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2 次 更新时间:2011-10-28 17:23

进入专题: 文化体制改革  

孟建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全会还指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其间,如何构建国家形象,提升国家传播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放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总体认知与态度。它不仅表现为国内民众对该国的总体认知与态度,更表现为国外民众对这个国家的总体印象与评价。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

当下,我国国家形象体系建构和传播呈现出两大突出问题:

其一,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呈现出严重的“他塑”现象。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格局中,中国形象很多时候只能被“他塑”为“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沉默他者”。“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中国形象的“含混”和“失语”,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西方的舆论机制将中国形象“定型”,使中国形象处于“被塑造”的不利境地。在这些国际话语的建构过程中,中国形象基本处于被动的局面。

其二,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在“自塑”过程中,也存在着主体性缺失和跨文化传播乏力甚至是错位的问题。一方面,在国际话语的建构过程中,中国形象多是“沉默的对话者”,缺乏对自身形象建构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中国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依然宣传色彩浓厚,传播途径单一,传播效果欠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中国走出去的战略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面对这两大问题,我们要站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高度,尽快制定并实施中国国家形象全面建构和有效传播的战略。这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的思考:

一、要大力加强中国形象的话语权建设,使中国成为国家形象建构和传播的“真正对话者”和“国际发言人”,迅速提升国家形象的“自塑”能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当今的国家形象话语权建设中,透明度决定公信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我们要有浓郁的主体性意识,与此同时,加强我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我国媒体报道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覆盖率,使我国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二、厘清宣传、传播和跨文化传播的区别,探索跨文化传播视域中国家形象建构的新理念和新路径。我们要看到宣传、传播和跨文化传播是有着重要区别的。跨文化传播是跨国界、跨政体、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行为。我们要把握好跨文化传播的特有规律,大大拓展国家形象的传播渠道,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努力建立全方位、多层次、有效果的传播新体系。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此而引发的人类“交往革命”将全球带入了一个媒介化社会。我们要从传播新体系建设入手,追赶国际新媒体发展前沿,实施新媒体优先发展策略,并注重新老媒体的互动发展。

四、尊重传播规律,制定指标体系,实施中国形象传播的有效传播。我们要全面设计出中国形象跨文化传播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方法,其间,一定要制定出测量我国国家形象的指标体系,并依据这一指标体系,制定跨文化传播的战略,以期真正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效传播”。

作者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来源:《文汇报

    进入专题: 文化体制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57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