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祥:另一种视野下的社会主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4 次 更新时间:2012-05-04 09:57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陈祥  

中国语境下,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通常的定义是:现在有中国、朝鲜、越南、老挝、古巴五个社会主义国家;曾经还有苏联、蒙古、东欧诸国。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的黄皮书中,虽然它们是重点,但被纳入其观察视角的对象显然要更宽泛。

用国外通行的定义,社会主义国家远不止上述国家,譬如印度是宪法明确规定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斯里兰卡不仅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国名全称就叫“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阿拉伯之春”前,埃及、叙利亚、利比亚亦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认定标准源自于苏联,最简单的衡量方式就是:执政党是否为信奉列宁主义的布尔什维克,是否建立了一套苏式的政治经济制度。在非共产党国家,是否赞同前述观点是判别一个政党是否为社会主义政党标准。

此阵营之外,社会主义的概念完全不同。首先,苏东阵营不被认为是嫡传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应该被称为共产主义国家或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其次,在苏东阵营之外,只把马克思主义视为社会主义思潮之一种,把列宁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家,又把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视为列宁主义的分支。

社会主义思想门派众多,经数百年演变,在全球已枝繁叶茂,百家千派。除最著名的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无政府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民粹派社会主义、费边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团主义、整体社会主义等。当代欧洲社会民主主义仍在政治版图上占据半壁江山。

社会主义四大组织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曾先后产生过四个国际性组织。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成立于1864年,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是创始人。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领导了巴黎公社运动,很快遭失败,1876年解散。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家,1889年成立,1916年因为一战期间各为其主而解散。第二国际的主要成员来自法国、德国、俄国。所有的成员,都使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个词,包括列宁。八小时工作制、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便是他们留下的遗产。

1951年,在第二国际的遗产上重建社会党国际,以“民主社会主义”替代“社会民主主义”。当时通过的《法兰克福宣言》,称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多元化的,没有统一的世界观,不要求信仰马克思主义。奋斗目标很普通,追求社会公平合理、生活美好、世界和平的制度。

其宣称的宗旨是“加强成员党之间的联系,通过协商方式求得政治态度的一致”,功能局限于交流情报和经验、摆明立场,并不在组织上约束各个成员。

与科学社会主义不同,阿拉伯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并没有严密的纲领和组织,各个奉行国在理论和行动中都存在很大不同。

巴基斯坦是在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任首脑时期(1971-1977),实行过伊斯兰社会主义。

亚洲的另一个大国印度尼西亚,实行的是“潘查希拉社会主义”,它是二战结束后,苏加诺提出的信仰真主、民族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五项建国原则的统称。潘查希拉社会主义是印尼立国的理论磐石。它将伊斯兰教徒和马列信徒团结起来。

不过,这个关系因1965年9月共产党军人发动暴动而告破裂。时任陆军战略后备部队司令的苏哈托扑灭了政变,旋即宣布取缔共产党。

在阿拉伯世界,非君主制国家多实行社会主义。其典型代表是纳赛尔时期的埃及,纳赛尔的社会主义模式与尼赫鲁的社会主义相似。

阿萨德统治下的叙利亚和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都是由复兴社会党领导的复兴社会主义。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教复兴。它最起初认为共产主义是外来的欧洲思想,不符合阿拉伯的现实,到1960年方认为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复兴社会党几乎同时上台。多党制和国有化是其共同特征,国家决策,一直是领袖说了算。萨达姆时代,伊拉克复兴社会党一直高调宣扬“伊拉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道路”,并认定伊拉克的“社会主义经验已成为第三世界社会主义的样板”。

卡扎菲1969年政变上台后,宣布在利比亚建设社会主义,并于1977年3月改国名为“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卡扎菲著有三卷本的《绿皮书》以阐释其理论。卡扎菲把自己的社会主义称为“伊斯兰教社会主义”、真正有宗教信仰的社会主义。

