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然:官场权力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57 次 更新时间:2012-06-15 10:24

进入专题: 官场   权力  

木然  

A.政绩秀

政绩秀包含很多种,其中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短命建筑等等不胜枚举。其中就短命建筑而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让我国成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反观发达国家,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也达到了74年。

政绩秀一般来时轰轰烈烈,去时悄无声息。影响官场作风,劳民伤财,是最被诟病的一种政治秀。

原因分析:在官员考核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政绩必须要靠GDP来保证,在向上负责的当代中国制度下,官员个人的升迁决定着官员政绩的追求冲动。

点评:官员在追求公众利益的同时会追求自己的私利,这种私利或者是政治荣誉,或者是政治权力,或者是政治地位。在一个民主国家,官员追求自己的私利具有隐蔽性,公开追求私利会下台,即使打着为民众的幌子追求私利也容易被识破。在中国,由于民主法治不健全,由于权力的制约机制不完善,官员追求自己的私利具有公开性的特点,追求政绩就是公开追求官员私利的表现。权力不受制约,表现为追求政绩的权力不受制约,权力的滥用,表现为追求政绩的权力滥用,而且这种追求政绩又打着以为公众利益服务的招牌,具有一定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追求政绩本身无可非议,但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官员不要乱花纳税人的钱,把纳税人的钱用在正途。政绩秀就是乱用权力,乱花纳税人的钱,为官员自己脸上贴金,这是一种新形式的腐败。

B.听证秀

逢听必涨的逻辑无数次让公众对政府失去信任。有些明显不合理的涨价依然能全票通过,以及听证专业户的相继曝出,让公众不断失望。让听证不折不扣的沦为作秀。近日,媒体曝出成都有4名“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竟然19次参加过各类听证会,网友直呼“被代表”,更有人称其为成都听证会的“最牛群众演员”。

作为现在政治制度的听证会,本意是让政府行为合法化,但当下一些政府正是利用这种手段,暗箱操作,让听证成为他们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无数次“听证”让公众对听证失去了信任,合法化的外衣再也罩不住背后的强盗逻辑了。

原因分析:民主政治的发展让政府无法完全按照自我主观意识执政,现在已经到了政府需要与公众互动的政治时代。但官员对这种政治需要显然还没有做好真正的心理准备,于是坑蒙拐骗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如此作秀,恐怕真的让公众彻底失望了。

点评:听证是民主的重要内容,听证之前要找第三方专家学者进行独立论证,论证方不受制于政府及相关部门,这样的论证才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在听证之前,第三方的独立论证结果应公布于众,让论证过程变为讨论过程。在听证之中,应采取类似遴选美国陪审团成员的方式选择听证员,按此方式遴选的听证成员往往平民化、常识化、经验化,也往往具有理性、客观、公正的态度。现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的听证大都流于形式,官僚主义严重,涨价不与群众商量,没有第三方论证,媒体曝光的听证成员又缺少相关常识,听证会变成了表演会。长此以往,听证会就变成了政治合法性流失会,人民对政府失去基本的信任。听证会还有可能变成社会震荡的导火索。

C.承诺秀

近年来,领导干部公开承诺成为地方政府执政的一种新手段,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约束并激励党员干部的方式之一,公开承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官员公开承诺也极易流于“政绩宣传”,很多官员无法践约,从而使得承诺成为承诺秀。

承诺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主动承诺,以示政绩或者亲民等,但却不能兑现承诺,从而遭公众诟病。如2011年媒体曝出山东某市委书记接访承诺解决一个残疾农民被占的18亩承包地,但一直拖而不决,直至媒体公开报道。另外一种是官员集体承诺。这种承诺由一个地方政府部门集体推动,所有官员均需承诺,但却仍有部分未能兑现诺言。

原因分析:承诺秀的动因来自现代政治中政府需要与民众互动,而选举更是承诺秀产生的直接动因。承诺固然是好的,但如果没有完善的执行和监督,承诺也就必然沦为官员作秀的手段之一。

点评:政治承诺是政府的德性伦理,是政府权威的重要内容,是政治诚信的表现。政治承诺的事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政治承诺是官员政治负责任的表现,因体制的滞后使政治承诺落空。从本质上说,政治承诺往往是非理性决策的产物,非理性表现诸如新官上升三把火、不了解情况、感情用事、长官意志、官员率性、政治激情、故意撒谎等,从而使政治承诺缺乏严肃性。这种非理性政治承诺后果极其严重。如果政治承诺得不到兑现,表明政府没有诚信,没有权威,政府失德,这必然会导致政府信任度下降,政治承诺变成政治笑话。改革官员随便承诺的基本措施,就是实行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并在此基础上搞政治承诺,兑现政治承诺。当官员履行不了政治承诺时,官员或者不得不履行承诺,或者选择下台。

D.制度秀

制度秀顾名思义是用制度作秀,这种秀往往牵扯较广,最终浪费行政资源,却收效了了。譬如在2010年启动部门预算公开后,深圳2011年将市本级各部门预算纳入政务公开电子监察系统,并作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可在规定时间内,仅有少数部门公开预算。根据市财政委和监察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开工作的通知》,各部门需在财委批复预算后5个工作日内公开部门预算,未及时按规定公开的部门,将予以通报批评。

