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推进改革须克服既得利益阻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13 次 更新时间:2012-11-29 21:12

进入专题: 改革   既得利益  

吴敬琏 (进入专栏)  

【《财经》年会专报】2012年11月28日-29日,“财经年会2013:预测与战略”在北京举行。国研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在“议题一:挑战与改革的突破口”中表示,如果不能克服这些既得利益设置的阻碍、障碍,改革也很难推进,方案和总体规划也难以落实。”

吴敬琏演讲实录全文如下:

吴敬琏:谢谢何迪先生,我们这一节题目叫做“挑战与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会议组织者写了一篇这一节的导语,我先把这个念一下:经历30年高速增长以后,中国经济开始迈步中速增长的新阶段。全球化使产业格局与服务业细分态势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重大的挑战。中国内部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的城市化进程及服务业明显薄弱和滞后。难局未破之际,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成本不可持续接踵而来,这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整体配套改革的推进。也需要在政府职能财税体制、收入分配、国企改革、土地制度难点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我们这一节想讨论这么两个重点的问题。

一个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另外一个应对这个挑战需要整体配套的改革,各个方面的改革怎么来进行,需要我们做深入的讨论。我先说一点我对这个题目的想法,十八大以后改革似乎在整个社会升温,从领导到大众对于今后的改革推进,都有很强的期待。但是我们现在第一步走出去之后,第二步、第三步怎么走,就变成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光是提出目标或者提出推进改革的口号,甚至下了这样的决心,还是不够的。从过去的经验看起来,大概有这么三步。我比照上一次大的转折,改革的大推进就是9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大推进,大概整体配套改革,它有三步,要走三步,我们现在仅仅走了第一步。

第一步就是所谓目标模式的确定。现在说法叫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确定。

第二步是制定各方面改革的方案设计。并且根据各方面改革把他们之间的配套互动关系做出一个总体规划,或者叫做行动的纲领。

第三步就是实施这个行动纲领。打破阻力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从上一次90年代初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末期,甚至到21世纪初期,这一次大推进来看,前面两步都是做了相当深入的扎实的准备。所以我们从94年开始这个改革从20世纪末期把市场经济的框架初步的建立起来。那一次改革的发起,改革的大推进的发起人是邓小平。在1990年的12月在中央全会开会以前,和主要领导人谈话里面提到了我们应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在1991年的2月和朱镕基的谈话里面再一次提出,但是他的两次提醒以后,并没有马上就形成共识,而是出现了大家所知道的黄埔平的事件,就是上海周瑞金和其他几位同志根据邓小平的意见写了四篇文章,提出要推进改革。但是马上受到另外一种力量的反击,于是展开了一场到底是计划经济为主,还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场大争论。

这个争论中主流的媒体当时表现是一种保守的倾向。但是支持改革的领导人们和学术界、企业界、政界的许多支持改革的人们,就进行潜心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到底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个研究和讨论到了高潮就是1991年的10月到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江泽民总书记召集了11次讨论会,着重讨论怎么搞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参加这个讨论会的经济学家里面,几乎一致的认为要建立市场经济。在10月到12月讨论会以后,中央领导又征求了其他一些主要领导人的意见,到92年的6月9号准备十四次代表大会的,一次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讲话里面,就说现在对于我们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他自己倾向于把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对市场经济的特性做了解释。大致上是讲了两点,一个就是市场经济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另外一点市场经济这个制度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个讲话以后,在党的高层没有反对意见。向邓小平报告之后,决心在10月的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为我们改革的目标。这样就把目标模式确定下来了。现在我们把它叫做顶层设计了。那么在十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口号上,又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参加这个研究的人数更多了。才在1993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制定了一个当时叫做总体规划,或者也叫做行动纲领的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一共50条,我们又叫50条,或者叫50条决定。这个50条其实是一个总体的规划,就是重点方面,比如说财税、金融,当时主要是银行、国企、社会保障体系、外汇管理体制等等,重点方面的改革方面,而且规定了他们之间的配套,时间顺序和配套关系。从1994年开始就执行这一个总体规划,执行过程中也有一些小的调整。后来就是在1997年的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又提出怎么改造?叫做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应该做什么样的改革。特别是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布局调整。

