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德刚:破解“姓社姓资”难题,促进中国更好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369 次 更新时间:2013-02-26 16:19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姓社姓资  

董德刚 (进入专栏)  

【摘 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名称百年未变,但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呈现为多种形态。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我们应当以“三个有利于”即对人民和国家有利为根本标准,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姓社姓资

作者董德刚,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北京 100091)。

多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一直严重困扰着我们,成为一个深层次的重大思想理论难题。已有许多学者对此作过探讨,但似乎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本文试图再作努力,对这个重大难题作些具体分析,力求依据客观事实,总结历史经验,探索有关规律,辨析理论是非,期冀有助于纾解“姓社姓资”困惑,促进中国社会更好发展。

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是多样态的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重要概念,也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通用的基本概念。就表述形式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概念,汉语不过是简单的八个字,而且百年未变,但它们的实际内容却是历史的、变动的,甚至是十分不同的。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这里不用理论、运动、制度三分法,而将它们视作总体上是同一的,集中体现为制度,即便如此,社会主义也是多样态的。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提法,它内含着一个基本前提:社会主义是多种多样的。实际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已说过:“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 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也有多种。

在当代世界上,存在着五花八门的社会主义,概括起来,大体有五种社会主义:

第一种——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种社会主义,以生产力高度发达为基础,以全社会共同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和按劳分配为标志,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以一切人包括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实质内容,是无商品、无货币、无阶级、无国家、无军队、无剥削、无压迫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很美好,但它还是理想,而不是现实。

第二种——苏联式社会主义(包括原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波尔布特社会主义等)。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旗帜,实行共产党高度集权,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全面的计划经济,严密控制思想舆论,缺少自由、民主和法治,对外部世界基本封闭。现在,只有极个别国家仍在坚持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三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本来可以和第二种社会主义归并到一起(国内外一些人正是这样做的),但考虑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针对的正是苏联式社会主义,从而表现出重要差别,中国又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即所谓“百国之和”,几乎等同于一个大洲,并且代表了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所以把它们区分开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仍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党领导,实行公有制为主体,但又允许非公经济发展,实行国家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展社会自由、民主和法治,并且全面对外开放。现在的越南、老挝以及古巴大体也属于这种类型的社会主义。

第四种——社会党(民主党)的民主社会主义(亦称社会民主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社会政策,并且体现为一种社会制度。其主要特点,是在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以及普选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公平,主张自由、民主、公正、团结。它们虽然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唯一指导思想,但仍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其思想渊源之一。我们过去对民主社会主义常持严厉批判态度,至今仍有很多人拒不承认它们是社会主义。但是,全世界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有100多个,受其影响的民众达数亿人,它们的名称中已经清楚标明自己是“社会主义”,其他国家包括我国也有不少人把民主社会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支脉、社会主义的一个流派。而社会主义一词并不是我们的专利,不能拒绝别人使用,没有理由否定民主社会主义也是社会主义。更不能以为,只有我们才是社会主义的正宗嫡传,其他都是旁门左道。

第五种——其他不属于上述类型但也自称是社会主义的民族国家,如缅甸、委内瑞拉、利比亚、突尼斯等等。它们的实际内容差别很大,难以尽述。

上述五种社会主义之间存在重要差别,不能混同。譬如,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之后、生产力发达、工业化完成、彻底清除了封建主义残余的社会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但现实与之相比落差很大: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是封建社会之后、生产力落后、工业化过程中、封建主义残余较多的社会主义,是人的依赖关系为主的“关系人社会”,自由受到很多限制。前一种社会主义吸纳了资本主义已有文明成果,又有所发展,因而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后一种社会主义则是与资本主义并行的、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还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

再如,苏联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的最重要特征是共产党领导,以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又称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和我们党多次强调过这一点,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却没有这些特征,因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属于无阶级的社会形态,在阶级消灭以后,政党已经不复存在,无产阶级专政也已消亡。

同时,多样态的社会主义之所以都叫作社会主义,表明其中也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什么,需要研究。现实的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为指导和蓝本的,只是由于所处条件不同,在实践中有很大变形。从形式上看,它们都以社会主义为旗帜,都叫“社会主义”。这是形式的共同点。从内容上说,“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或 socius,含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因此,国内外很多人认为,它比较强调社会整体,强调公平、平等。这是实质的共同点。当然,人们对这里的公平、平等的理解是有若干差别的。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比较强调个体,强调效率。至于共产党领导以及无产阶级专政,被中国和苏联视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而民主社会主义则明确反对这一点。

同样,资本主义也有多种。毛泽东在1944年就说过:“现在我们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是资本主义的,但又是人民大众的,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老资本主义,而是新资本主义,或者说是新民主主义。” 在当代世界上,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资本主义:

