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0 次 更新时间:2011-11-06 23:34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王小鲁 (进入专栏)   樊纲 (进入专栏)   刘鹏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率(TFP )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TFP 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在要素投入方面,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质量提高正在替代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作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正在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不良影响,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实证分析发现,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内在因素。如果能够克服这些负面影响,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转型;可持续性;生产率

*王小鲁、樊纲,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8,电子信箱:wangxiaolu @neri .org.cn;fangang @neri .org.cn;刘鹏,商务部综合司,邮政编码:100731,电子信箱:lp7118@126.com.

一、引言

在本文中,我们考察中国经济增长转换的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未来到2020年间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 增长率在1979—2008年间平均为9.8%,其中,在刚刚过去的2006—2007年,增长率接近12%.在这30年,中国经济总量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英国,近期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中国的人均GDP 水平虽仍然很低,但已经从人均220美元的贫穷国家上升到2500美元的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的GDP 总量和人均值都远高于上述水平(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本文以下凡未注明出处的数据均来自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4》)。

但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增长由大量资本、能源和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投入推动,而技术进步或全要素生产率(TFP )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这种增长方式因此曾被某些国外学者描述为“不可持续的增长”(Krugman,1994;Young,2000)。除了高储蓄、高投资、高消耗、环境代价高、劳动密集等特点外,近年来经济增长还表现出越来越严重地依赖出口拉动的特点。2007年出口和净出口分别高达12180亿和2622亿美元,后者相当于当年GDP 总量的8%.

与美国经济低储蓄、高负债、高消费、高贸易逆差的特征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经济以高储蓄维持了大量投资,以大量的净出口弥补了低消费造成的内需不足,又以大量贸易盈余带来的充裕外汇储备支持了美国的外部融资。中美两国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过去若干年内实现了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互补。

2008年,正当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出现了一系列转变迹象的时候(参见一些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刘易斯拐点问题的讨论,如,蔡,2007;Garnaut,2006),美国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一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和其他国家,进一步对它们的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世界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下,中国作为对美、欧出口的大国,作为经济增长重要支柱的出口产业,首当其冲地遇到了困难。这正在对经济增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如果说,美国遇到的金融危机从根源上来自其高额负债、大量消费的模式,中国目前和将要面临的困难则主要来自内需不足和过度的出口依赖。

在本文中,我们要回答的问题是: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在发生转变?影响这种转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中国在未来十年或更长时间里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需要进行哪些政策调整?在第二节中,我们将简要讨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和一系列影响因素对生产率提高的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取决于这些因素的变动趋势。与其他增长研究有区别的是,我们的研究非常看重并力图尽可能全面地考察体制改革、结构变化和其他相关因素对增长的影响,而不局限于考察常规生产要素的贡献。在第三节中,我们使用一个扩展了的卢卡斯式增长模型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增长贡献进行实证检验。在第四节中,我们通过增长核算对不同时期生产要素对增长的贡献进行分解,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和结构变动等若干因素的影响,据此进一步预测2008—2020年期间的经济增长率。第五节是本文的简要结论。

五、结论

本文中,我们考察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的转换,并对未来直到2020年增长的可持续性进行了预测。在卢卡斯增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对一系列影响生产率的制度、结构以及技术进步方面的变量进行了检验。实证检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 增长呈上升趋势,最近10年约在3.6%左右。其中,贯穿整个改革时期的市场化和城市化导致的效率提高对生产率的贡献超过1个百分点;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和科技研发的加速贡献了一个以上百分点,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做出了超过两个百分点的贡献。外贸和外资的溢出效应在逐渐淡出。这些说明TFP 进步的来源在发生变化,外源性效率提高的因素在下降,技术进步和内源性效率改善的因素在上升。

在投入增长方面,资本的增长仍然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贡献仍将进一步提高。但对劳动力数量简单扩张的传统依赖,正在被对人力资本的质量提高的依赖取代。这反映了增长方式转换的另一个方面。

我们发现有两个因素对TFP 增长有负面影响。一个是政府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它反映了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低效率和腐败等状况;这对TFP 的增长有着越来越大的阻碍作用,在近年来接近1.7个百分点。另一个是持续降低的最终消费率,已经达到了一个临界点。消费率的进一步下降将对经济效率产生负影响,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作用下,这一因素更加至关重要。

根据上述增长核算的结果和对各贡献因素变动趋势的分析,我们对2008—2020年的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我们发现,依据目前趋势外推,未来由要素投入推动的增长将随着劳动力增长减缓而有所降低,早期的外源性生产率提高因素(外资和外贸溢出效应)已经或将要失去作用。来自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可能在未来几年产生影响。市场化对效率的贡献也将随着其逐渐释放而减弱。

这些因素可能使未来这一时期的平均经济增长率降低到7%或以下。1978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在这一时期结束时有可能终结。但此时我国的人均收入仅仅比目前提高一倍,距离发达国家水平仍然相当遥远。

我们认为,目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在今后一段时间虽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通过促进最终消费率回升,以内需上升替代外需下降,中国经济有能力克服这一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上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将要面临的挑战,主要还将来自内部。

场景分析说明,如果能够通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来提高政府效率、制止行政管理成本的膨胀,通过改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及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来促进国内消费回升,通过大力改善教育来促进人力资本的增长,那么中国经济在2008—2020年间将能够更好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仍然可能保持9%以上的增长率。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是可以实现的。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进入 王小鲁 的专栏 进入 樊纲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88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研究》2009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