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政学两界精英流动现象透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3 次 更新时间:2015-03-03 09:13

进入专题: 政治精英   学术精英   横向流动  

徐行  

 

【摘要】 政治精英流动的规范和顺畅是开放、合理、成熟的政治系统的重要标志。政治精英的流动方式有纵向流动与横向流动两种方式。政治精英在不同界域之间跨界的横向流动,能够实现政治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之间的人才交流,激发政治活力。

【关键词】 政治精英 学术精英 横向流动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政治与学术精英双向流动的特征与功能

目前我国政治精英与学术人才之间的横向流动有两种流向:

一种是学术界精英向政界(包括教育部门、科技部门、宣传部门和其他部门)横向流动。这种流向又分完全流动(全职或专职)和半流动(兼职兼任),多少印有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印迹。中国学者皆具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政治使命感,学术精英向政界流动已呈常态化趋势。当代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国家治理对专业型、知识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剧增,因此在党政干部的培养和提拔中,向高精尖人才倾斜,吸引知识界精英向政界流动,既符合中国国情,也适应时代需要。这种学者从政型精英流动模式的特征在于:一般是自下而上进行,学界精英通过多年自身努力,在学术上造诣很高,名声显赫,然后通过公开选拔或行政提拔等程序,跻身政界,成为专职或兼职的党政机关领导。

另一种是政治精英从政界流入学术界、教育界。这种流向又存在着“由政转学”(党政领导机关安排任命政治精英转行担任高校或科研院所主要领导职务)、“由政兼学”(上级领导机关直接安排本机关干部兼任所属高校或科研院所的主要领导)、“弃政从学”(具有学术潜能的政治精英因种种原因调离原领导岗位到高校或科研院所任职)等不同情况。从政界流向学术界、教育界的精英流动往往是一种政治安排,其特征是自上而下进行,政治精英流向主要通过上级党政部门的行政命令来控制和实现。

政界精英与学界人才的横向流动和交叉任职或兼职具有两个显著功能:

一是有利于发挥学者型官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高、专业技能强的优势。由于当代知识更新、科技进步的速度极快,外行很难领导内行,科技、环保、医药等专业性强的政府部门很需要既谙熟专业技术,又具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界精英兼任或专任相关领导可实现专业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因不懂专业技术衍生的瞎指挥等官僚主义弊病。

二是有助于激发政治精英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的发挥。流入学界的政治精英们,凭借多年从政经历能够给高校和科研院所带来行政资源,同时,这部分精英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能为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政治与学术精英双向流动的现存问题

政界精英与学术界、教育界人才的双向流动虽然情况复杂、原因各异,但其共同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高校和科研院所专业性和学术性较强,由此形成的无形藩篱较之其他社会领域更难逾越,这就给政治精英和学术人才的跨界双向流动和正常功能发挥带来了技术性融入难题,也由此滋生了诸多问题,产生了与良好初衷相反的效果。

第一种流向可能产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术界杰出人才转型为政治精英后,其原有的理想主义的学者型思维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各种困难与矛盾相差甚远。因长期置身专业领域,其行政管理能力相对不足,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的过程中担忧和思虑较多,尤其是面对棘手的突发性事件和大型群体性事件可能缺乏处置能力和经验。

二是学者型官员,往往有着浓厚的文人气质或科技情怀,对原岗位、原专业难舍难分,一些学术精英即使担任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后仍念念不忘原有的教授、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的身份,还要招研究生、搞科研等。虽辛勤工作的精神可嘉,但人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大量的行政事务与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必然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和挤压,处置不当就会顾此失彼。

第二种流向的弊端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政治精英向学术界、教育界流动存在着程序不规范、过程不透明、缺少制度化的流动标准等问题,缺乏公平竞争、公开民主的选拔任命程序,遂使个别学术造诣、专业技能并不适合的所谓政治精英混入了学术界、教育界。其次,由于个别流入学术界、教育界的政治精英学术功底不高,习惯于用其所熟悉的行政方式来管理学术事务,其固化思维模式易与学术界活跃的思维产生冲突,常会产生因不懂业务、不了解知识分子特点秉性而难以融入其所领导的单位和群体之感。再次,个别流向学术界、教育界的精英还带来了官场习气,其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管理与多年来去行政化的呼声和愿望背道而驰。行政对学术的干涉越来越多,官场恶习冲击着学术自身运行规则,这成为导致当今学术不独立和大学精神沦丧的主要因素之一。

 

规范政治与学术精英双向流动的路径探索

政治与学术精英之间的跨界双向流动对杰出人才在不同界域范围的交流和发展带来了竞争机遇,也给不同界域注入了新的人才活力。但同时亦应看到,无论是学术精英向政界流动,还是政界精英向学界流动,都存在着许多问题。跨界精英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界内各种清规戒律形成冲击和解构,在发挥正能量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未来规范精英跨界双向流动应沿着如下路径探索:

首先,无论学术精英转向政界,还是政治精英流向学界,都要进行领导才能、行政管理技能和以往业绩的考察,并要求其对所转入的新岗位的全面情况和特殊性有较深了解;在政治精英与学术人才的双向流动程序上,应加强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坚持公开、公正、民主、透明的选人用人原则。

由于学术界、教育界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并非所有政治精英都适于流入,因此,政治精英转入学术界,原行政官员担任大学校长或科研院所领导,应至少做如下程序化和制度化的规定:一是职务历练,对流入和转向学术界、教育界的政治精英,应要求其从事过相关领域的领导职务,且有一定年限、级别的规定;二是素质要求,包括精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皆应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规定流入学界的政治精英和转向政界的学术精英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和职业操守,还需达到较高的教育水平、职称标准等;三是年龄限制,应规定从政界转入学界的政治精英不得超过一定的年龄期限(至少政治精英在干部退休年限前5年不应再向学界流动),避免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临退休领导干部的栖息所;四是民主程序,所有精英流动的提名、考察、任命皆应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避免政治精英流入的任意性和暗箱操作,确保精英流动渠道的公开和畅通,使真正符合学界要求和需要的政治精英通过合理合法渠道得以引进和任用,从而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知识型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学术界精英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精英的人才库。大量吸纳知识精英进入政界不仅有助于祛除官场积习,而且有助于树立干部选拔任用中重素质、重能力的正确导向。

为合理选拔和吸纳更多学界精英为国家政治发展服务,从党和政府层面来说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所安排岗位要充分考虑知识精英的学术背景、从政经历和专业特长,以便于其潜在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特长的更好发挥。这批精英往往是国家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人才,而且有一定的从政经验,专业基本对口才能避免人才浪费。二是要明确学术精英在行政体系中的位置角色,并针对这部分特殊人才制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应与纯行政系列的评价标准有所区别,以便有效激励知识界精英更快适应新的岗位,做出新的贡献。三是要为学术精英的角色转换创造便利条件,为其提供更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机会,促使其尽快完成从学术人才到行政管理人才的转型。

从另一个角度看,由学界转向政界的精英若想在新的岗位真正发挥作用,除了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外,尚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努力改变原有学者型思维方式,更多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更多地了解和解决一线工作人员的困难,尽快完成工作职责、思考问题角度和个人角色的转换;二是学者从政往往意味着需要舍弃从事多年的科研或教学工作,否则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肯定会顾此失彼,难以做好行政领导工作。

 

(作者为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石奎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田艳丽.高校去行政化:困境与路径选择[J].法制与社会,

2011年(8)。

②史新建.也说“教授从政”[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4)。


    进入专题: 政治精英   学术精英   横向流动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45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