第一种——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包括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并未排斥竞争)阶段。前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所看到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后者是列宁当年所面对和批判的资本主义。当代西方国家的许多人都批评这种资本主义,连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也谴责这种“野蛮资本主义” 。这是资本主义的低级阶段。

第二种——现代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增加了所有权社会化、国家宏观调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很多新因素,它的自由、民主、公平程度也有很大提高。所以,不少学者又称之为“社会资本主义”即包含较多社会主义因素的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也可以视为是资本主义向新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起始阶段。

第三种——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当代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呢?起初,资本主义主要是指一种经济制度,马克思称之为生产方式、经济的社会形态 ,即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私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进行生产经营,并且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初始形态是企业主私有制,正如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资本主义私人生产呢?那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 。后来,资本主义概念的内容进一步扩展了,由私人企业扩展到股份公司、托拉斯等,以后又包括了资本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政党制度等)以及社会意识形态。

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雇佣工人,是指一无所有的无产者,而现在雇佣工人的大多数都是有产者了。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也有变化:私人联合占有与共同使用的成分显著增长,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相当部分收归国有并大量用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说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它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但是,恩格斯晚年对这些观点作了修改,他说:资本主义私人生产过去是“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可是这种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例外了。由股份公司经营的资本主义生产,已经不再是私人生产,而是由许多人联合负责的生产。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没有了私人生产,而且也没有了无计划性。” 当然,恩格斯并不认为这些股份公司的生产就是社会主义生产,他写道:我们的纲领是要“把由个人或股份公司负责的资本主义生产转变成为由全社会负责和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进行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本主义社会本身正在为这个转变创造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都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无计划性已经基本被有计划性取代了。至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现在也已大为缓和,基本状态是各安其分、和平共处,不能再简单描述为“对立”。这表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包括恩格斯所说的基本矛盾是历史的、变化的,现在比过去已有很大不同。

可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名称是同一的,但它们的具体内容却有很大差别。概言之,有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的、美好的社会主义,有北欧式富裕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也有某些国家贫穷的、专制的社会主义,还有改革开放以来正在发展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原始的、野蛮的资本主义,也有现代的、文明的资本主义。

二、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概念所指称的都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综合性体系,并且形态各异。它们虽然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浓厚的价值意味,但它们本身并不是价值标准。社会主义有好东西,也有不足之处,资本主义同样如此。

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教训即不足之处,可简要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忽视民主,奉行为民作主。列宁和斯大林强调,只有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即共产党才能全面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因此,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高度集中统一领导,实际上是用共产党领导代替了人民当家作主,奉行的是为民作主、“官主”。在苏联式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共产党专政,进而又变成了领袖个人专制。社会核心调节机制、动力机制是共产党特别是其领袖的动员组织。因此,党中央和领袖的决定就成为社会发展的最重要事件,执政党发展的周期和节律决定着社会发展的周期和节律。在这样一种为民作主的体制(有人称之为家长制、父爱主义、官家主义)下,领导者像封建大家庭的父亲一样包办国家和社会事务,把“子女”即国民都管束起来。其主观动机大多是为国家和人民好,但对好的理解却以父亲为转移,不大考虑国民的意愿。如果领袖人物的认识和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和人民利益,社会就发展和前进,倘若相反,人民就要遭受苦难。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长期忽视发展生产力,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应当说还是“官主”,因为老百姓都希望过好日子,本能要求是发展生产、增加就业、提高收入,只有领导人、官员由于拥有一定特权而不乏生活保障,才感觉不到群众日常生活的艰辛,其权力又不受制约,因而能够贸然把他们的价值偏好、政治追求置于首位,轻率发动名目繁多的“阶级斗争”、政治运动。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坦承:“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一是没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二是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当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已有较大发展,但不良传统的影响仍然不能低估。

二是忽视法治,盛行人治。苏联式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时期里基本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党高于法、权大于法,掌握主要权力的政府特别是执政党游离于法治之外。尽管这些国家宪法明文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实际上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执政党领导人却不是由人民选举的,人民既不能选择也不能罢免他们。执政党建立了从中央到基层的庞大的组织体系,需要消耗巨额国家经费维持运转,但又均无明确的法律规范。党委和政府特别是其主要领导人,时常随意决定重大事项,甚至轻易改变制度和法律。所以邓小平才说:“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在法治方面已有较大进步,但至今宪法及法律的权威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很多人对它们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对“领导讲话”和“红头文件”的重视程度。

三是忽视个人权利。社会主义国家经常把集体和个人简单对立起来,把集体强调到绝对的地步,宣扬所谓“集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习惯于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名,忽视、侵蚀甚至完全否定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自由。本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崇尚自由,并把理想社会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却长期忌讳自由,经常把自由当作贬义词,和许多负面社会现象硬捏合到一起,如自由散漫、自由主义、自由化,等等。忽视个人权利包括个人自由的结果,既损害了公民的合法合理权益,又造成社会创新、活力和动力不足,延缓了社会发展。

