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安:邓小平论21世纪中国的发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91 次 更新时间:2013-07-18 10:44

进入专题: 邓小平  

陈占安  

历史的年轮滚滚向前,人类已经进入了21世纪。此时此刻,我们认真回顾一下邓小平生前对当今时代主题和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对党在新世纪的战略目标和大政方针的郑重交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途的美好祝愿,感到十分亲切,非常重要。

一、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为我们正确认识进入新世纪的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指明了方向

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国际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各个国家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总是与那个时期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的时代特征无疑是各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发展的国际背景。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与整个时代的变化密切相关。要讨论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去观察世界,形成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认识。在这一方面,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的判断,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20年,也为党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和依据。

我们对邓小平的这个判断应该有全面、正确的认识。首先,讲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是和以往那个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相比较而言的。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世界由原先的两极格局逐渐向新的多极格局转化,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问题;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哪个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经过认真分析,改变了原先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而得出了新的结沦:虽然战争的危险仍然存在,但是"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 [1]这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科技和教育,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等大政方针的重要依据。

其次,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就当今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来讲的。在邓小平看来,国际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作为问题,它是当今世界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各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主要目标。要解决这个矛盾,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经过艰苦的斗争和复杂的历史过程。就目前的现实来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 [2]种种情况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对此我们必须有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那种以为和平与发展已经是胜利的成果或者以为可以不费气力就能垂手可得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当前,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继续发展,国际形势在总体上仍然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尽管天下仍然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但在较长时间内避免世界大战是可能的;尽管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充满复杂斗争的长期过程,但这一历史发展的方向却是不可逆转的。这是党中央根据邓小平的思想,在科学分析当代世界矛盾、全面审视和平力量和战争因素消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是我们思考中国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既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要特征,我们就完全可以大胆地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抓住这难得的历史机遇,尽快地发展我们自己,力争在21世纪的中国使经济、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与此同时,既然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主要问题和主要任务,我们就应该防范各种困难与风险,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善于利用多种矛盾,巧于周旋,避害趋利,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中国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如果中国在21世纪真的有了大的发展,那么我们对于世界和平和发展肯定会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

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为我们在新世纪思考中国发展的一切问题找到了依据

要思考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问题,除了要弄清楚国际形势之外,另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弄清楚中国的国情。总结我们以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错误的教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国情的认识上犯了错误。邓小平汲取这个教训,在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之后认定,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这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的科学判断,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依据。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这是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中间的一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一个从20世纪中叶到21世纪中叶的跨世纪的长达百年的历史阶段。这个判断是对中国在21世纪中叶以前发展的历史定位。邓小平指出:"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这样是搞不成社会主义的。" [3]他认为,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某些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定不移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制定并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我们这样做了,不仅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且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了。

在进人新世纪以后,我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还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尽管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总的来说,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这些情况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即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还要再经过50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按照邓小平的估计,那"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4]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邓小平关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着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要认识为什么现在必须实行这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关键在是否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科学判断,才能深刻理解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才能提高贯彻执行党在新世纪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

三、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设计,为我们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开辟了道路

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任务,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实现现代化,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愿望,也是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奋斗献身的事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不仅重新确立了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而且制定了一个实现这个奋斗目标的科学的发展战略。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我们既要坚决完成工业经济既定的任务,又要迎头追赶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潮流。邓小平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使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50美元提高到500美元,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800~1000美元,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4000美元。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跨世纪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邓小平指出:如果实现了这三步,"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是真正对人类作出了贡献;第三,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前两步的目标已经顺利达到,现在的问题是落实第三步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大将这第三步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接着再经过30年,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邓小平制定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运用和发挥,是对第三步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展开。在进人新世纪以后,我们应该再接再厉,埋头苦干,为贯彻这个发展战略,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邓小平关于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制定在新世纪基本的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建立了信心

明确了形势和任务之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应该实行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此,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有过一个重要的指示,那就是:"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6]这是对党在新世纪开展工作大政方针的一个严肃而认真的政治交待。这里讲的基本路线,是党在十三大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而制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现在处在并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应该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位,更要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邓小平指出:"其他一

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7]他认为,我们现在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21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是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两个基本点,前者讲的是立国之本,后者讲的是强国之路,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改革开放还要继续深化,邓小平在1992年预言:"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8]与此同时,他又指出,决不允许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的动摇。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基本路线,是经过20多年的实践检验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我们在新世纪,原先制定的这些正确的、行之有效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要坚持下去。虽然在发展进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有些方针、政策表述的个别语言也可能需要变动,但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政策都不应该变。

五、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在新世纪尽早解决台湾问题、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指南

尽快实现祖国的统一,这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中国必须在这些地区恢复行使主权。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1949年,国民党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中失败,退居台湾,使其与祖国大陆处于长期分离状态,这种状态必须结束。怎么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邓小平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人的主张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并研究了一些国家在处理统一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身需要,又充分考虑了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情况,还妥善照顾了有关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的最佳方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这个构想已经被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取得了伟大的成功。在"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领导下,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一定可以在新的世纪里保持繁荣稳定并获得更大的发展。

现在剩下的问题是台湾问题。邓小平曾经说过:台湾为什么有必要同大陆统一?"这首先是个民族问题,民族的感情问题。凡是中华民族子孙,都希望中国能统一,分裂状况是违背民族意志的。其次,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第三点理由是,我们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统一问题。大陆搞社会主义,台湾搞它的资本主义。这对台湾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不会改变,台湾人民没有损失?quot;[9]应该看到,"一国两制"构想在台湾民众中逐渐扩大了影响,两岸人员往来逐年增加,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迅速,祖国统一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但是,也必须注意,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同时,受国外反华势力的纵容和支持,台湾岛内的分裂倾向也在发展。一些人极力鼓吹"台湾独立",大搞分裂活动。一些外国反华势力也在插手,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无比愤慨和高度警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的前途系于祖国的统一,分裂是绝对没有出路的,无限期地拖延统一,也是我们所不能答应的。我们历来主张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但是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者。我国政府严正指出:如果出现台湾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绝不姑息、绝不坐观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得逞。我们的态度是明确的、坚定的,中国人民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有决心的、有信心的、有能力的。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定会在21世纪的尽可能早的一天得到完全的实现。

另外,邓小平关于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意见,也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要求;等等。

展望新世纪的前景,邓小平曾经满怀信心地认定:21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10]我们将艰苦奋斗5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尽管今后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曲折,但是,我们有信心,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把先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使伟大的祖国永远岿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注释: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127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2]《邓小平文选》第3卷,35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3]《邓小平文选》第2卷,312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4]《邓小平文选》第3卷,379~38O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5]《邓小平文选》第 3卷.224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6]《邓小平文选的南3卷,371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7]《邓小平文选J第2卷.25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

[8]《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9]《邓小平文选》第3卷,170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358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

    进入专题: 邓小平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41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