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根:当快乐成为儿童的礼物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335 次 更新时间:2009-06-05 19:18

何生根  

读《快乐是儿童最美的礼物》(见《人民日报》,2009年6月1日)时,颇有感触,也引起我深深思索:为什么“快乐”可作为儿童的礼物呀?我想,能称得上“礼物”的东西一定相对于受礼之人来说是稀罕之物,否则礼物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当“快乐”都能当作礼物来送给孩子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的孩子快乐太少了。孩子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尤其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早已不是三毛的流浪时代,为什么快乐反而少了呢?

(1)儿童为什么不快乐了?

人们常说孩子无忧无虑,是快乐的天使。可见,精神上没有压力才是他们快乐的源泉,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当孩子感到有压力时,快乐就已不再了。现在的孩子真的有那么多的压力吗?真的。在google上搜索一下关键词“小孩子的压力”会得到12900000条相关信息,这已足够说明问题了。那么,孩子的压力是怎么来的呢?如果你尚未为人父母,你可以从上述搜索信息当中找到答案;如果你已为人父母,可以肯定地说,只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了,切身体会都不需要人来告诉你:这种压力主要就是学习各种知识所带来的压力。有人会说,孩子当然要学习知识了,学习当然就有压力了。的确,孩子是需要学习,但中国儿童对知识的学习比美国的同龄孩子要多得多。记得我以前的一位老师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孩子跟随父母去了美国,在当地小学读书时,孩子每天回家不像在老家时有那么多作业要做,父母很奇怪呀,就去问老师,老师告诉他,你孩子现在所掌握的知识在初中毕业之前都不需要再学了。转述的话可能有点夸张,但由此可以看出,纵使学习有压力,但我们孩子学习的压力要大得多,因为我们学的东西比人家的多多了。可能有人又会说,现在就业压力这么大,孩子不多学点东西,将来如何找到好工作呢?的确,中国的父母总是在为孩子着想,甚至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替他们考虑到就业的事了。正是因为中国父母如此未雨绸缪,孩子的压力便与这种“未雨绸缪”相伴始终。大致逻辑是这样的:要想找到好工作,首先得考个好大学吧,要考个好大学得先上个好高中吧,想上个好高中就得需要个好初中作基础吧,想上个好初中,没有个好小学也不行呀。为了顺利上好小学,现在的幼儿园普遍都很自觉:在幼儿园大班时,孩子其实都在学小学的课程了,而这种幼小衔接的课程往往都是幼儿园向家长炫耀的资本,往往也是评价一所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如此逻辑的必然结果会是什么呢?很简单,就业的压力随父母们的未雨绸缪倾斜向婴幼儿,其结果必然是:好工作以牺牲孩子的快乐为代价。

(2)快乐的来源

如此说来,孩子的快乐是被他们父母剥夺掉的了,恐怕问题不至于如此简单。那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呢?父母也是不得已呀。我们的国情是:人太多,好的东西永远都是稀缺资源。为孩子未来着想,望子成龙的天下父母心永远值得怜惜。但无论是因为国情,还是因为值得“怜惜”的父母心都不应成为我们剥夺孩子快乐的理由。那现实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认为孩子不快乐的根源来自他所在的群体。孩子没有太多的社会交往,不会有太多乱七八糟事情带来的烦恼,他们烦恼最大的来源就是一种比较,一种同学间的比较,一旦有比较,就会有落差,有落差就会好与差的判断,有这种判断,就会激发孩子们对所谓“好”的追求的欲望,而欲望便是佛家所说的烦恼之源。我们也知道,这种“比较”是不可避免的,的确是这样,问题是:当我们对好坏的判断只有学习成绩这一个标准时,不公平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当只有一个标准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每一个孩子永远都有成就感,因为只要参照标准一变,你可能立即由好变差了。这样的评价标准应该要变,至少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如何改变评价标准是一个非常深奥的教育理论问题,幸运的是,我们现在的小学教育好像正在为此而改变(据说已不再排名次了?)。这么说来,孩子的快乐又是学校剥夺的了?问题可能还不会如此简单,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学校即社会”,这句话无论如何阐释,我想它总有这一层含义,即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学校的评价标准直接折射出社会的评价标准,当社会喜欢将它的人群分成三六九等时,争夺便开始了。这种“争夺”反映了人性,人性使得这种争夺不可能有永远的胜利者,也不可能有当止之处,所以“求不得”似乎是人类宿命,烦恼注定要与人生相伴始终。等级的确是人类社会的常态,当它成为一个人永难翻身的桎梏时,等级就成了这个社会“显失公平”的根源,换句话说,如果社会只以官衔高低这一标准来论人的尊卑,快乐永远就是梦想。好在现在我们的社会已不是过去的等级森严的那种社会了,但惯性思维的力量让我们这些父母们将自己的烦恼倾斜向自己的孩子。上述论证是否合理故且不论,我只想表达一点:孩子快乐的来源应该是一种平等感,一种他感觉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当仅有一个评价标准来衡量时,他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感觉。我也敢肯定地说:当你回想自己的孩提时代,如果老师从不将你排名次,父母总不对你大叫“你看看谁(多优秀)”时,你会感到童年要快乐很多。

(3)当快乐根本算不是礼物时

虽然人生烦恼总相随,不快乐如影随形,但决不能让孩子太早地将“快乐”视为奢侈物。当一个人孩子时代都不快乐,指望孩子后有快乐就是幻想。所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父母、学校、国家、社会的责任。孩子是否快乐,在我看来,分明已成为一枚指针,它已成为指示我们的社会、国家、学校、家庭、父母是否和谐、文明、进步、幸福、开化的指针。

快乐已非礼物日,便是人生幸福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767.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