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枫:警惕2013年中国经济出现大衰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27 次 更新时间:2013-01-06 10:14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裴枫  

一、前言

2012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持续下滑,四季度出现企稳,于是官媒和红色经济学家们立刻欢呼雀跃,高呼"中国经济"软着陆","危机结束盛世开启"…… 然而现实是明年中国经济必定是个比今年还要苦难的一年。为何这么说,本文来分析两个可能性。在分析之前首先回顾一下当前经济环境的现状,过去多年间中国经济靠"三驾马车"拉动,按照对经济贡献的比重排序,依次是投资、出口、内需。然而即将过去的2012年让我们看到的是投资放缓难以为继、出口空间挤压以及内需迟迟无法拉动的景象,因此2012年全年大部分时间里经济数据不佳,尽管四季度在央行连续逆回购的释放流动性政策刺激下以及年底企业集中备货等因素使 PMI等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暖信号,但是更大的危机还未爆发。这更大的危机在新年中更有可能是因为外部因素而引爆,本文分析2013年两个路径,均从外汇市场入手。

二、第一种可能性:美元持续贬值

美联储在2012年相继推出QE3和QE4的大规模量化宽松,作为对迟迟未能恢复到满意范围的失业率及其他疲软的经济数据的回应,并放出话来不排除释放更多的量化宽松。如此一来在新年给美元施加了很大的上行压力,美国这么做有其必要性,除了台面上的经济复苏原因,另外一层重要因素是印钞来稀释庞大的债务。尤其是最近日元开启贬值走势后,加重了市场对明年全球多国会相继印钞的预期。但是美元持续贬值对中国意味着灾难来临,当前中国经济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分析过中国多年前就面临着产能、产量大范围过剩。前几年企业将过剩产品投放到海外,如今出口利润空间早已被劳动力成 本上升、本币升值挤压的损失殆尽,很多企业目前就靠政府退税在支撑。在新的一年中,如果美元继续贬值热钱蜂拥入中国推高本币,则使已经雪上加霜的出口彻底崩溃,导致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与此同时外资FDI因为比较成本优势丧失也会同期大量撤离加剧失业问题。

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以及减产题材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农产品在新年中很可能被人为炒高,根据今年已公布的数据,中国在多个农产品上对外依存度明显上升,国内耕地面积锐减。因此,输入通胀将导致国内生活必需品成本大幅上升。失业率高企,没有收入,生活成本又飙涨,经济问题在明年很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 政治危机。此外,企业家前期普遍存在的"实体企业空心化"的副作用此时就会显现,为了应付流动性选择抛售房产,紧接着受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的推波助澜将压垮房价最后一根稻草。而主要资产价格下跌将迅速引发银行坏账大增,随后接踵而至的是银行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此时中国央行除了印钞挽救危局别无他法,然印钞只会加剧国内的滞涨问题造成国内今后的长期萧条。而为了阻止出口问题引发全盘危机,中国央行势必会在汇市大肆进行抛售本币买入美元的对冲操作,然而如此一来会导致央行向国内投放货币的能力与规模大打折扣,引起市场拆借成本走高,受此利差因素影响又将刺激更多热钱涌入形成恶性循环,央行无法招架。因此选择干预汇市也只是将危机延后一段时间。综上所述,2013年倘若多重QE量化宽松让美元狂泻,中国的困境难以避免。

三、第二种可能性:美元大幅升值

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引起94年墨西哥经济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墨西哥式的Tesobonos,所谓Tesobonos是指某国企业在另一国的资本市场融资时采用第三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融资方式,主要是美元,但债务支付的本息却是以本国货币来计价,"离岸私募债就是Tesobonos融资方式,它是以本国货币作为利息偿付的中短期外币贷款。

