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正视财富转移对分配格局的扭曲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09 次 更新时间:2011-12-10 15:48

进入专题: 财富转移   分配格局  

孙立平 (进入专栏)  

最近有朋友问我怎么理解这一现象:几年前他花七八万块钱买一个车位,现在能卖上四十二三万,就是说一个车位可以赚35万。如果是一个工薪阶层,他需要多少年才能挣到这35万?我觉得,这是现行收入分配格局中财富生成及财富转移扭曲问题。

有几个因素值得关注:第一,在我们这样一个转型国家,对在计划经济时代以及后来转型时代所形成的那笔庞大的国有资产的处置,无论瓜分也好,流失也好,都涉及国民财富的转移;

第二,原来没有货币化的国有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存在国民财富转移问题;

第三,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虚拟资本是当今财富形成的重要内容,但这笔财富基本上为少数人所专有,并不归属所有实体资本的创造者,这也存在一个国民财富的转移问题;

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转型期财富形成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过程对财富和收入格局的变化具有很大的影响;

第五,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的财富形成及其转移效应。

在强调分配公正的今天,上述国民财富转移过程并没停止,而是更加疯狂。比如,现在中国居民的住房价值据说已经达到100万亿元,而这笔最近几年才形成的财富,无论是与60年创造的国民财富总量相比,还是与30年居民总收入相比,均是不成比例。

按照学者们的划分,这100万亿房产价值,城市拥有75万亿,农村拥有25万亿。农村主要是自建房,增值量有限;主要问题是城市那75万亿。从 2008年到现在,两三年时间,不少城市的房价几乎增长一倍,增值量大约 在35万亿元,与全国居民储蓄余额和股票市值等所有民间财富相去不远(全国股票价值约10万亿,居民储蓄约30万亿),也就是说,这几年城市住房中的增值部分,接近中国人民有史以来所形成的全部金融资产!

这笔庞大的住房增值量从何而来? 对于高房价,人们经常抨击为“泡沫”, 其实泡沫成分相当有限。在房价增值过 程中,相当部分来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渗透效应,以及由此渗透所形成的财富效应。一条道路修过去了,一条地铁修过去了,附近的住房马上就增值 ——意味着这条道路或地铁投资的相当部分渗透到土地和房价。就此理解,应是一个财富转移过程。这一过程意味着社会创造的总财富直接分配给居民的部分过少;国家拿走那部分又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在少数人中进行再分配。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隐含着一个财富再分配过程,而其分配数额可能是一笔天文数字。

进入 孙立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财富转移   分配格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801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