阿尔及利亚实行的叫自管社会主义,由首任总统本•拉贝倡导。以阿拉伯主义和伊斯兰教构成思想基础,各生产单位由民主产生的自管委员会负责管理。突尼斯实行的是宪政社会主义,由首任总统布尔吉巴倡导,它与阿尔及利亚版本的差别在于致力于建立一个中产阶级社会。

南部非洲走出了自己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塞内加尔和坦桑尼亚。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发展了民主社会主义。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发展了乌贾马社会主义,“乌贾马”系村社之意,即以村社为基础单位的社会主义。

作为实验的社会主义

伊斯兰世界较接近苏联模式的是1967年独立的南也门,它于1970年11月30日更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90年5月,南北也门合并,原先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独立伊始的非洲,成为社会主义运动最热闹的试验田。非洲社会主义只是统称,下面旗帜林立,西方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政治思想都对其有影响。1960年代初、1960年代末、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初,是非洲社会主义的三次高潮期。

非洲人选择社会主义,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殖民历史的抵触,非此即彼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最现实的意义上讲,他们这样做可以争取到苏联、中国、东欧、古巴的援助。所以,一旦后台倒塌,他们立即掉转方向。

南部非洲,虽然贫穷落后,但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看上去要比阿拉伯国家更为高远。独立后,自称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曾有:刚果、安哥拉、莫桑比克、贝宁、埃塞俄比亚、索马里、津巴布韦、几内亚比绍、佛得角等国。除了津巴布韦之外,上述国家都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先锋党,并学苏联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动干戈搞国有化、计划化、集权化、集体化。

1989年到1991年,上述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又纷纷摆脱苏联模式,宣布放弃社会主义。

加纳的社会主义虽然没有“科学”二字,其理论基础也只是包括了马列主义在内的大杂烩。但其政治、经济的制度构架带有鲜明的苏联特色。加纳的社会主义只有6年的寿命。1966年的政变致其猝死。

拉丁美洲也是一块开满社会主义之花的热土。除了古巴以外,因为政权不稳,实践时间大都不长。

古巴革命并非一场共产主义革命,卡斯特罗联合多党派力量推翻旧政权后,为了获取苏联援助以维持生存,才宣布走苏联的道路。

如在智利,1970年社会党领导人萨尔瓦多•阿连德出任总统后,与共产党在内的六个党派组成人民联盟,宣布走向社会主义,1973年9月,皮诺切特政变,社会主义夭折。

尼加拉瓜1979年在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夺得权力后,宣布实行社会主义,但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在1990年大选失败,社会主义半途而废。

社会党国际阵容庞大,目前有102个正式会员政党,15个咨询政党,32个观察政党。主要成员集中在欧洲、非洲、拉丁美洲。

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1919年3月在列宁领导下成立,总部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号召世界武装革命,向各国输出共产主义并起具体指导作用。1943年5月25日,苏联出于二战的现实利益考量,宣布解散第三国际。

第四国际即第四共产国际,也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党。由流亡的托洛茨基率支持者组成于1938年9月,跟莫斯科的第三国际争夺正统。第四国际也被称为托派国际,认为苏联已经被斯大林的官僚集团窃取了政权。

托派的政策一直狂热,无视现实,仇视除自身之外的所有政党和国家,一味号召各国工人阶级夺取。这种短视的眼光,在二战中使其支持者纷纷陷入了出卖母国的地步。托洛茨基本人在1940年被暗杀之后,第四国际失去了神经中枢,组织几乎瓦解。

二战以后,新生的共产党国家一律将托派们视为危险敌人予以消灭。在拉丁美洲和欧美,第四国际开始恢复,依然秉持托洛茨基著名的“不断革命论”和“世界革命论”,宣传第三次世界战争——世界革命——世界社会主义的胜利的革命模式。1953年,第四国际陷入大分裂。

托派除了趁1960年代欧洲左翼运动潮流时红火了一下,在1970年就影响很小。目前,托派中的部分分支开始与资产阶级政府合作。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流派和组织的纷繁多样,才使得全球有着各种社会主义实践。若以执政者或宪法自称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标准,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更是多不可数。而建立社会主义的动力,除西北欧的社会自发演进外,基本上可分为地缘政治、前西方殖民地的民族主义、冷战大背景下浪漫主义的社会实验。