由此可见,坊间所流传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言并不虚。好的制度没有好的执行,到最后只能沦为制度秀,在人们的笑谈中被遗忘。

原因分析:制度制定者的初衷大凡都是好的,他们想制定出好的制度以提高政府执政水平,但现在有些部门的决策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根本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思考,不考虑制度是否能执行下去,也不考虑执行的效果到底如何。此风不除,制度秀也就无法根除。

点评:制度与体制的关系是,制度决定体制,体制是制度的具体实行形式和组织形式。如果体制被既得利益集团绑架,把体制制度化,把制度体制化,架空制度,让体制占据制度之位,那么这个体制就一定是坏的体制。坏的体制具体体现就是对上绑架政策、绑架中央权威,把对既得利益集团有利的政策扩大其适用范围,把对既得利益集团不利的政策缩小范围,甚至化为虚无。坏的体制还会采取瞒骗的方式,即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既得利益集团以集体的方式滥用权力,破坏中央权威,甚至在客观上达到了妖魔化中央的效果。

E.反腐秀

反腐秀,是最让人痛心和扼腕的政治秀之一。台上狠批腐败,台下狠捞钱财。从而此类官员也被称之为“双面人”。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便是一例。在2009年初的一次会议上,许宗衡许下“不飘浮、不作秀、不忽悠”,以及“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与骂名”的承诺。2007年3月,许宗衡向媒体表示:要做一个清廉的市长,一个有爱民之心、倾听民意、关注民生、为民解困的市长,一个勤勉、勤政的市长,一个对城市发展重大问题有思想的市长。东窗事发之后,才知此人原来是巨贪。如此反差,让人不胜唏嘘。

原因分析:腐败官员在事发之前当然不会说自己贪污腐败,但要一味标榜自己清廉,那就会让人所不齿了。他们不是演员,却如此擅长“表演”,他们把真正的自己隐藏得很深,有着如此精明的伪装术。这种人正是官场最大的毒瘤。

点评: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是人类政治经验智慧的总结,是政治真理。那些台上批腐败、台下搞腐败的人,其实质是权力不受制约的腐败,反映的也是政治真理。这个政治真理是铁血真理,放在哪位官员的身上都冷酷无情,放在哪一个官员身上都很少有例外。腐败解决不好,亡党亡国亡社会主义。像许宗衡这样处在权力一把手的官员,教育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制度建设、制度预防才是防腐败、反腐败之根本。加强对权力之间的内部制约,加强社会对权力的外部制约,拓展民主化参与渠道,才是解决腐败的良策。其中媒体的监督,尤其是网络媒体、微博等自媒体的监督更为有效,这种监督迫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最大限度地杀死权力的腐败病菌。

F.民生秀

时下,民生是个热词,民众追捧,官员亦追捧。“GDP”热了这么多年,经济已经发展一定水平了,“民生”开始热了。一热变就有了造假的动机,也就“百花齐放”了。具体的民生秀无需列举,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是。

之所以把民生秀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民生秀如此之多,同时也切身关于百姓利益,让人不得不警惕。

原因分析: 民生秀一方面和政绩秀联系在一起,为了政绩搞出个民生秀;另一方面,民生秀与制度秀相联系,好的民生项目不能很好的执行规划好,也是枉然。

点评:一方面是政府关注民生,另一方面是两极分化严重,社会不公现象突出,社会矛盾冲突加剧,政府关注和强调的民生与社会出现的问题有很大差距,在关注民生的过程中民生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确实与民生秀有关,同时也与政府对民生的认识不到位有关。民生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物质层面,在这方面要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让他们衣食无忧,食品安全得到保障。另一个层面是民众的幸福与尊严,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保障民众的幸福与尊严。目前政府所理解的只是物质层面的民生,忽略了精神层面的民生。这是政府关注民生的误区,也是导致民生秀的重要原因。

G.亲民秀

亲民秀本是西方政治中常用的秀之一,现在中国官场亦开始盛行。西方现代政治中,最重要的就是民选制度,因此打亲民牌有利于官员的当选和民众对其执政的支持。奥巴马、普京、萨科奇等西方政要无不打亲民牌,就连台湾的马英九都要“long stay”在南部。

现代中国官场,基层公开直选正在不断试点范围,连市政府参事都公开报名了。需要公开直选的干部自然就需要打亲民牌了,而一些无需民众直接决定政治前途的官员为了声誉也开始打起了亲民牌。

亲民秀无所大碍,有时往往会起到正面作用,但如果偏重于秀,那就是欺骗老百姓了,这种欺骗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官员以及政府信任度的降低,再想秀恐怕就难了。

原因分析:西方现代政治的影响和中国官员任命制度的不断改革,都在激励着亲民秀的诞生。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官员也需要民众的称赞,这种心理也在影响着当下官员的作风。

