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凯:农民仍需代言人——陆子修侧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91 次 更新时间:2013-05-21 21:50

进入专题: 陆子修侧  

赵树凯 (进入专栏)  

于我而言,陆子修先生既是长辈,也是同"僚"。以年资论,如今他年届八旬,我年过半百,显然,我当以晚辈自称;以职业生涯论,在不同年代,我们都曾为王郁昭先生做秘书工作,属于同一领导的僚属。更重要的是,我们都以农村研究为志趣,相知颇多。

1978年至1982年,王郁昭先生担任中共滁县地委书记时,陆子修曾任地委秘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副秘书长。在农业家庭承包制度破土而出、艰难成长时期,陆子修是王郁昭最得力的参谋和助手。若干年后,不论在公共场合,还是内部场合,王郁昭谈及当年"大包干"往事,每每都要说到陆子修。在这些谈论中,陆子修给予我的形象日渐清晰:思考农村政策问题时,他没有受教条理论的束缚,坚定地站在农民一边;具有很强的文字能力,能把改革思路明确而巧妙地的转化为工作策略;不仅如此,他还有高超的组织协调能力,是一个富有魄力的实干家。郁昭先生多次谈到,他调任省长时反复考虑之后,决定让陆子修担任滁县地委书记,最有利于滁县继续改革和加快发展。

1983年,陆子修由地委副秘书长升任副书记,又一年多,担任书记。由此开始,他在滁县地委书记任上一干8年。对一个地方主要领导人来说,一般在他离任20年后,社会上会有相对公允的评价,不仅包括政绩,而且包括能力和品行。这种公众口碑,显然比干部主管部门的考察评语更有价值。

从历史上看,对一个人物的评价,重要的不是他曾经做过什么官,而是做过什么事。古往今来,宦海人物可谓过江之鲫,不可计数,但是,能为世人所称道者鲜见,道理大致如此。在当代中国,观察一个官员的所作所为,还有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那就是不仅看他在任时的作为,而且看他离任后的表现。现在中国的官员职位不是终身制,但是,官员的身份是终身制。由于所谓"年轻化"的要求,很多官员年富力强即退出现职,成为事实上的"退休"官员。在县市层面,一些中层部门领导人年仅50岁即赋闲。如果说在职在位时的作为更多是取决于职位身份、社会角色的要求。那么,离任赋闲后的生活状态则从内在展现一个人的本来性情,更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如同一个演员,走下舞台后才是更加真实的自己。

最近20年间,作为退休官员的陆子修,活跃在一个更宽广的舞台上,致力于农村问题调查研究,致力于推动农村政策创新。他经常进村入户,捕捉农村问题,倾听农民声音,并笔耕不辍。他不断有内参文章上达高层,多篇报告被中央领导批转。一个退休多年的地方官员,仍不时被中央领导邀请参加农村政策的座谈,不时出现在农村问题的多种学术研讨活动中,其观察见解常常令人为之耳目一新。能做到这一点,显然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劳,这是为一般人所不能想象和企及的。近十多年,他出版专著五部,代表性著作有《三农论衡》、《新世纪三农沉思录》、《第三次解放农民》等;主编出版著作多部,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安徽省农村改革30年与新农村建设》等。陆子修关心农民命运,研究农村发展,其研究成果已成为中国"三农"研究领域的重要风景。

陆子修先生对于农民的深切关怀,特别是勤奋的写作,给我印象至深。我们在一起,不论是在开会,还是下乡,甚至是闲谈,农村问题都是话题核心。他的老同事白振亚、孙智林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有一年,他已年逾七旬,夏天在岳西县石关避暑,同行者每天均是吃饭睡觉打麻将,唯独他闲不住,带着夫人老赵拄着木棍,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搞调查。这份材料送进中南海,受到温总理高度重视和赞扬"。又写道:"今年4月初,我们一道回乡,主题是为他的启蒙塾师徐老先生拜百岁寿,可是他'见缝插针',走一路问一路,向老干部和老农民征询关于'土地产权'问题的意见,准备5月份赴京参加中央召开的座谈会。"老同事感叹的这种事情,其实是他生活的常态。退休多年,他执著于农村调研,致力于推进农村研究的事业发展,在进行高质量调查和写作的同时,还利用自身的社会影响组织了若干重要的学术活动。

