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群:共产主义的本质——“自由人的联合体”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134 次 更新时间:2010-09-18 23:08

进入专题: 共产主义  

王铁群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章结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恩格斯去世之前,1894年《新世纪》周刊请他“简要概括未来的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就以《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作了答复,强调《共产党宣言》中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就是共产主义的基本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570页,第19卷第247页,第1卷第582页、第39卷第189页)。并且说,“除此之外没有更合适的表达了”。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也说过,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人们才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至今没有准确的定义。马克思生前坚决反对使用”马克思主义”这一提法,对那些滥用”马克思主义”的人,他曾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76页)。马克思逝世后,考茨基等为了肯定马克思的理论贡献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恩格斯在晚年的著述中偶尔也用“马克思主义”一词,但从未给马克思主义下过定义(高放:《“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的来龙去脉》,《文史哲》,2001年第3期)。后来列宁在1914年为《格拉纳特百科辞典》写的《卡尔·马克思(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中简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列宁选集》第2卷,第418页)。但“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和“主义”是同义语,这也不是定义。

最早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的是斯大林。他在1938年出版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结束语”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关于工人运动的科学,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90页)在这个定义的基础上,1950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一书中,赋予马克思主义外延更广的定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斯大林文选》,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59页)这个定义长时期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定义,至今我国一些学者仍在引用这个定义。

但我国也有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定义问题重新思考。1981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上马,其中有“马克思主义”词条。按照大百科全书的体例和要求,每个词条要有简明的定义或界说。那么应该怎样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呢?负责写这个词条的是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放教授,他查阅了苏联和英、美、法、日等国的同一词条,经过反复比较和思考,认为斯大林下的定义有问题,它既冗长又把马克思主义看成包罗万象的东西,故不能再照搬斯大林的定义,当然也不能照抄外国的大百科全书。最后他下了一个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新定义指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是要解决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全球性的大问题。但1990年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出版时并未采纳这个定义,仍然仿照上述列宁的 “定义”,把马克思主义解释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思想体系”。

1990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放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材,高放把为大百科全书撰写的“马克思主义”定义放进该教材,在导论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后来高放在《探索与争鸣》发文,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定义简化为16个字:“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的解放的科学”。

其实,马克思主义的宗旨就是使全人类每个个人都能免除繁重艰险的劳动,摆脱自然和社会任何形式的奴役,达到全面自由的发展,最终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人的彻底解放。正是为了解决人类解放这个大问题,马克思才去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定义为“人的解放学说”是科学的,他反映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自由——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使人成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自由的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49页)。

考察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活动可以看出:自由——是他们终生理论探索和在实践上为之奋斗的主题。

1841年3月马克思写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异》,是马克思从哲学上探讨个人自由的开端。伊壁鸠鲁是第一个用原子解释万物起源的人,他认为原子在无限的“虚空”中不断垂直下降,由于自身不同重量,原子在下降时“自发偏斜”,进而相互碰撞形成万物。马克思非常重视伊壁鸠鲁这个观点,认为原子“自发偏斜”运动体现了原子对命定式直线运动的独立,体现了原子的独立性和个体性的自由。马克思就是从对个体自由的探讨,走上了为广大劳动者的自由辩护、提出并推进“自由人联合体”的道路。

1842年马克思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是他第一篇政论文,这是一篇批判普鲁士政府压制言论自由、大搞文化专制主义的战斗檄文。马克思指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能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普鲁士政府把自己的意志封为“精神的太阳”,但是“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支黑色的花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页)马克思指出普鲁士推行的书报检查制度是维护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愚民政策和文化思想统治的行政手段;书报检查是“官方的批评”,目的在于维护“官方”的“真理”,使普鲁士的政权和教权所崇尚的抽象真理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对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作了表述:“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特征便是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自由是全部精神存在的类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第96页,第1卷第67页。);争取自由的过程,自由化过程,就是争取人的本质的复归过程,也是人的解放的过程。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人的解放,实现自由。

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写成《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他们用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发展”的情景:“……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由于消除了那种强制性的、固定性的分工,每个人作为个人参加共同体,个人的存在摆脱了对人与对物的依赖,成为独立的、有个性的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自觉自由的个人。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更是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后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总之,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的描述中,一直把自由放在显著的地位。他强调共产主义社会将“以自由的联合的劳动条件去代替劳动受奴役的生产条件”,将建立起“广泛的、和谐的、自由合作劳动的制度”,即“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的制度。”这个社会是由“自由结合的人”构成的,是一个“自由平等的生产者的联合体所构成的社会”。

从这一简要的考察可以看到,《共产党宣言》关于“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命题,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而是马克思一脉相承的思想。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涵。

  三、自由并无阶级性

在西方文化史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自由”。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指出:“没有一个词比自由有更多的涵义,并在人们意识中留下更多不同的印象了。”萨特则认定“哲学的唯一信条就是肯定人的自由。”

可以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两大势力斗争的历史。这两大势力一是向往自由并为之拼搏的势力,一是限制自由并阻止其发展的势力。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自由(liberty或freedom)总是和民主、平等、解放等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目标。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自由概念最早都是被用来表示原始社会中无任何羁束的自然状态。在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塔西佗的《历史》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中,都有对部落社会中人们对自然自由的享有和热爱的描述。在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里,“自然”就是“自由”的意思。

