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定学:也谈感觉的可靠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35 次 更新时间:2011-11-15 21:43

进入专题: 感觉   可靠性  

陈定学  

著名哲理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先生在《感觉可靠吗?》一文中,用优美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就是感觉的可靠性问题。感觉是人的大脑通过视、听、触、嗅、味等感觉器官与外部事物发生联系而产生的,人正是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所以感觉的可靠性也是人的感知和认识的可靠性的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假如感觉是可靠的,那么,人类就有可能感知、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并有可能认识它们的本来面目;假如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人类不仅很难感知、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而且更难认识它们的本来面目。

千百年来,哲学家们对感觉的可靠性争论不休,有一部分哲学家认为,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人类不可能通过感觉感知、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本来面目;有一些极端的哲学家甚至认为,存在的只有个人的感觉,而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是不存在的。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在平常人看来完全是匪夷所思的观点呢?他们的理由又是什么呢?周先生在文中举例说:“世界上没有颜色这种东西,只有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波,颜色是光波作用于视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世界上并没有声音这种东西,只是空气的振动,声音是空气振动作用于听觉器官而生产的感觉。世界上并没有温度这种东西,只有分子的运动,温度是分子运动作用于触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世界上并没有气味和味道这种东西,只有不同种类的分子,气味是某些种类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和味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总之,那个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的世界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它的存在是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如果人类感觉器官有另一种构造,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就会是另一种样子。”这就是说,世界上本来并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等,这些东西只是人的感官和大脑所产生出来的感觉,由于人感觉的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所以感觉是不可靠的,人类也不可能通过感觉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本来面目。

外部世界确实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也确实是人的感官和大脑所产生出来的,既然如此,那是不是说这些哲学家们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是不是说人的感觉真的就是不可靠的呢?作者认为,虽然世界上原本并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这些东西,虽然这些东西确实是人的感官和大脑所产生出来的感觉,但这并不能证明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也不能证明这些哲学家们的观点就是正确的。我们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人和外部事物的关系其实就是信宿和信源之间的关系,假如外部事物是发送信息的信源,那么人就是接受信息的信宿。外部事物通过机械能、光能、热能及化学能等各种方式发出自己的信息,人的感觉器官接受这些信息并将其传入大脑,大脑经过复杂的加工处理后产生出各种感觉。可以看出,感觉并不是人的感官和大脑无中生有、凭空编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外部事物的信息加工而成的,所以感觉其实是外部事物的表达或表征,二者在逻辑上具有同一性。正是由于感觉是根据外部事物的信息加工出来的,所以感觉中就必然包含着外部事物的信息,二者在信息上也必然具有同一性。既然感觉与外部事物在逻辑和信息上都具有同一性,那么,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就有可能感知、认识外部事物,并有可能认识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人的感觉其实是可靠的。例如你到幼儿园去接你的小孩,你为什么能够从一大群孩子中准确无误地识别出你的小孩?你为什么不会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呢?你之所以能够准确无误地识别出自己的孩子,之所以能够把别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准确无误地区别开来,凭借的就是大脑对自己孩子的感觉和记忆,这说明人的感觉与外部事物确实具有同一性,感觉也确实是可靠的。

对于作者的观点,朋友们一定会提出质疑,世界上本来并没有颜色、声音、温度、气味,而人的感觉却产生出了世界上原本并不存在的东西,这怎么能说它反映了世界的本来面目?怎么能说它是可靠的呢?信息科学告诉我们,信息不仅具有可传递性,而且还具有可转换性,即信息可以由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信宿不可能把信源的信息原样照搬过来,它必须对传入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必须用自己的方式还原、表征这些信息。这就是说,当信源的信息进入信宿之后,信息的形态已经发生了转换,它已经由一种形态转换成为另一种形态。当外部事物的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传入大脑后,大脑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还原、表征这些信息,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信息在大脑中已经由一种形态转换成了另一种形态,例如感觉这种形态。虽然信息的形态发生了转换,但是信息的本质并没有改变,二者在逻辑和信息上仍然是同一的。例如外部世界并没有颜色这种东西,只有不同波长和频率的光波,但是,当光波通过人的视觉器官传入大脑后,大脑对这些光波信息进行了复杂的加工处理,然后产生出了关于颜色的感觉,这些颜色的感觉其实就是大脑对光波信息的表征。也就是说,在外部世界,这些信息以光波的形态存在,而在人脑中,它们却以颜色的形态存在,二者的具体形态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在本质上却是同一的。声音、温度、气味等也是如此,在外部世界,它们分别以空气的振动、分子的运动、不同种类分子的形态存在,但在人的大脑中,它们却变成了声音、温度、气味等感觉,虽然信息的形态发生了转换,但是,它们在本质上仍然是同一的。正是由于感觉与外部事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所以人所感觉的其实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我们的感官和大脑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表达,所以感觉是可靠的。

千百年来,由于怀疑感觉的可靠性,于是有不少哲学家对外部世界的存在也产生了怀疑。例如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就认为,既然你感觉不到你的感觉与外部原因之间的关系,又怎么知道这外部原因存在呢?所以存在的只有你的感觉,而外部原因或外部世界并不存在。英国哲学家休谟则认为,我们不应该讨论在感觉之外是否有一个外部世界的问题,因为我们除了感觉别无所有,永远没有对此下判断的依据。贝克莱和休谟等人之所以会怀疑、否定外部世界的存在,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但是,随着信息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人们日益认识到感觉与外部事物在本质是同一的,所以人的感觉也是可靠的。既然人的感觉是可靠的,那么,我们就完全有可能做出这样的判断:由于感觉中的信息来自于外部事物,由于感觉是外部事物的表征,所以存在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感觉,在感觉之外还存在着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

在感觉之外还存在着一个外部世界,然而,这个外部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呢?长期以来,许多哲学家都在苦思冥想这个问题:世界的本来面目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人感觉的并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他们企图摆脱人的感官直接探究世界的本来面目。但是,这些哲学家的企图永远也不可能实现,因为感觉器官是人与外部世界交流信息的唯一途径,一旦脱离了感觉器官,人就变成了瞎子、聋子,就变成了一个孤立封闭的个体,这个孤立封闭的个体根本无法与外部世界交流信息,那他又怎么能够去探究世界的本来面目呢?脱离了感觉器官,人不可能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那么,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有可能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吗?作者认为,由于感觉与外部事物在本质上是同一的,所以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其实就是我们所感觉到的样子,人感觉的其实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只不过我们的感官和大脑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表达。这种情况很像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事物,例如中文把世界表达为“世界”,而英文却把世界表达为“world”,尽管二者在发音和书写方式上大不相同,但它们所表达的信息却是同一的。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同的信息装置会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信息,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信息仍然是同一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只有正常的感觉才能正确地感知外部事物和外部世界,假如一个人的感官和大脑出现了异常,假如是空想、幻想或幻觉,那么,这样的感觉就很难与外部事物同一,自然也是不可靠的。

2011-11-11于郑州

    进入专题: 感觉   可靠性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科学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658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