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一·二八”纪念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07 次 更新时间:2015-06-03 22:58

进入专题: “一·二八”纪念  

徐梵澄 (进入专栏)  

假定我是一个史官,而在今日记述“一二八”事件,那么,该怎样写才是“直笔”呢?

这一次抗日的功劳,先前的舆论多归之于十九路军。然而时至今日,十九路军的领袖们已成为“叛逆”而且失败了,故论者又以为这是“自毁历史”。创造历史者既已自毁其历史,则作史者似可省此一笔了罢。

然而不然。历史并不是这样可以任意增删涂饰的东西。历史是以事实为中心的,客观的历史的事实,犹如铁铸,不可改动。十九路军果有抗日之功,则这一段历史是永远光辉的,至于它的领袖们的后来的行为,则是另一种史实,并不妨害先前的史实的存在。历史不管人物的功罪,只把事实的各个阶段忠实地记载下来。

那么,对于“一二八”事件,史家到底应该怎样下笔呢?

“上海民众抗日战争”——我以为当如是立纲。

心细的人或能看出这倒是曲笔,有点像韩愈的“平淮西碑”,抹杀了将士的大功。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韩愈将平淮西之功不归李愬而归裴度,而裴李是两个人,所以发生公平与否的问题。但兵士和民众是可以看作一体的。无论那一路兵士,当其承民众的意志为民众的利益而战的时候,即为民众的武力,亦即为民众的一部分。中国向来的军士,多自外于民众,民众则歧视兵士,历次的内战,又只见民众被兵士所残杀,是故“有枪阶级”与无枪阶级之间,不但毫无关联,且相对立。“一二八”之役,兵士才站在民众的立场,与民族的敌人作战。且据当日的抗日将领说:“上海孤军抗战之能维持到三十天,固然是为了士兵的勇敢,而尤其重要的原因,却是民众的实力上与经济上的援助。”足见民众在这次战争中的任务之重要。因此,说“一二八”之役是“民众的抗日战争”,不但指出了它的基本的力量,而且指出了兵士所以立功之道。这实在是最直的直笔。

“中国要作反帝国主义的战争,必须士兵与民众互相结合。”这虽是陈铭枢的话,但也是对的。不过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说来,该是“必须士兵永远成为民众的武力”。“一二八”留给我们的并不多。当此二周纪念之际,我们所认为最可宝贵的,还是这一个教训。

1934.01.28


进入 徐梵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一·二八”纪念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73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申报·自由谈》,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