随着私有制的形成和国家的产生,自由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由不再是人的一种自然生存状态,而是人的一种社会地位的标志;自由所反映的已不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经历了中世纪对所谓异教徒的迫害以及对独立的思想活动和科学研究的箝制之后,以个人自由为核心的自由主义,在欧洲兴起并在思想领域占据统治地位。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成为资产阶级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武器,自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被看成与人的本质相联系的一种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理性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天赋的和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

有的批判文章说:“资产阶级标榜人类自由,实际上是骗人的。”这个观点经不起驳斥。自由的宣扬者,都是从人类的自然权利角度论述自由的。如美国在1776年制订的《独立宣言》指出:“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中外宪法选编》下册,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15页。)再如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第一条就明确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见,这里说的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一些反自由化的文章大谈什么“资产阶级宣扬绝对自由”,意谓“反自由化”就是反对绝对自由。其实,这也是对自由的误解。

自由的一大特征是受法律的约束。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政治自由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去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54页。] 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第四条也指出:“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个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中外宪法选编》下册,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60页。)

自由的另一特征在于它是理性行为,即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法国的空想共产主义者马布利把理性列为人类的第一个特征,自由是第二个特征,自由在理性指导之下,两者不可分离。[《马布利选集》,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27页。]英国的洛克也说,“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人的自由和依照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政府论》下,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8页,第39页。]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里多次引述康德的观点:“人是一种自由平等的理性存在物。”[《正义论》,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2页。]马克思也认为:人的自由“合乎理性的本质”,它“使人们成为理性的存在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01页,第105页。]

可见,自由指的是在法律范围内、在理性指导下的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对此卢梭在他的一篇名著中强调:人们不应当“把与自由相对立的那种放荡不羁当作自由。”[《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52页。]反自由化的文章大谈什么“资产阶级宣扬绝对自由”,显然是对自由的歪曲。

和西方自由运动比,东方自由主义运动始终没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始终没有走上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子。我们废除封建制度已经二千多年了,但一直没有解决君主专制问题,始终没有建立一个限制君主专制的制度.

近代中国的落后和国人在世界上的尊严和地位的滑落,绝不是由于贫穷所能解释的。民主自由精神的缺失应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两千多年内斗中,中国的统治者始终没有挣脱打江山坐江山的可悲循环。在它的影响下,正义和良知不翼而飞,苟且偷生或投机钻营往往成为人们无奈的选择。由此,人性和灵性受到挤压而扭曲变型,这些已成为阻碍甚至破坏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今天,自由已经成为普世性的价值追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

自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与生俱来的权利。既没有资产阶级自由、无产阶级自由之分,也没有资本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之分。

自由是最大限度发挥每个人能力的唯一途径。民主自由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世界和平、人类文明的政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找到的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发展历史所一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通途,自由成为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本准则,这一点可以说已不容置疑。

自由民主是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财富,是人类数千年持续探索出来的思想精华,绝不是也不应该是西方的专利。正如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答记者问所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

现在,是中国再一次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时候了,要看到民主自由已经被愈来愈多的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所接受,“从柬埔寨简陋的茅棚到尼泊尔寒冷的雪地……就连战火连天的黑非洲,也知道什么叫选举!”(王辉:《选举之歌》)

令人不解的是,就在中国的领导层一再强调要大力建设政治文明的今天,仍然有人逆历史潮流而动,说什么民主自由不符合中国国情。难道只有独裁专制才符合中国国情吗?!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不管既得利益者如何借口“国情”“特色”,中国终究要越过一个个路障,向着“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方向迈进!

  四.认识共产主义本质的意义

认识共产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1.从这一命题本身的意义来看: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每个人的发展”,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尊重个人的权利、尊严和价值,维护平等反对特权,建立保障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创造条件,使人的个性、人格、创造性“不受阻碍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努力促进人的个性、能力和知识的协调发展,同时保障人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其他社会权利的充分实现。

2.从这一命题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关系看

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归根结底是解放全人类,为最广大人民争取自由、民主、平等、尊严和福利,最终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

3.从这一命题的社会政治意义来看

共产主义的本质决定共产党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提供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保障,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奋斗。因此,判断一种理论和实践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根本价值观点。

4.从这一命题与大国崛起的关系看

人类历史证明,只有在不受限制即自由的社会环境中,人的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贡献于社会和国家。正如密尔所言:“进步唯一可靠而永久的源泉是自由。(《论自由》,第79页)”

纵观世界各大国崛起的历史,无一例外都是在崛起的过程中,给予民众高度的民主与自由.民主让政府的权力时刻处于民众的监督之下,自由让人民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正是靠民主与自由,才使其国家走向辉煌。当人们注目美国的时候,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其迅猛发展的经济和科技上。然而这是短视。美国强盛的动力及内在根源在于其精神和信仰,这个精神和信仰的核心是民主自由,正是它,创造了强盛的美国。

一个真正的中共党员,一个想成为真正中共党员的人都应知道,马克思主义是“人的解放的科学”,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就是高举“人的解放”的旗帜!

一个真正的中共党员,一个想成为真正中共党员的人都应知道,共产主义的本质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就是为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奋斗终生!

    进入专题: 共产主义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10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选举与治理,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