点评: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亲民更容易激起官员的情感,也影响着官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至今还成为一些官员的信条。鼓励亲民,不鼓励亲民秀。亲民具有官员的主观意志,而且往往把亲民变成管理的方式和手段,有其自身致命局限性。亲民秀的实质是把亲民当手段,把治民当目的,把公民当臣民,以作秀吸引公众的眼球。亲民秀就是把人民挂在嘴上,实际却不为具体的民做实事,遇到具体的民绕道走。杜绝亲民秀,需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扩展公民的有序参与渠道,使公民能够采取各种各样的有效渠道监督官员,并最终由公民决定官员的去留,使官员由假亲民变成真亲民。使官员不得不亲民,谁不亲民谁下台。

H.才艺秀

才艺秀本是好事,这也是众多秀其中最具娱乐色彩的秀之一。普京秀如何对付猛兽,小泉秀给漫画配音,这无形中给领导者形象有加分作用。但若是没才硬要秀,就显得不太妥当了。当下官场,丑闻不断,字“羊羔体”获鲁迅文学奖把官员才艺秀推向了舆论的高峰之后,不断有官员出来展示自己的才艺,要么字画,要么文章,要么歌曲,让人咋舌。

官员才艺秀无可厚非,但若是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推销自己的“才艺”就不合适了。更要警惕的是,当官员利用权力把“才艺”变成金钱的时候,一个腐败官员就诞生了。

原因分析:官员才艺秀,跟官本位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官员有了权力,什么“才艺”都变成了真正的才艺了,也才能获奖,能有人观赏。官员才艺秀虽无大碍,但还是小心的为好。

点评:才艺秀是官员滥用权力的一种形式。本来就是田间诗人,有了权力就成了文学诗人。本来是中小学作文,有了权力就成了学术论文。本来就是一个院士,有了权力之后就成了著名院士。本来是一教师,有了权力之后就成了著名学者。本来是一幅习作画,有了权力就成了著名画家,其作品不但挂在艺术长廊显眼的地方,而且还会卖上高价。权力给才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污染了艺术的殿堂,使艺术充满了政治铜臭,使那些艺术家、作家、画家等也失去了本真面目,变成了权力的艺术仆人。官员有才艺无可厚非,才艺是官员的业余爱好,把业余当成主业来做,说轻点是不务正业,说重点就是误党误国了,因为这和封建帝王将相玩蛐蛐儿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I 年龄秀

近年来,部分官员修改年龄频见报端,其中最为公众知晓的要数石家庄原团市委副书记王亚丽,其人通过迁移户籍改小年龄5岁以便升迁。此外,还有陕西省渭南市财政局纪检组长私改年龄、年轻2岁的问题。而1982年12月出生的陕西志丹县副县长黄华被推算3岁就上小学更是备受质疑。

官员为了升迁需要不择手段,从改年龄、改档案入手,无所不用其极,让人目不暇接。

原因分析:现阶段,官员升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年龄。很多职位都对年龄有着严格的限制,往往年龄过大直接限制了个人的升迁发展。此外,年轻干部因具有较旺盛的精力,易于被提拔。于是乎,改年龄之风变盛行官场。

点评:纵观世界,官员的年轻化是世界性潮流,年轻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也不可忽视老年人的智慧,政治家的智慧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再加上政治智囊团的支持,年龄大也不应成为展示政治智慧的障碍。官员年轻化并不唯年轻化,不是为了年轻化而年轻化。年轻化是手段,使国家和社会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才是目的。为了年轻化而不择手段,违背人类自然生态规律,让官员年龄在瞬间小龄化,也是三十年目睹之怪现象之一大怪。解决这一怪现象,需要在地方官员的任用上进行限任制,实行严格的任届制,比如届满四年再任新职,取消镀金式的任职随意性、主观性。

J 学位秀

现今,官员的学位越来越高,动辄硕士、博士,让人惊叹。官员有学问是好事,应该值得称赞,可很多官员学位拿的却名不符其实,让人生疑。2012年5月1日,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被爆出其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但从未去上过课。清华大学解释称其为论文博士,只需周末上课,此事教育部仍正在调查。

此事虽还未定论,但很多官员不上课也能拿学位的事实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原因分析:如同年龄秀一样,学位秀产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升迁需要,而另外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面子需要了。

点评:如果官员在升官之前获得的学位,其学位价值不可低估。如果是在升官之后再读博士生之后获得博士文凭的,就很值得怀疑,其博士的含金量也会大打折扣,尤以水货居多。道理很简单,作为官员,事务性工作很多,没有时间系统地思考问题,也没有时间系统地去读书,甚至连上课的时间都没有,更何况写博士论文了。清华大学出现的厅局级干部“论文博士”很能说明问题。道理简单到常识,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官员不会长出三头六臂,一手忙工作,一手忙论文,两手都能硬。官员获得博士学位,既浪费了学校的博士生资源,而且还破坏了考取博士生、取得博士学位的公平性。如果说传统的绝对权力滥用是腐蚀肉体,那么官员获得博士学位的权力滥用是在腐蚀国民精神。(部分内容刊登在六月上《人民论坛》第367期。)

    进入专题: 官场   权力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440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