以上,我们侧重谈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不足之处。问题的另一面是:自从马克思主义问世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否完全失败了,毫无值得肯定之处?当然不是这样。历时一个多世纪、席卷至少十几个国家、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主义,实际也是人类对发展道路的一种探索,它不可能一无是处,不可能不留下某些有价值的东西。那么,社会主义有哪些可以在人类发展中长期起积极作用的好东西呢?换言之,它为人类留下了哪些优良资产?这里,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一简要概括:

在理论层面上,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即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这个世界观的主要观点——实践观点、生产观点、群众观点、辩证观点、历史观点等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它所揭示的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社会存在(实践)决定社会意识(认识)而社会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的规律、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规律等,不断被世界历史所证实。这个世界观的精华包括两方面的要素:一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讲究科学理性,尊重事实,尊重实践,尊重规律;二是进步的价值取向:强调人民利益至上,追求人类解放,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误,就实质看,不是坚持这个世界观的结果,而恰恰是违背这个科学世界观造成的。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没有结束真理,西方国家的哲学思想中也有很多科学的、进步的东西,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上述主要内容却大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并且具有基础公理的意义,它不仅对于我们,而且对于其他国家,都有长期的价值和意义。

在实践层面上,主要是四个东西:第一,注意国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注意社会发展计划或规划,注意宏观整体平衡,注意突出重点目标,并且在掌握较多公共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为此提供保证。此即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优势。第二,注重社会福利,如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社会基本生活保障等政策。这是近代以来社会主义国家的首创。第三,政府承担较多社会责任。不必说在计划经济年代,即使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政府也担负着许多社会责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等,因而某些方面发展较快。这里是有合理因素的。问题是,政府不能包揽过多的社会事务,以至形成“政府办社会”。第四,在思想道德方面,提倡集体主义,强调整体利益、公共利益等。社会主义以“社会”即全体人民利益为主义,这是具有很大合理性的。

对比地说,资本主义无疑有不少坏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着重批判了它所造成的严重贫富两极分化和阶级对立、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弊端。当然,这些问题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已有较大改变。但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资本”霸权问题,即资本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主导的甚至支配的作用。这种“资本”霸权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政治、文化领域也有反映。资本主义终归是以“资本”为主义。二是个体本位过度膨胀问题,它使社会利益常常受到忽视和损害,以至于被西方国家一些人视为资本主义的“癌症”,进而提倡“合理的个人主义”、“有节制的个人主义”等。

同时,资本主义也有很多好东西。与社会主义对照来说,也可以简要概括为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

在理论层面上,资本主义国家尽管思想是多元化的,但却普遍强调自由、平等、博爱,后来又发展为自由、民主、人权,形成了比较长期稳定的核心价值理念。在这些价值理念的主导下,允许各种奇思怪想、奇谈怪论,鼓励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其主要结果是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切实提高了普通公民的自由度、民主程度、人权保障水平,实质是实现了人的进一步解放。对于普通公民、人民大众来说,这里的自由、民主、人权等都是具有长远价值的好东西。马克思和恩格斯当年并没有否定这些好东西,只是说它们在当时原始资本主义条件下是片面的、不完全的以至是虚伪的。现在,却不能简单套用这一结论了。

在实践层面上,第一,资本主义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诞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过:“工场手工业分工却完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特创造。” 这个“独特创造”开启了通过分工协作的社会化途径发展物质生产的先河,后来进一步升华为机器大工业、现代自动化大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成为现在和今后人类物质生产的一种基本方式。这是资本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第二,资本主义国家开创和发展了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激发和鼓励了各种经济主体创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使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始终占据着人类发展的高峰,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三,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民主,强调公民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强调公民授权即普选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强调对公共权力的分解与制衡,强调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容侵犯。第四,注重法治,坚持宪法至上,将社会生活特别是政府和政党行为纳入法治的轨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总统、首相也绝无例外。

1992年初春,邓小平在著名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它作为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和根本价值标准,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并且已经写进了十四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成为“各项工作……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三个有利于”意味着,人民和国家利益是比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更深层次的实质性的价值标准。这已经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狭隘思维框架。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补,还有大量事物属于“非社非资”的人类共同文明成果

人们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于是便不断做出新的尝试。但事情都有一个合理的度,过犹不及,会事与愿违。人们在实践中常常是吃亏才长见识,撞过南墙方知事物的限度。这也是一种规律性。因此,人类历史好比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物极而反,忽左忽右,不断地矫正自己,但总趋势是向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福祉的方向发展。原始野蛮的资本主义与苏联式社会主义可以看作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两个极端,它们都得到了历史的矫正。而人间正道恰在它们之间,在于二者合理因素的有机综合。历史并没有终结,既没有终结于资本主义,也没有终结于社会主义,它必然继续向前发展变化。