地缘政治输出社会主义

1920年,苏联红军兵败华沙城下,暂时减缓向西方输出革命的步伐,目光转向东方。

地广人稀的蒙古,是中国与西伯利亚大铁路之间的屏障,对保障苏联远东地区安全至关重要。1921年,在苏联的干涉下,蒙古成为苏式社会主义国家。其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很快就被废弃。

二战后期,苏联红军向西反攻,随着坦克和军列一同抵达的还有东欧的共产党组织,最初,尚为弱小的共产党与其他力量组建联合政府执政,但控制了专政力量的东欧共产党在苏联人的帮助下迅速独执掌政权。苏式社会主义在东欧大片成长起来。

日本投降后,朝鲜半岛以三八线为界,由美苏军队分别接收,朝鲜北方随着红军的到来很快复制了苏式社会主义的一切。至此,苏联远东地区、蒙古、朝鲜北部、中国东北部分地区,都红旗猎猎。短短三年,中共在内战中打败国民党,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建成了社会主义。这大大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鼓舞了亚洲地区正在战斗的各国共产党。随后仅在中南半岛上,即有过4个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

红色高棉时期的“民主柬埔寨”,是学习毛泽东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持了3年零8个月。

越南赶走红色高棉后建立起来的“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其执政党也是苏式共产主义政党,亦宣称是社会主义国家,从1979年维持到1993年颁布新宪法,恢复君主立宪制后才改名“柬埔寨王国”。

类似的,1978年到1992年曾短暂存在过的“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是入侵的苏联军队刺刀保护下的卫星国,是标准的苏式社会主义政权。

所以,欧亚地区连成一片的红色,发端于领土与苏联接壤这一因素。除了缅甸外,这是一块全面学习苏联的纯正红色版图。

不过,即便在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那里,对马列社会主义钦定的阐释也是随时变动的。赫鲁晓夫提出20年内过渡到共产主义,在他下台后被批评为无视现实、操之过急。勃列日涅夫为弥补与现实的落差,搬出列宁曾提过的“发达社会主义”,认为苏联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地步,简称为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

安德罗波夫则对发达社会主义作修正,强调苏联还处在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作为抵达共产主义前的过渡,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当前任务是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简称为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契尔年科更保守地加深对“起点论”的论述。最后,戈尔巴乔夫放弃了发达社会主义,改用了“完善社会主义”。

当社会主义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许多国家结合本国、本民族的特点,形成风格鲜明的地域性社会主义。比如佛教成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思想基础,甘地主义成为印度国大党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伊斯兰教成为印度尼西亚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但是,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冲突,这些具有强大反世俗化力量的国家,走出了苏式社会主义之外的道路。

缅甸过去亦长期自称社会主义,但不被苏东阵营认同。1962年3月,吴奈温推翻吴努政府,4月发布名为《缅甸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施政纲领,后创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宣布走奈温式社会主义道路。

1974年,缅甸国名被改为“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直到1988年全民政治抗议,军队接管政府才去掉了“社会主义”字样。

印度的社会主义,由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提出。尼赫鲁认为社会主义不一定要废除私有制,但基础工业部门和土地必须国有化。所以,印度在政治上学英国搞宪政民主,在经济上学苏联发展国企,直到1990年代才开始经济模式的转型。

斯里兰卡1978年8月的新宪法宣布将“斯里兰卡共和国”改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多党制的斯里兰卡,以苏联标准看,除了它在五六十年代实行过国有化外,完全是个资本主义国家。另外,新加坡也曾为社会主义国家。新加坡长期由人民行动党执政,该党1966年加入社会党国际,1976年退出。

阿拉伯社会主义波及很多阿拉伯国家。1944年,叙利亚人密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尔发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系统地提出阿拉伯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是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民族主义,它有个宏大目标:统一阿拉伯民族,实现复兴之梦。其最现实的志向是对抗犹太复国主义,但是多数国家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就放弃了统一梦。来源: 《凤凰周刊》2012年12期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思想与思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5295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