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胜军:改革如何突破僵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2 次 更新时间:2014-04-08 23:41

进入专题: 改革  

刘胜军  

 

改革不仅意味着官员要减少或放弃手中的权力,还要面对改革方案实施中出问题的风险。改革要想取得进展,政治家就必须努力改变官员个人效用函数中的变量:提高官员改革的个人收益,或者加大官员不改革的个人成本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高调推出《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重燃各界对改革的信心。然而,改革方案能否得到真正落实,依然是个问号。

2014年是落实方案的关键窗口:第一,《决定》提出改革要在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总共只有6年时间,如果2014年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前景堪忧;第二,2014年是各利益相关者围绕改革进行激烈博弈的窗口期,各方会不断试探,如果不能取得好的开端,则很容易丧失公众信任,并助长官僚体系"积极不作为"的风气,导致改革陷入类似过去"失去的十年"那样的"僵局",加大后续改革难度。

从目前形势看,改革博弈的前景不容乐观。一些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第一,被寄予厚望的上海自贸区改革,延宕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尽管去年12月央行就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但迄今有关自贸区账户的细则迟迟未能落地。由于自贸区账户的细则是自贸区金融改革的核心载体,这导致自贸区一直处于等待、观望状态。

第二,特殊利益集团对监管部门的游说能力不容轻视,容易导致改革方案走形。在大银行的压力之下,央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悍然提出"转账单笔不得超过千元、全年不超过万元",其用意路人皆知。

第三,IPO注册制改革漂移不定、遇难即退,颇有叶公好龙之态。

因此,到目前为止,官员大多嘴上支持改革,但行动上却以忽悠、拖延为主要特征。这其实不难理解:官员积极推动改革的个人利益并不明显,而改革的个人成本巨大。改革不仅意味着官员要减少或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力,或者去冒得罪人的风险剥夺他人手中的权力,而且还要面对改革方案实施中出问题的风险。显然,找借口、忽悠、拖延,是符合官员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改革要想取得进展,政治家就必须努力改变官员个人效用函数中的变量:提高官员改革的个人收益,或者加大官员不改革的个人成本。

就官员的个人收益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职位晋升、提拔。政治家必须设法让自己的倾向"显性化",例如破格提拔具有明显改革倾向的官员。反之,对那些"阳奉阴违"型的官员要敢于动刀,令其下岗。在中国的官场体系下,要做到后者难度更大,但有时却不得不为之。只有营造出"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氛围,改革才能真正动起来。

面对陈腐不堪的官僚体系,"改革总理"朱镕基厉言:准备100口棺材,其中一口是给我自己准备的。朱镕基深知:领导做"好好先生",就是对不起人民。面对岌岌可危的金融体系,朱镕基被迫亲自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从而得以推进大刀阔斧的金融改革。朱镕基曾观看话剧商鞅变法而落泪,甘苦自知。

吴敬琏教授说:"中国原有体制存在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过大、对官员约束不足的缺点,孕育了一大批靠寻租致富的贪官污吏。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改革铲除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自然就会遭到这些特殊既得利益者的抵抗和反对。必须旗帜鲜明地消除来自特殊既得利益的阻挠,还要根据党纪国法,追究他们的责任!"

3月19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厉声警告,"希望我们的一些同志,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李总理需要以行动让那些阻碍改革的官员"得不偿失"。

要让改革走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深改组")的有效运转是关键所在。深改组由习近平担任组长、李克强等担任副组长,并肩负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重任。要打破既得利益的屏障,突破利益部门化、公权力私有化的固化格局,关键还是要靠深改组。具体而言,深改组要做到以下几点:1.督促各部委拿出清晰、具体、有时间节点的改革方案,防止拖延成风;2.对各部委拿出的"捣浆糊"式的改革方案(这是大概率事件),必须敢于说不,进行批评、纠正甚至惩罚;3.监督方案的具体落实,防止执行中的走形、变形、拖延。

要做到上述几点,谈何容易?这要求深改组的核心工作人员既要有一流的专业能力,又要具有强烈的改革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甚至具有自我牺牲的勇气。此外,在赋予深改组"并肩负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之相应权力的同时,还要防止深改组工作人员被各部委"俘获"(regulatory capture)。

最后,改革博弈的最终结果,也取决于公众参与的程度。毕竟,公众是改革的主要受益者,如果公众不能在改革博弈中获得相应的话语权,改革方案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的风险将会很大。一个生动的案例是:在互联网金融与大银行之间的博弈中,央行起初倒向大银行一边。但在《征求意见稿》曝光引发公众舆论声讨后,央行又迅速改变立场。央行负责人表态说,"对《支付机构网络支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涉及的重大问题,还需要征求公众的意见。我们认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与互联网支付机构的沟通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确,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如何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话语权,是攸关改革命运的重大命题。来源:财新网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76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