那么因为在这样一个总体规划下执行了这些改革的方案,所以我们就能够在20世纪末期宣布初步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体制。这个体制正式我们中国经济能够崛起的制度基础。和这个相对比来说,看来我们现在就是需要进行第二步了。十八大现在我们正在讨论,十八大做出了非常重要的决定,符合于十八大前大众对于十八大的期望。那么大众对于十八大的期望是什么?就是重启改革议程,启动我们改革的再出发。所以这个应该说是第一步,就是说确定这个目标,确定顶层设计。那么既然1992年的十四次代表大会已经确定了这个目标模式,也就是说确定了顶层设计,为什么又会提出要重启改革议程,又要来讨论顶层设计呢?这个原因是因为大致上在21世纪以后,出现了新的争论,新的不同意见,另外一种顶层设计出现了。我们20世纪建立起来这个体制,它一方面打开了市场经济,市场制度起作用的空间。它另外一方面又存在很多旧体制,就是命令经济或者是统治经济的遗传。

2003年的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认识到了我们的体制还很不完善,还存在很多旧体制的遗传。所以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叫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议,就是说这个决议讲,我们生产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体制性的障碍,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不过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执行,现在看起来不尽人意,这种双重体制的存在,使得有些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矛盾日益尖锐。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出现了问题,说是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不对的,所以它造成了腐败两极分化。按照这种意见的支持者,他们的想法就是应该走向另外一个方向,就是要强化政府,强化国有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控制。这种趋势显得愈演愈烈,以至于一年以前可能到了最高的地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倾向?有不同的说法,有人把它叫做国家资本主义,有人按照我们东亚国家转型的讨论提出来的,叫做威权主义的发展模式。或者有的人说的更严重一些,说这种趋势是走向权贵资本主义的趋势。于是就出现了两个顶层设计之间的争论。

所以人们期盼十八大能够对这个争论,做一个决断,明确我们到底向哪个方向走。现在看来十八大明确了我们到底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十八大重申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这样就把全面深化改革提高了执政党的议事日程上来了,所以说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大家对于十八大给予很高的评价,我看也是就这一点而说的。但是正向我前面所讲的,全面的配套的改革,确定它的目标,确定顶层设计,只是第一步。向“十二五”建议和“十二五”规划说的,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我们下一步最重要把总体规划设计出来。

所以根据我们上一次大推进的经验,做出总体规划是一个很不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巨大而复杂的精巧的系统。不是简单的提出目标,甚至简单的说一个口号,就能够把它到底应该做什么弄清楚的,是要做许多研究的工作,才能够把各方面改革的方案设计出来,把他们之间的配套关系确定下来,然后根据这个施工图进行施工。那么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环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完善竞争性的市场体制。环绕这个中心对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国有经济、市场监管、社会保障体系还有我们会议纲要提出来的,政府职能等等的方面,都要做出它的一个改革的方案设计。

而且把这些方案设计综合起来,明确改革的重点做出各项改革的实施步骤和配套关系的安排。根据过去的经验制定这样一个改革方案,各方面的改革方案和总体规划是一个非常艰巨复杂的工作,需要朝野上下官产学各界努力协同,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工作有成效,希望在几个月以后,或者一年以后能够制定我们下一步行动的纲领,就是总体的规划。

所以我们这一节的讨论主要是讨论各方面的改革,怎么用各方面的改革去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当然除了我们需要全面的推进改革,除了经济改革还有政治改革,如果跟92年那一次的大推进对比,这次有一个比那个时候有进步的地步,那时候有一个缺陷,在政治改革方面讨论的很少,所以后来的总体规划里面这方面的设计的也比较少。而事实上现代市场经济一定要建立在法制的基础之上。而且十六次代表大会、十七次代表大会都提出政治改革更多目标,比如说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提升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等等。这些方面的东西是和经济改革密不可分的。正像邓小平说的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所以我们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这一节主要讨论经济改革方面的问题,会议组织者把政治改革的法制问题放在下一节,今天下午去讨论。

现在有一种议论说,改革的呼声比较高,改革的决心也下了,但是有一种议论说,主要要看你们怎么做?所以现在需要讨论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应该怎么进行?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以后,我们才能走第一步,虽然设计好了,但是因为特殊的既得利益,现在显得越来越强大。如果不能克服这些既得利益设置的阻碍、障碍,改革也很难推进。这些方案和总体规划难以落实。但是前提是我们需要我们要做什么把它想清楚,把蓝图画出来。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有很多的调整,但是没有周密考虑的总体规划,方向不定,用一些零敲碎打的改革,不能够达到我们预想的目标,就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来源: 财经网

进入 吴敬琏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既得利益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946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