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伟:“瓷器之国”与“风车之国”开启中欧关系新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3 次 更新时间:2014-03-30 21:43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张敬伟  


"风车之国"、郁金香、欧洲窗口,这一系列的美誉,都属于荷兰。这个在欧洲面积不大的小国,在中国央视曾经播出的《大国崛起》纪录片中,独占一大篇幅。尽管如此,现代中国人对于荷兰的了解,基本停留在前述美誉的联想上。至多,是对绿茵场上橙色兵团的追捧和对荷兰大黄鸭的热爱。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荷兰并参加在海牙的核安全峰会,荷兰与中国的政治、外交和经贸关系开始进入中国舆论和普通人的视野。不看不知道,荷兰这个所谓的小国,和中国的关系竟然如此紧密。据中国驻荷兰大使陈旭介绍,去年中荷两国贸易额突破700亿美元,荷兰已经连续11年成为中国在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四年成为荷兰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中荷两国间人员往来每年超过百万人次,荷兰的中国留学生有8000名;从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飞中国的航线有七条,居欧洲机场首位,每年有20万的中国游客赴荷兰旅游。此外,中荷双方在农业、科技、水利等领域,在中欧合作中处于领先地位。

去年曾经访华的荷兰首相吕特认为,中国选择了一位优秀领导人,中荷合作潜力巨大。他表示中国在核子方面是世界的典范,核安全峰会迎来中国国家主席有助于取得重要成果。

抛开外交辞令,中荷经贸外交的实质内涵并不亚于中国和欧洲"三剑客"(英法德)的经贸关系,这是很多中国人并没有预料到的。因而,在中国对欧关系的战略天平上,作为欧洲小国的荷兰绝对是重量级的砝码。也可以说,中国与"风车之国"的关系更为敦厚实在。习近平对荷兰的国事访问,不仅具有象征意义,而且颇具实质内涵。

中荷两国建交,至今已有42年了。风风雨雨,自在不言之中,但中荷关系的特色,掩盖于中国与英法德三大国的主旋中。作为欧盟中的一员,荷兰在意识形态和外交领域,对华外交自然有欧盟的共性。中欧政治外交的歧见中,自然也有荷兰的份儿,但荷兰和其他欧洲国家一样,在推进对华经贸合作层面,一直不遗余力,而且相当积极。中荷两国的经贸成绩单,足以证明一切。

中国国家主席首次出访荷兰,是对中荷经贸关系重要性的确认,也提升了两国政治外交的互信度。作为一个小国,同时也是发达国家的荷兰,在发展中大国中国的战略视野中,地位非同小可--是中国对欧全方位外交的重要一环。

中国对欧关系,已经由点到面,从传统欧洲到新欧洲全面展开。作为传统的、高度发达的欧洲国家,中荷合作可圈可点,可谓质量并举,尤其在农业、科技和水利上中荷合作处于欧洲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提高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农业集约化生产,荷兰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给中国提供了可供的最好的范本。

自然条件并不好的荷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很差,但其通过围海造田的坚韧不拔,因为颇有些像中国愚公移山的精神,因而被称为"欧洲的中国人"。荷兰人向大海要土地,在恶劣条件下,通过高科技含量发展农业的经验,有助于提升中国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因而,中国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学做"中国的荷兰人"。

值得一提的是,从中国和英法德三个欧洲大国的关系走向看,经贸关系固然是政治外交关系的润滑剂,但基于纯粹功利因素的双边关系总是难免受不安定因素的滋扰。譬如"欧洲三剑客"都曾因为会见宗教分离主义分子达赖而和中国产生龃龉,这种习惯性的波折凸显"欧洲三剑客"的大国自负,但无一例外通过"早知如此"的外交公关修复对华关系。荷兰,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然和英法德并无本质不同,但荷兰在欧洲属于中小国家,不像其他三国那般找大国感觉逞威逞强。而且,荷兰的国家属性,较为宽容自由,对中国文化和经贸关系,也少了太多功利因素。

中国文学讲求义利兼济,这样的关系才敦厚和谐;见利忘义,是中国文化之大忌。国际关系,固然是现实主义的利益至上,但利益中若涵盖义的因素,这样的国家关系更为久远,也更具战略深远性。中荷关系,在中欧关系中就蕴含着这种敦厚的义的元素。且不说荷兰人400多年前就和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就是现在的"风车之国"也从明代青花瓷中得到启发,制作出中西合璧的荷兰青花瓷--代尔夫特蓝瓷。据说,这种蓝瓷的明代风格,比中国景德镇做的还要地道。

中国曾经流行的描写唐代狄仁杰破案的《狄公案》,乃出自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之手。更有趣的,豌豆在中国称作"荷兰豆",在荷兰却被称为"中国豆"。中荷之间,因为文化吸引而经贸合作,是国家间软硬实力相濡以沫的合作,关系持久而更能求同存异消解互疑。

中欧关系在深化,中荷合作是典范。

来源:联合早报


    进入专题: 中欧关系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345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