台的。即使不是民主政府,也要取信于民。中国传统政权是专制政权,专制政权都知道民心的重要性,都知道失去民心的危险性。现在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社会主义,具体到老人身上,就是强调以老人为本。以老人为本就是要彻底兑现政府来养老的承诺。

其次,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制度决定人,良好的制度决定老人过良好的生活。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人过上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让老人在退休、保险、医疗方面得到充分的保障。应该让老人给老人重大疾病以零付费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西方国家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可资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

第三,建立社会多元参与的养老模式上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参与模式。政府为主导,在制度、规则、政策、资金、人员等五个方面为主导,切入以老人为本的理念。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各方进行广泛参与,加强社会老人方面的多元参与机制建设。

一个老有所养、且有尊严地所养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希望的社会,而不是让人充满绝望的社会。


    进入专题: 老有所养   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chenhaoche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385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共识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