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诒和:杜月笙的两个故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304 次 更新时间:2014-01-14 15:47

进入专题: 杜月笙  

章诒和  

 

道德源于拉丁语“莫里斯”,意为风习习惯。引申其意,则有规则,规范,行为品质好坏,善恶评价等意义。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关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结果。与意识形态相比,具有规范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性。阶级性这里就不说了,以往讲得太多太多。

这里只说社会性。由于道德有其特殊性,不同于政治,法律,可以通过强制或暴力手段让被统治者接受。道德不能强制,它必须造成舆论,并化为人们的内心信仰,才能最终实现生活中的规范作用。因此。在有阶级社会,道德的实践决定了即使统治者的道德也必须赋予超阶级意志和全社会的外观,而且,一定要接纳某些全民性内容。即全民性,社会性,民族性。

比如“孝”,这是封建社会 一个基本道德规范,在家不能做孝子,在外不能做忠臣,为了提倡忠,必须讲究孝,二者相通,成为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法制度等诸多道德之核心。这是一面,事情有另一面。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组织的细胞,都要由血缘的纽带。因此无论在哪个社会,无论哪个阶级,都有抚养子女和赡养父母的需要,并使其成为道德规范以约束人们的行为。否则,整个社会就没法维持下去。

比如“义”,这也是个道德规范,它包括社会各种类型的人与人的关系,如夫妻,兄弟,朋友,主仆,内涵极为复杂,更要具体分析。“义”何解?答曰:“性而宜之谓之义”。有奴仆为主效命之义;有邻里危难相扶之义,有舍己为人之义。这些义反映了生活中各种社会关系不是孤立的,平行的,上下对应的关系。它是在又联系又矛盾的交织扭缠状态中存在。所以,我们对德行的认识,不能只看思想倾向,不看直观的可感的形象。这里,我讲一个直观的可感的形象。

杜月笙,都说他是上海大亨,流氓。我想讲两个事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章士钊辞去东北大学的教职南下去了上海,没有人聘他做教授。他的本行,他留学英国,学习非常出色的,主修正值和法律,兼修逻辑,“逻辑”这两个字是章士钊的翻译。他挂牌,没有生意,非常冷落,但是章先生很会享受,才多欲多,章士钊就是欲多,这个时候杜月笙施予援手,聘他为私人律师,给他每个月一千块,霎时律师事务所极红火,迅速扩张,他每月收入过万,手下帮办,有二十多个。大家对他投靠杜月笙有所非议,章士钊自己也说:“我现在就是吃流氓饭的。”这个细节里面的“义”,耐人寻味。

我还想讲杜月笙和孟小冬。很多人都希望我写梅兰芳,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绝对会写。1949年,杜月笙携全家从上海到了香港,他很清楚,他不能到台湾,到台湾他会倒霉,他也不能留在大陆,知道共产党早晚会找他清算。香港,也不是他久留之地,于是杜月笙决定全家移民法国。一天在客厅里,杜月笙说,我们要去法国,法国气候好,宜于养病。当时算了算一共要办27张护照,这个时候孟小冬在旁边说一句:“我跟您去,您说我是您的使唤丫头还是您的女朋友呢?”出言极轻,却有雷霆之势。你们没听懂,杜老板听懂了:“办护照的事情暂停,赶快把我跟阿冬的婚事办了。”杜家人全傻了,他俩很快结婚,于是孟小冬成为杜月笙的五姨太。

又转年了,到了1951年,法国没去成,为什么?杜月笙的病加重了,不是8月1日就是8月2日,我记不清楚了,杜月笙还是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了,他第一件事情叫来大女儿杜美如,从香港汇丰银行拿回一包东西,杜月笙打开,里面全是借条,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朋友们,40年代,5000美元。跟他借的最多的是500根最重的那种金条,叫“大黄鱼”。。借款人全是国民党军政要员。杜月笙一张一张地看,一张一张撕掉,女儿非常不解,问为什么?他说:“不愿意你们去要钱,我不想让你们在我死后去打官司。”这叫杜月笙。

到了8月7日,杜月笙开始安排后事,叫他的秘书开三份遗嘱,其中一份是关于财产的,有现钞,有债卷,有不动产,遗嘱立完以后,他让人取了一个包,里面是10万美元,然后按照杜家“先外后内”的原则当场分钱。分到孟小冬,1万。孟小冬脱口而出:“这点钱,怎么够花?”杜家人当时就有耳语:“你还不是老头子慌忙给你办婚事,你要是丫头,2000你都别想。”然后散了,各自拿钱回去。这个时候杜月笙把一个徒弟叫进来,从枕头底下拿了一个口袋,里面有7000美元现钞,点了4000,他跟那个徒弟说,你给妈咪。妈咪就是指孟小冬。他说:“最苦的是妈咪。”十天以后,杜月笙死了。那个时候他应该64岁。我觉得杜月笙非常值得拍成电影,值得我们去思考。现在的人都很实用,趋炎附势,人心险恶,看到街头的人快死了,也不帮一把。杜月笙是混蛋,杜月笙是流氓大亨,杜月笙不是人,但是在他的故事当中,有没有我们可以思考的东西?传统道德里究竟有没有我们可以继承的东西,请诸位和我一起深思。


    进入专题: 杜月笙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714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