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老子臆解·德经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220 次 更新时间:2015-06-10 22:00

进入专题: 老子臆解  

徐梵澄 (进入专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此乃通行本下卷,旧作论德章第三十八。

帛书甲、乙两本,较通行本少“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一句。按付奕本及韩非所据古本,此“以”字习作“不”。作“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下德为之而有不为”。

甲本独作“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余本皆作“故失道而后德”。

臆解:

书常分为二,道经、德经。勘其义蕴,二者皆合言道德。必无两经之判分可知也。并论道德,亦非有抑扬褒贬于其间,所谓“尊道而贵德”者也。曰“玄德”,曰“上德”,皆言道也。后人以其言“德”之处较多,故分。

此章曰“上德不德”者,无为也。曰“下德不失德”者,有为也。“上仁”之无为也,“上义”之有为也,皆以“为”而分也。一再曰“为之,为之”者,可知“无为”非无所作为,明矣。——珠生于渊,天然可贵也。人植而生之者,亦可贵也,然而次也。有、无以为之分,亦犹是也。

古之士大夫,莫不用心于取予辞受之间。施报,皆德也。相市,则非德也。忍己之饥,哀王孙而进食,于施报皆无所容心,此漂母之所以为有德也。怀一饭之恩而不忘,酬以千金,可谓不失德。然此私心也,有以为也,“是以无德”也。——斯亦差可喻矣。

世之将乱也,其礼先亡。城 之役,晋侯观其师曰:“少长有礼,其可用也!”荐贾论“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春秋之世,所尚者礼,于传常见也。此役也,晋之胜,楚之败,皆如其言。此先见之明也。礼,重别异、明等伦者也,而托于义。义者,事之宜也。事而不得其宜,纲目紊,法度隳,纪律驰,公私无别,尊卑失序,而礼亡矣。世焉得而不乱?虽然,此皆昭然可见者,犹未明其本末也。老氏之意,盖谓义犹有所依立,则仁也。仁犹有所依立,则德也。德犹有所依立,则道也。譬如树,道德,根本也;仁义,枝干也。礼则其华叶也。见花萎、叶凋、枝枯、干槁,知树且僵矣,此明而易知者也。其所以如此者,根之伤,本之拨,此隐而难见者,则道德之先丧也。倘世与道交相丧矣,尚何责于礼焉?如欲起渐僵之树,将披花数叶一一嘘拂而润泽之欤,抑且先培其根本而次理其枝干也?——故曰:“居其厚不居其薄。”

于是古有深于其旨者:东汉朱穆尝著论曰:“夫俗之薄也,有自来矣。故仲尼叹曰:‘大道之行也,而丘不与焉!’盖伤之也。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非畏义也。事违于理,则负结于意,非惮礼也。故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德性失然后贵仁义。是以仁义起而道德违,礼法兴而淳朴散。故道德以仁义为薄,淳朴以礼法为贼也。——夫中世之所敦,已为上世之所薄,况又薄于此乎?故天不崇大,则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则载物不博,人不敦庞,则道数不远。昔仲尼不失旧于原壤,楚庄不不忍章于绝缨。由此观之,圣贤之德敦矣。老氏之经曰:‘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时敦俗美,则小人守正,利不能诱也;时否俗薄,虽君子为邪,义不能止也。…… ”——斯亦可以明矣。

“前识”者,今世东、西方人多趋之若惊,非“先知”之谓也。理之必然,事所必至,见其微,知其著,意之而中,此颜阖见东郭稷之马将败也。(庄子达生)。“詹何坐,弟子侍;有牛鸣于门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题。’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使人视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韩非子解老)。此所谓“前识”者,所谓“无缘而妄意度也”。古之巫者、日者能之。以其流毒于生民者大,故制刑有曰:“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者,杀。”(礼记王制)。春秋传:“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产曰:‘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左昭十八年传)此亦所谓“前识”,言中其一而未中其一者也。

老氏谓此为“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殆犹有宽大之意存乎其言。就今之情论之,则当云“道之贼而奸伪之首也。”今世犹炽盛于印度。——虽然,巫者、日者言之或信,百得其一、二,诚可以惊世骇俗矣,果何由而致也?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已。程子谓心静而后能照,然圣人绝不为(程氏遗书卷十八)。程子并邵子之术数亦非之。王阳明习静,亦尝得先知先见同于此所谓“前识”者,旋亦决然弃去,盖偶尔知觉性得其照明,以为无谓也。弃其华而务实,知其偶然得之而不可求。世人专求其华而不返其本者众矣。习静也,修定也,求神通也,终日营营,迷不知返。皆若宋人之守株待兔也,愚哉!



进入 徐梵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老子臆解  

本文责编:陈冬冬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中国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913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