2005年2月4日,著名记者包蹇在《人民日报》撰文,称颂陆子修先生"一辈子帮农民讲真话"。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媒体,对他的这种品格多有报道。由此我想到,把陆子修先生晚年农村研究的社会价值,归结为一个基本点,即为农民代言。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即便是改革已经推进三十五年,农民面临的最大制约依然是"话语表达"。在现有体制框架中,农民依然缺乏有效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诉求表达的自由也不充分,作为利益表达最重要工具的选举更是羸弱。这是中国社会的整体性问题,农民在其中则更加弱势。所以,改革行进至此,政治体制的演变愈加显得重要而紧迫。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民的境遇和诉求如何进入高层政策议程,始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诸多部门和人士都自以为了解农民和代表农民,实际上,其利益立场往往游离于农民之外。农民在制度格局中上缺乏应有的权力位置,或者说农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不能代表自己,而是被方方面面的政府部门、形形色色的政府官员所"代表"。显然,这种"被代表"是有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民的利益要求需要一些特定人物的代言。陆子修先生的调研和写作,就是这种弥足珍贵的农民代言。

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农民代言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是富有良知,即对农民有真正的感情;其二是善于体察,即对农民有真正的了解,对农民的生活和需要有透彻的把握;其三是强于表达,即这种表达对社会认知和政策议程能够产生有力影响。概括而言,这三个条件应该是高度统一的。若对农民无真情,则对农民难真懂;若对农民真懂,但话语表达软弱无力,难以产生社会政治影响,则失去代言意义。在本人看来,陆子修先生是一位难得的农民代言人。他不仅洞悉农村生活和农民需要,而且熟知政府运行和政策机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利用自身优势,站在农民的立场,强有力地表达政策见解。在现行体制下,这种代言和表达十分重要,这样的代言才更加具有现实的政治效能。从改革目标来看,根本上是要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在体制中开辟出足够的空间,让农民自己代表自己,而不需要被别人代表。但是,在体制转换时期,开辟新体制需要有强有力的农民代言人。大致而言,时代需要两种类型的农民代言人,一种是社会上或者是民间的农民代言人,一种是现有体制内或者具有官方身份的农民代言人。这两种代言人的彼此呼应和有力合作,将成为开辟农民权利新时代的重要推动力量。从这样的历史视角出发,审视陆子修先生的农村研究,其社会价值更加清晰和凸显。

我还想强调的是,从退休官员的角度看,陆子修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事业精神更加值得称道。当下中国,官员甚多,即便是现有官员中无所事事者众,新增设新提拔的群体仍然蓬勃汹涌而来。问题还在于,不仅现职官员多,而且"退休官员"也多。这些"退休官员"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依然是"官员",享受各种一应俱全的官员待遇,只是不在位而已。从中国社会传统来看,这种情况很正常,可谓自古亦然。但是,如果放在现代国家制度的历史背景下,放在建设现代化政府的社会条件下,这种情况显然很"不现代",很不合理。看一下西方发达国家,不仅从中央到地方没有如此多的领导人,而且,这些"领导人"离开领导岗位以后,都不再有终身的官员待遇。这些年来,高层一直强调借鉴学习西方国家管理市场经济的经验,其实,西方管理政府官员的经验同样值得借鉴学习。庞大、僵化、封闭的官员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负担。但是,我们也不无欣慰地看到,在众多退休官员都安享体制优越性的时候,也有个别人在奋发作为,以演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这些人其实是在为官员体制的再造预告生机盎然的未来。显然,陆子修先生属于此列。

陆子修先生的农村研究体现了高尚的生活追求。我不能准确地解释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境界。朋友中有一种解释,说他晚年所以爱好调查和写作,是因为工作经历造成的。因为他长期从事文字工作,年轻时投身地方报界,随后则进入党委政策研究部门,从"幕僚"直接成为主政官员,可谓"写作成瘾"。这种解释似乎有一定道理,但是,进一步的问题在于,在官员群体中,有这种经历的人很多,为什么有这种作为的人很少。君不见,有多少早年靠文字工作起家的官员,视研究写作为末流而不肯染指。朋友中还有一种解释,是因为陆子修先生的早年经历使然。他出身农家,从小备尝生活艰辛,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中,祖母、父亲等亲人饥饿而亡。这种经历可谓痛彻心扉,自然也影响到他对于农民的关注和情怀。这种解释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一个人的生活观念和人生追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连本人也未必说得清楚。我想说的是,也许去做这些解释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这种生活追求所产生的重要社会价值。

在子修先生八秩之际,众多同事亲友撰文以表敬意。佳作纷呈,蔚为大观,遂有集文成书之议。本人翻阅其中文章,颇多领悟。作为忘年同仁,自当聊表情愫,更应主编先生之约,崇敬惶恐以作此篇。

是为序。

2012年10月30日于德国图宾根

注:本文系作者为《我认识的陆子修》(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3)一书所作的序言。

进入 赵树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陆子修侧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41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