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河:革命与现代化——正确看待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8 次 更新时间:2015-05-25 20:59

进入专题: 革命   现代化  

左玉河 (进入专栏)  

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并否定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如何看待革命与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故有必要对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现代化问题进行辨析。


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主旋律


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历史研究,要求在分析主要矛盾的基础上,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正是因为这些矛盾极其尖锐,才引发了近代以来日益壮大的革命运动。革命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农民、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都选择了革命,这不是洪秀全、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来潮、鼓吹煽动和随意选择的结果,更不说明他们拒绝现代化。近代中国的事实反复证明: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不以革命方式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难以实现国家现代化。

西方列强屡次发动侵略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深渊,粗暴地阻挠、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历史一再表明,在列强欺压、民族危亡、国家没有独立地位的环境中,中国的现代化是无法实现的。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要前提。


革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面对西方的侵略和民族危机,清政府曾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但是,其自身的腐败、懦弱和无能,决定了它不可能完成国家现代化的任务。洋务运动理应成为中国走上现代化的起点,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而夭折。戊戌变法何尝不是中国自求改革以图富强的一次契机,终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仇视而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空前灾难之中。越来越多的爱国者认识到,必须依靠革命方式,首先推翻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清政府,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才谈得上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孙中山说得好:革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谁想革命就去革命了,革命有充足的理论和现实根据。于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的政治诉求,逐步成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清朝在革命的洪流中成为历史陈迹,然而,民主共和国的理想很快便破灭了。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内争不断,战乱不止,社会陷入极端混乱和动荡中,现代化进程遭到严重挫折。

中国的出路在哪里?先进分子开始认识到,再沿着资本主义这条老路走下去已经不可能了。他们经过介绍、研究、比较、争论、实验,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创立后,立即投身到反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时代洪流中。当北伐战争迅猛发展之际,革命阵营内部发生了剧烈分化,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人并没有停止现代化的尝试,也进行了一些现代化建设。但是,国民党政权的阶级特性,决定了它同样不能承担完成国家现代化的使命。它对外妥协退让,民族仍然没有获得独立;对内则实行一党专制,拒绝向民众开放政权;经济上建立“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摧残民族资本。这种情况表明,只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民主政权,铲除官僚资本,才谈得上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顺理成章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抗日战争是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力量消长的关键时期,中共成为领导和发动民众浴血抗战的中流砥柱,政治威信和军事力量空前壮大。与此相反,随着国统区经济陷入困境、政治腐败和拒绝开放政权,国民党的地位和威望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将战后中国实现民主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中华民族以惨痛的代价赢得近代以来第一场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之后,中共顺应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潮流,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创造现代化的必要前提而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给全国人民带来和平民主的新希望。然而,这种希望很快被国民党反动派粗暴地践踏了。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企图凭借优势的军事力量一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既然中国的命运无法用和平的方式来选择,那就只好通过猛烈的革命手段来决定。三年浴血苦战的结局,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瓦解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


可见,尽管现代化与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主题,但主要矛盾决定了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革命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要前提。从近代中国发展的全过程来看,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为中国在整体上实现现代化创造政治的、经济的前提,从而使中国现代化真正成为可能。这个基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必然是以革命手段,首先取得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政治的变革。在民族不独立、政治不民主的前提下,中国能不能进行现代化建设?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毛泽东指出:“正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生产力,不破坏它们,中国就不能发展和进步,中国就有灭亡的危险……革命是干什么呢?就是要冲破这个压力,解放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解放中国人民,使他们得到自由。所以,首先就应该求得国家的独立,其次是民主。没有这两个东西,中国是不能统一和不能富强的。”中国在晚清、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进行过多次现代化的尝试。但在专制独裁的反动政权和凶悍的西方列强压迫之下,中国现代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现代化进程屡受挫折。近代中国的历史一再昭示:在内战不断、社会动乱、独裁专制、列强压迫的内外环境中,即便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也是无法实现的。

这样看来,历史虚无主义否定革命并将革命与现代化对立起来的看法,显然是没有道理的。革命是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条件,是现代化最重要、最强劲的推动力量,没有革命就不可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进入 左玉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革命   现代化  

本文责编:lijie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828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月16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