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群:当前无核武器世界运动的前景分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34 次 更新时间:2008-09-17 12:33

进入专题: 无核武器世界  

滕建群  

冷战结束以来,某些核大国只谈防扩散,不再谈核裁军,核裁军陷入停滞,无核武器世界似乎是遥远的理想。2007年初以来,无核武器世界被重新提及,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

一、无核武器世界的重新提出

无核武器世界主张不是新鲜的提法,但这次由多个极具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和前政府要员提出,且与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有密切关系,其前景就值得关注了。

(一)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委员会的《最后报告》

2005年5月,瑞典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委员会发表《恐怖世界——让世界摆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该委员会主席是前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长汉斯·布利克斯。报告一出即受到联合国和有关国家的重视。报告认为,应对核武器威胁,不论来自现有核国家、核扩散国家,还是恐怖分子,削减核武器数量的努力不应有丝毫松懈。

报告强调,要确保核武器不被国家或恐怖分子所使用,唯一方法就是在被使用前将其销毁。国际社会的目标应是“从控制核武器转京戏到禁止核武器”。委员会要求,所有核武器国家应制订抛弃核武器的安全规划,不断加强切实可行的联合措施,开始为禁止核武器做好准备。必须制订准则、统一定义,拟定可行时间表并增加透明度。[1]

(二)美国前政要重提无核武器世界

2007年1月,美国的舒尔茨、基辛格、佩里和纳恩联名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无核武器世界”一文。一年后,他们再次在该报重申自己主张。他们重提20世纪80年代美苏雷克雅末克会谈,指出尽管里根和戈尔巴乔夫没达成最终销毁核武器的决定,但两国成功扭转军备竞赛的方向。

四政要认为,首先,美国必须带头,采取具体措施,达成核裁军的积极成果。其次,把有核武器国家召集到一起,把销毁核武器当成共同事业。他们建议:(1)改变冷战时期确定的核武器部署态势,增加预警时间,确保武器不被误射或在没授权情况下的发射。(2)继续削减核武器国家的核弹数量。(3)美国国会批准《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4)确保核材料(武器级钚和浓缩铀)的安全。(5)严控铀浓缩程序,保证以合理价格出售于民用。(6)禁产放射性材料,(7)防止产生新核国家的地区对抗或冲突。他们指出,建立无核武器世界和达成此目标的举措将被看作是勇敢的倡议,其努力将对未来几代人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三)非政府组织推动的无核武器世界运动

由于这些政要的推波助澜,欧美非政府组织围绕核裁军问题又开始活跃起来。2008年2月,美国“核威胁倡议组织”和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在奥斯陆召开裁军和建立无核武器世界会议,探讨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为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理想应采取的措施,提出短期(2-5年)和长期实现核裁军和防扩散的目标和步骤。

奥斯陆会议是当前非政府组织推动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一个缩影。和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运动得到有关国家的政治支持,目标是要把无核武器世界运动变成像环保一样的世界运动。会议不仅对有核武器国家提出核裁军的建议,对无核武器国家也提出防核扩散的要求。与会代表指出,核裁军不仅是削减核武器的数量,也应包括核态势、核政策、核战略的调整,包括采取单边和多边减少核武器作用的措施,如增核武器透明度等。无核武器世界运动正受到包括挪威这种既有政治意愿、又愿提供经费国家的支持。挪威外长表示,政府将采取实际行动,支持核裁军和防扩散,准备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材料银行捐款500万美元,同时倡议其他国家也做出贡献。

二、无核武器世界运动的前景分析

就目前形势看,实现无核武器世界仍需要多方做出持久不懈的努力。一方面,有核武器国家意识到所掌握的核武器数量已远远走出国家安全需要,因此会对一些陈旧系统进行裁减,核裁军今后几年将是一种趋势。另一方面,有核武器国家并没有放弃核武器的现代化,也没有放弃核威慑理论。

(一)核国家核武器数量众多,削减成必然

全球目前约有核弹头26000枚,其中实战部署11530枚。[2] 其中美国拥有5400枚核弹,其中4075枚是现役,库存1260枚;[3] 俄罗斯拥有14000枚核弹,其中5200枚处于现役,8800枚待销毁。上述核武器是冷战“遗产”,有核武器国家早意识到,这些过剩核武器已成为沉重负担。2001年,美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研究认为,根据《联合统一作战计划》[4],美只要1300枚核弹头就能对俄核战略力量造成高度毁伤,即1100-1700万人伤亡,其中800-1200万人死亡。[5] 因此削减核弹数量势在必行。

对美国来说,鉴于规模庞大,布什2004年单方宣布到2012年把核武器数量削减到2001年一半水平。2004年,美能源部开始对核综合体现状及未来进行评估,认为现有综合体规模庞大,满足不了国家安全需要。能源部2006年发布《综合体2030:应对21世纪威胁的核武器综合体基础设施计划》。2007年,该部向国会提交《核武器综合体转型计划》报告,提出“整合与核武器相关的工厂、研究所和试验场等核基础设施”,实现核设施转型。