运用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术语,来简要描述人类近代以来的历史,可以把原始野蛮的资本主义看作是“正题”,苏联式社会主义是“反题”, 而当代人类社会的基本走向是综合前二者的“合题”。具体可作如下概括:

经济上:资本主义私有制→苏联式社会主义公有制→当代社会混合所有制,自由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注重效率→注重公平→效率与公平统一。

政治上: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全体公民(人民)民主(当家作主),资本霸权→官僚特权(为民做主)→普遍人权,小政府→大政府→中政府。

文化上:强调个体→强调集体→个体与集体统一,偏重个人权利→偏重个人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个人自由→高度统制→法治下的公民自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概括起来,无非两条基本原因:一个是得益于我们自己的改革创新,得益于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发明创造,这是内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大胆地借鉴和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优秀文明成果。这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譬如,在民主法制方面,我们的公务员制度、某些法律制度、民主的某些形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等,都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思想文化方面也大体相似,我们现在所强调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等,也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关先进理念有关。这些,已经促进了中国的大发展。我们今后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成功的基本经验。

同样,资本主义制度为何“腐而不朽、垂而不死”(实际是在继续向前发展,有时发展还很快)?应当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各阶层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基础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借鉴和吸收了社会主义的某些长处,如注意宏观调控、社会福利、社会公平等,从而弥补了自身的缺陷。

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事实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是简单的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消灭另一方的问题,而是既相互竞争、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相互借鉴,资本主义吸收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借鉴资本主义长处,相互取长补短,从而生成一个新东西。这种新东西,可以叫作新资本主义、新社会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它们有很多相通相似的方面(主要因为人类社会发展存在一般规律),同时又有各自特点(因为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国情不同),是同与异的统一。

正如某些学者所指出的,当代世界的总趋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融合。 亦如有人所说:“社会主义在解决公平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解决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变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一种伟大的实践。” 从社会核心调节机制和动力机制的角度说,资本主义主要依靠个人的自由创造,动力传导自下而上;社会主义主要依靠执政党(权力中心)的动员组织,动力传导自上而下,二者也应当互相取长补短,适当结合。

中共十六大报告以及江泽民2001年“七一讲话”等重要文献一再强调:“世界是丰富多采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它坦率承认了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因此才有互相取长补短、求得共同发展的可能和必要。这种取长补短,显然不是照搬资本主义,而是根据国情特别是人民整体利益,吸纳有益营养。这段重要论述,再次突破了“姓社姓资”的狭隘思维框架,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应当着重指出的是,许多东西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或社会主义社会,但它们具有更为长远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特定性质,而是超越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属于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换言之,在当代世界上,除了“姓社姓资”,还有大量的事物既不“姓社”也不”姓资”,属于“非社非资”。返观历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绝不是一片黑暗,而是都有一些直至今日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好东西(如中国传统文化、古希腊文化中的精华);展望未来,人类一定会创造出愈来愈多的超越“姓社姓资”的新事物。

以民主问题为例,过去我们经常将它区分为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民主、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合理性。因为民主确实存在一个主体即谁的民主问题,如古希腊的民主,只在奴隶主及自由民的范围内实行,因此可以称之为奴隶主的民主;资本主义早期的民主也主要是在有产者的范围内实行,所以可称之为资产阶级民主。但是,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当代世界大多数人所公认的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已经突破了这种狭隘的阶级界限,其主体业已扩大到全体公民即人民(极少数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除外)。现代政治民主以全体人民为主体,其主要含义有三:一是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二是尊重和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同时又保护少数人。三是政府由人民授权、对人民负责并受到人民的监督制约。这样的民主,显然不宜再作阶级的区分,也不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了,它符合全体人民的利益,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如果一定要给这样的民主确定性质的话,只能说,它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民主。

再如,我国现在所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应当理解为市场经济本身内含社会主义性质和资本主义性质之别。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方法或手段,它本身是中性的,其主要内容即基本规则在全世界都是统一的,没有什么“姓社姓资”之分,各国的市场经济至多只有成熟与不成熟之别。当然,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在一定社会基本制度大环境中生存。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说这个市场经济是在我国共产党领导、公有制占主体等基本制度环境下存在的。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则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环境下存在的。

中国之所以要搞社会主义,实质意义应当是建设一个人民富裕幸福的好社会。我们不应偏离这个方向,囿于“姓社姓资”的束缚,拒绝别人的好东西,而应发掘和弘扬现实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优势,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先进成果,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学习资本主义,超越资本主义,反思社会主义,创新社会主义,努力促进中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推动中国跻身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进入 董德刚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姓社姓资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思想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156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科学社会主义》2012年第2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