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失误与衰退——全球化与冷战后20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99 次 更新时间:2013-03-24 22:54

进入专题: 全球化   冷战  

鲍盛刚  

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衰退主要原因在于其战略的失误,首先,他们推动了全球化,认为全球化就是市场化和民主化,而市场化与民主化就是美国化和西方化,最终可以以此达到历史的终结,但是事实证明全球化确实推动了全球市场化和民主化,但市场化与民主化不等于美国化和西方化。其次,对外投资从短期来看可以提升资本的利润,但是从长期来看将有损失国内的发展,相反会推动周边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为海外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其三,正因为如此,所以所谓U型微笑曲线,微笑的只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其代价和成本则由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政府和社会承担,在这方面美国和西方政治精英事实上是与公司串通一气的。其四,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并不是总是一致的,公司只考虑利润,很少关心国家利益,所以任由公司主导,必然导致国家财税和就业的流失。最后,目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试图扭转衰退并不是上策,这只会导致损人不利己的结果,而且成本会很高,因为经济全球化体系容易进入,退出则难。

冷战后20年主导世界变化的既不是历史终结论,也不是文明冲突论,而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加速了全球经济中心乃至全球地缘政治中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地区的转移,导致美国和西方的衰退以及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归纳起来讲,全球化在冷战后的20年中经历了全球化,逆转与再逆转三个阶段。全球化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政治全球化时期,冷战后,美国和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其目的是通过全球化推动世界民主化和市场化,进而使全球成为美国化和西方化,到达历史的终结。所以,美国和西方国家倡导全球化不仅具有经济目的,而且更具有政治目的,这一时期美国和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他们试图将西方民主制度和市场理念推广到前苏联地区,进而覆盖全球包括中国,以达到历史的终,全球化即为美国化和西方化,其他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只有照搬西方模式。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写的《全球化及其不满》针对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政治全球化,对全球化的不满主要来自于欠发达国家,因为在他们眼中全球化无非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将规则与制度强加于他们,并迫使他们开放市场,所谓全球化的规则显然是不平等的,对此最明显的莫过于美国和西方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风暴时的所作所为。

全球化的逆转,或者称之为经济或市场全球化时期,这一时期全球化的主导者是美国和西方跨国公司,而不再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政府,基本开始于2002年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超越国界,对全球资源重新优化配置,致使美国和西方资本,技术和产业大规模向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迁徙。经济全球化之所以能成为可能,首先,是因为政治全球化打开了国家边界,使西方资本和技术能在全球自由流动,为其投资发展找到了新大陆。其次,是交通运输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西方资本和技术全球流动提供了方便和可能性。那么,为何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要流向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呢?关键在于利润,因为发展中国家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优惠的投资政策,宽松的环保限制和监督政策,以及潜在的巨大消费市场。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社会发展已趋于饱和,产能过剩严重阻碍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劳动力成本和投资税率不断提高,使投资利润越来越稀薄。跨国企业选择迁移,把生产基地迁移到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目的是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由于美国和西方产业的迁移,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跨国公司获得了巨大的海外市场,不仅能得以生存,并获得了巨大发展空间,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为西方资本提供了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基地,成为它们主要的利润来源,而且大量从中国和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进口产品为欧美国家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那么,为何将这一时期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的逆转呢?这是因为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以及游戏规则,扭转了政治全球化的轨迹,偏离了美国和西方国家倡导全球化的本意。一方面,随着西方资本和技术的涌入,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成为全球最有活力的经济体,加速了全球经济中心的转移。据统计在过去20年里中国实际GDP增长了542%,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30.7%下降到4.6%。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投资接受国。西方资本作为第一推动力,加速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由此中国成为全球世界工厂,第二大制造业中心。制造业发展又使中国成为最大贸易出口国,出口又使中国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同时制造业的发展,催生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劳动力被廉价剥削,环境被污染,能源被消耗,经济结构被极度扭曲,在全球产业分工链中处于低端加工,缺乏核心技术。与此相比,另一方面,资本,技术和产业由西方向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展减缓,投资减少,产业的外溢,导致就业市场萎缩,失业率高居不下,中产阶级每况愈下,而且西方社会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社会转化,消费依赖于进口,出口大国成为了进口大国,由此贸易逆差加剧,贸易赤字上升,大多数国家从债权国沦为了债务国。

全球化的再逆转,这一阶段基本始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全球化是由西方尤其是美国设计和制造的,但由于全球化的逆转,新兴经济体国家特别是中国才是当之无愧的最大受益者,短短20年,美国和西方发现自己已是债务累累,忙于自救,而中国已从一个贫穷大国成为经济巨人,全球经济中心正从西方转向东方,显然这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始料未及的,于是往日的全球化倡导者成为了全球化的不满者和反对者。全球化逆转的再逆转实际上就是反全球化,由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主导,从市场逻辑回归国家逻辑,试图逆转全球化的逆转,平衡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平衡,扭转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特别是向中国的转移。首先,美国和西方国家政府往资本和技术全球自由流动中掺沙子,阻止或减缓对西方不利的生产要素流动,特别是阻止从中国的进口,为此美国要求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并制造所谓投资环境恶化,环保问题,血汗工厂等舆论压中国。同时阻止国内产业和技术的外流,为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优惠投资支持。把再工业化作为重点和长期战略,以期重振制造业,重回全球霸主地位,因为制造业是制造财富的机器,可以推动就业和拉动出口。最后,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寄希望于国际经济规则和秩序的重建,试图利用TPP和美欧自贸协定,排挤中国,扭转不利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

显然,全球化逆转的再逆转对于中国来讲是挑战,过去20年中国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或者讲得益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战略出错,那么现在他们醒悟了,中国应该怎么办呢?首先,中国将结束免费搭便车的时代,随着美国和西方国家回归以国家为主导的经济战略,回归贸易保护主义,中国以及新兴经济体国家依赖于美国和西方市场的加工工业将受到影响,经济快速增长时代趋于结束,所以,接下来中国必须学会自己开车,摆脱对美国和西方的依赖,同时加速产业转型,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从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出口导向经济结构,向服务于自身以及更合理的经济结构发展,从外需向内需发展,从劳动力优势向技术优势发展,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无疑,随着全球化逆转的再逆转即在后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矛盾和竞争将不断加剧,特别是在美国和中国之间,事实上这也是市场逻辑和国家逻辑的一种博弈,或者讲是不同规则与体系的博弈。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以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为媒介,要求冲破国家边界,对全球资源进行统一配置,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化,利润更加平均化,世界更加一体化,政治上更加民主化。但是就国家逻辑来讲,它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追求国家的竞争力和财富最大化,控制经济发展和资本流向,以增加国家的权利和经济福利。市场逻辑代表了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利益诉求,而国家逻辑则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利益的诉求,前者顺势而为,后者逆势而动,试图守住已有既得利益。那么最终是市场逻辑还是国家逻辑将统治世界呢?这将取决于双方的进一步博弈和抗争,尽管人类正在迅速走向一个没有政治边境的世界。

简介: sheng gang bao,电话:13867141878

    进入专题: 全球化   冷战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243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