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金节:中国需要向中国开放:民富最要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67 次 更新时间:2011-09-17 22:05

进入专题: 民富  

倪金节  

9月14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温家宝总理做特别发言时指出,现在的经济放缓是主动调控的结果,中国将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无疑,进入二季度,经济放缓的趋势明显,中国的宏观形势渐渐明朗。在主动调控之下,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贸易顺差逐步减少,经济增速亦滑落至9%区间。这是长期宏观调控所寄希望达到的效果,一方面解决房地产泡沫过大问题,另一方面扭转国际经济失衡,从而一定程度上消除经济对房地产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实现经济转型。

可是,现在的形势和3年前的2008年十分类似。当时也是历经2007年以来的强力紧缩银根,挤泡沫和战通胀眼看就要胜利,但那时候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为了维持高增长,中国选择了货币信贷刺激。

这一次,中国经济是否能顶住压力,将调控坚持到底,并且完全实现增长模式的革新?何时才能走向内需主导型经济之路?诚如温家宝总理所言,“立足内需是大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可是,扩大内需的口号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专家学者一给经济开药方,也是言必称内需,但是何以历经了十几年,我们所看到的仍然还只是以口号为主。这一切的根源还是在于GDP虽然在过往十年空前繁荣,但是民富之路却是异常的艰辛。

实现民富必须寻找到一条正确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内开放成为当务之急,而不是仅靠投资刺激和出口迸发来拉动。

首先,要让普通的企业也能有钱赚。只有他们的大部分利润能够从正常的生产运营获得,而不是投机收益,企业才能成为创新和竞争力的开路先锋。为此,在温家宝总理界定中国已经成为全面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之际,应该考虑如何实现对国内各路资本平等待遇的开放问题。

如今,国企垄断愈发凶猛,国进民退难以遏止,企业效率日益低下,研发费用更是在逐年减少,很多企业不务正业,国企和银行不乏涉足高利贷领域。就连李彦宏这样的以技术发家的企业家亦在感慨,虽然GDP跃升世界第二,但是中国找不到一家真正的具有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所以,眼下打破国有企业的绝对垄断格局需要提上日程,金融领域尤为迫切,对内放开、引入竞争是中国金融业摆脱恶性循环的得力保证。这两年不断爆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国企贷款一直十分便捷,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扩张。畸形的银行体系造成这种本不应该存在的差异。

其次,要让老百姓有收入和财富。只有藏富于民,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需增长,这才是真正的出路。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经说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应不仅是公共投资方面,还包括减免税收。

的确,减税是增加民众收入的有效渠道,可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购买力自然会增强。前不久实施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只能算是减税政策的一小步。在财政收入已经多年保持20%和30%以上的远高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大幅减税,还富于民具备物质条件。除此之外,要鼓励国企并向民众慷慨分红。国企对民众的意义,不能只是宪法层面的而已。老百姓富足,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同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消除民众消费的后顾之忧。政府公共开支应当以社会保障为重点,切实补齐公共服务与社会救助短板。

让企业能赚钱,让民众有钱花,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经济刺激只能保证稳定局势,而不可能完成结构转型。在经历了信贷跃进和恶性通胀之后,再进行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只能带来重复建设,“大干快上”绝不可取。

好钢用在刀刃上,花钱花在裉节儿上就是切中要害。可是如果把钱花在固有的老增长模式上,一旦本已贫瘠的民间财富枯竭,国企和地方政府恐怕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到那时,再回头找其他出路,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是时候了,中国要向中国开放,这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来源:新京报 2011年9月15日 原题为《中国市场对内还需更加开放》

    进入专题: 民富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32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