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9月份时候,因为钓鱼岛事件,全国各地都在举行“反日游行”活动。在活动最高涨的那两天,当时老师们全守在办公室,耳朵紧竖,全神凝注,防止学生们做出过激行为,谁知道等了几天,屁动静都没有。校园一切如往常平静,学生们该干嘛还干嘛。事后,一位老师悠悠低语道:没血性。或许,这位老师是期望着看到学生们在校园中自发来一场合乎理性的振奋人心的活动。
确然,按照正常逻辑,大学生本身正处于热血的年龄,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用我们的话讲,叫做热血青春,正是荷尔蒙分泌最旺盛的时候,自有些喷张和激情,暂且不论这种民族主义情绪是否迎合了政府宣传的需要,但在外界沸天的舆论热潮中,在校园中最应该作为应和者的学生却保持了异常的缄默,这不禁让人从中感觉到一种匪夷的悬差,平淡中蕴藏着一种可怖的吊诡。
现在舆论大多都指责大学生群体不关注政治,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即钱理群老先生口中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想要说的是,其实,相当部分的大学生不是不关注政治,与之相反,而是对政治太过于熟稔了,老到、世俗,还未步入社会,却对我们社会暗行的政治规则熟通得不得了,你和他讲政治新闻种种,本以为会激引起他的愤慨,谁料,其脸色非但不会有丝毫异动,反而神情漠然,还会嘲笑你的少见多怪,并一脸“老奸巨猾”样煞有介事给你大谈官场“厚黑学”,令你目瞪口呆。过于的熟通只会导致麻木,终逐渐成为官僚习气的沾染者,渐变为先前所厌恶的庸俗官僚体制的营构者。这种情况说到底,也确实还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更懂得运用这种暗行的政治规则来为自己立身,运用体制谋取自己的“私利”。
以往观看学生会主席竞选时,常带给我难以名状的震撼,官话套话一大堆,一场本应很精彩的如何为整体学生“代言谋利”却异变为无聊透顶的“官话秀”,稚嫩的面庞显现出明显不符合这个年龄的成熟,脸上更是随时挂着虚假的微笑。我想,如果有哪位领导当场说上一句:你很有做官的潜质。那些演讲的同学会不会兴奋的飞上天去。你很有做官的潜质,应该是大部分年轻人最好的春药。
前两年昆明民众举行活动抗议PX项目的选址,当时高校是属于重点防控单位,在这里,我无意去评量PX选址的对错,我讶然的是学生们的态度,竟然表现出惊人的“理性”意识,纷纷表示民众不能做出非理性的行为,要理解政府,相信政府,辩证看待PX问题。坦言讲,学生们的言议思想觉悟很正确,只是其表现出的整体性言论的一致让我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难过。作为大学生本应从这场事件中合理分析,智慧的看到为什么市民会反抗PX项目的上马,其中是否有哪些不对等的消息,从而造成了官民双方的分歧。可惜的是,我所看到的只是一致的趋附和表态,而没有任何的客观分析讨论,毫无疑问,这从中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政治敏感性的把握远远超于对问题解决之道的思索,事情的过程详细根本不重要,只要有着一个立场明确的态度就足够了。或许私下的状态他们不是这个样子,但是在公开的,或者说需要“表现”的场合,他们很会讲。
记得蒋方舟在一篇文章中说道:大一、大二的时候,我喜欢拽着人聊政治。当然,大部分情况是我支离破碎地复述着我在网上看到、饭局上听到的只言片语,骇人听闻。我的同学们总是左顾右盼坐立难安,一副盼着人把他们解救走的样子,实在被逼急才敷衍笑道:“中国就是这样的。”这段话语很精辟。与其说是一些大学生熟通政治,倒不如说他们被某些不良风气所绑架,深深沉醉于依靠学识而比其他一般人在圈子里更加八面玲珑的“智慧”之中。
刘瑜女士曾经在一篇文章提到过“理性的无知”,顾名思义,并不是真正的一无所知,而是从某种“私利”出发,人们觉得自己保持“无知”状态是有益的。这个词最早源于对美国选民的研究,对于选民来讲,一张选票能改变整个选举结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为了这张选票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了解政治实在太不划算,所以干脆“选择性失明”。在这里我想要改动一下这个概念,叫做“理性的熟知”,即运用自己的学识熟知或许并不正义的通行规则,并以此作为自己谋利的“潜资源”。具体于大学生来讲,我觉得这别有一番味道,其实,依照大学生的学识他们对体制内的一些庸俗恶性的风气要比一般人更为看得透,看得破,但是他们不会尝试去指出并试图改变,因为自己一个人也变动不了什么,相反很有可能还要付出代价,倒不如凭依自己的学识将其吃透玩得熟练,成为自己的潜在资源,从而更好的为自己“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