2010年,随着中国房产调控政策的出台,银行信贷紧缩,一些高杠杆经营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产生困难。为了寻求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一些房企将融资渠道转向海外,这一情况在2011年和2012年尤其明显。过往一年左右,在香港发行的中国房地产离岸的私募债,以项目为例大概有1000个。房地产海外债与国内债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会随着汇率市场波动而影响还债成本。由于房企普遍持有海外负债,故明年如果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不佳或者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悲观,热钱出于避险需求则可能会引起美元出现大幅升值,RMB大幅贬值。如此一来中国房企手中的Tesobonos借款成本瞬间飙升,企业不得不短期内抛售大量房产套现。而抛售则引起房价急挫,最终引发银行坏账率大增,银行危机。94年墨西哥货币贬值时,墨西哥企业出现的并不是获得经济理论上的货币贬值收益,而是大量持有Tesobonos的墨西哥企业借贷成本即刻变得非常昂贵,严重推高墨西哥企业债务成本,因此墨西哥企业迅速集体性陷入破产状况。这样就出现加速度引发大量资本撤离墨西哥市场。尽管国内数据统计显示现有的海外债务一部分在2012年中期已经到期,且到期时汇率对企业有利,暂未出现极端情况。但随着中国各行业的企业在海外持续大量发行债券,未来风险仍然不可估量。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中国央行为了维系汇率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对冲热钱,一旦储备耗尽将重现97年泰国的悲剧。提醒各位,为何今年下半年美国QE3、QE4相继出台后美元目前总体较9月QE3出台前维持升值的反常走势让我们不得不警惕。

四、中国可能的应对办法的局限性

上文分析了两种情形,无论美元朝着哪个方向最终都因引起中国楼市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告终,开局不同但结局如出一辙。眼下分析家们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困境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继续加大投资,二是政府退税。但就目前而言,前者是毒药,而后者难以实施且意义不大。

先说投资,随着过去数年间国内在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大量上马各种产能,外加08年4万亿的推波助澜造就了今天有史以来国内最大规模的过剩和通缩状态。眼下直接暴露出来的就是全社会杠杆倍数过高,甚至远高于美国华尔街投行平均30多倍的杠杆倍数。如果处于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的周期则过多负债并不会导致危险,然而眼下资产流动性减弱,债务问题开始显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年上半年即将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理论上讲有4种办法处理地方政府债务。(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对银行延期支付(3)效仿欧洲施行紧缩财政政策(4)印钞稀释债务。第四种导致市场陷入严重滞涨,第三种方法明显行不通,只会让紧缩下的经济恶化。第一种方式看似可行,但全国巨额债务发行债券谁来买单呢?最后只能是银行。于是银行相当部分的流动性被冻结,抗风险能力因此大减。在出现上文所述的问题时将更不堪一击。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明年中国无法回避的一个大问题,最好的情况也是一部分地方先后爆发区域性债务危机,部分地方政府破产。回到投资问题上,当前为了缓解国内过剩问题,政府除了加大基础建设之外,明年准备上马的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吸收各行业过剩产品试图力挽狂澜。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带来的挤出效应只会使市场经济进一步恶化,延续全民高杠杆的情况。

再来说退税的可能性,10月财政税收开始增加,媒体开始欢呼经济走出谷底。殊不知这是各地大规模采用征收"过头税"的方式来维系虚假的繁荣,江苏、山东、河北等地企业10月就已被提前征收明年3月的税就可想而知。另外08年中央动用4万亿财政收入和接下来大规模支出需要消耗的税收,应付社会群体事件的巨额维稳费用支出以及维系明年出口的退税都共同制约真实的退税能力,到明年中央赤字已经要增长50%了,哪还有多余能力退税呢。最关键的是,眼下是供应过剩而不是短缺,任何退税或者降息的方法都不管用,企业一堆存货烂在仓库中卖不动,政府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又有何用呢?因此若要评估退税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建立在过剩问题被基本解决的前提上,然而眼下还遥遥无期。再者,持续八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依然无法出台,工资增涨制度缺失,想靠退税拉动内需消费也是一厢情愿。再联想到最近强化垄断制度的石油液体产品消费税以及中国邮政对快递公司征收数十亿元的"份子钱",想靠增加个人收入来拉动内需缓解出口和投资方面的危机更是不切实际。

五、综述:国人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

前段时间看到政府准备大力度挽救已经过剩严重的光伏行业,试想光伏行业你救了,其他的行业你救得过来嘛?过去数年间我们本有机会可以不去进行所谓的 "救助"而让过度扩张的企业接受该付出的代价以便完成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政府却选择维护危机、扶持危机。以上就是当前国内的社会经济真实现状,也是在中国模式底下必然的结果。但在中国模式底下,人民勉强放弃个人的权利,条件就是政府能保证经济长期稳定增长,这是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的合法性依据之一,也是官民之间的一种无形默契。因此过去多年里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让经济下滑,甚至不惜用动用各种政治或行政手段,强行扭曲经济规律,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循环是正常现象,人为扰乱经济秩序,只会把问题积压下去,到经济危机爆发时已是一发不可收拾。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是积重难返,出口危机、实体产业危机、楼市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将很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即使根据现有的国力不致于经济彻底崩溃,但是大衰退已是在所难免。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6046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