俄、英和法近年来也提出削减各自核武器数量。中国始终保持着最低限度的核弹和运载工具。从数量上看,有核武器国家核裁军是在向下方调整,但调整不会动摇核力量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从质量上看,核裁军的目标是过剩核武器和庞大核基础设施。裁减不会削弱核武器的实战和威慑能力,相反有核武器国家核武器库更为精干有效。

(二)有核武器国家现代化计划仍在继续

尽管打出核裁军旗帜,但有核武器国家近年来并没放慢核武库现代化。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上,2006年10月,美军开始把退役MX导弹弹头W87用于现役“民兵”Ⅲ导弹上,此改装把原弹头威力由17万吨当量增到30万吨当量,且精度也大幅度提高。海基现代化包括用“三叉戟Ⅱ”D5型导弹替代“三叉戟Ⅰ”C4型导弹,2013年,海军将部署D5型导弹,2029年将拥有新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俄罗斯核力量现代化以海基和陆基为主。2007年4月,第一艘“北风”级战略核潜艇“尤里·托尔格鲁吉”号下水,2010年前,还有两艘“北风”级战略核潜艇下水。2007年5月,战略火箭军试射RS-24型导弹,和已服役的陆基“白杨”导弹一起,构成俄陆基战略核力量。

2007年3月,英国议会通过“三叉戟”战略核潜艇更新计划,将耗资150-200亿英镑更新核潜艇。[6] 时任外交大臣贝克特表示,谁都不能保证50年中不会出现新威胁。只要有这种风险存在,政府就认为维护最小规模核威慑力量是值得的,“它等于为国家安全买了一份保单”。

2003年8月,法国决定暂停战斗轰炸机携带核巡航导弹执勤。到2010年,法国只保留4艘“凯旋”级战略核潜艇,每艘艇可携带72枚核弹头,继续压缩空基核弹头数量,实战部署的弹头总数不超300枚。传统“三位一体”核力量将变成单一海基核力量。

中国也在加强核力量现代化建设。于是,西方学者和媒体臆断中国在扩充核武器库。这种臆断缺乏根据。中国核武器现代化目的有二:一是确保现有核武器库的安全;二是确保核威慑能力。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坚持质量建军,裁减员额170万,在核武器现代化方面保持着相当克制。在可预见未来,中国仍将坚持这一原则,不扩充核武器库。目前,中国没扩充的安全需要,扩充也不符合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的国策。

(三)核威慑仍是有关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

和常规武器比,核武器威力巨大,除进攻和防御外,还具有威慑能力。而今威慑仍是有核武器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无核武器国家追求核武器的动力。

克林顿政府指出,“美国应保持核威慑,一旦美国本土遭到敌对势力的攻击,立即进行核报复。”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在其《2016年的美国空军》报告中描述美国需要核威慑的理由:(1)常规精确打击武器可部分取代核武器,但却无法摧毁经加固和深埋地下的目标。(2核武器具备摧毁对方领土的能力,其战略打击行动是常规武器不能替代的。(3)核武器价格相对低廉,那些军队竞争力差的国家谋求发展核武器。因此,美国必须要有足够核武器并保持其威慑能力。(4)部分国家可局部使用核武器,对此美国也必须保持核威慑能力。布什政府在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中写道:“美国要保留足够的战略核力量,以阻止那些敌对国领导人想通过战略核力量的发展威胁美国的利益,同时使他们相信,寻求核优势是徒劳的。美国将继续保持足够规模和能力的核力量。”

1995年后,俄罗斯重拾核威慑战略。叶利钦在《总统国家安全咨文》中重申,俄“奉行以坚决利用自己的武装力量反击侵略为基础的现实遏制原则。1997年12月,联邦国家安全构想强调,俄武装力量最重要任务是确保核遏制力。2000年1月,普京批准《俄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明确表示反对单极世界,重申俄在建立多极世界中的作用。指出为适应21世纪初可能出现的威胁,必须维持国防费合理支出,拥有足够防御力量,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要变得更强,必要时可以动用各种手段反击,包括核武器。

“9·11”事件后,法国对其核战略做出调整,目标指向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流氓国家”,把传统防御性战略武器变成主动进攻的武器。2006年初,总统希拉克在海军视察时表示,将对任何试图发动核恐怖袭击的国家进行核打击,第一次明确表示用核武器打击恐怖行为。其核打击方式也由过去毁灭性核打击到现在更加精确的战术核打击。

(四)核武器是部分无核武器国家讨价的筹码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生效后,有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国家均未按承诺履行义务。对部分无核武器国家来说,它们往往以和平利用核能为借口发展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都是这样获取核武器技术的。印度是享受“和平利用核能”计划较早的国家,其计划得益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援助。1974年印度试验所谓用于和平目的的装置,西方国家才终止与印度核能合。面对不公正的国际秩序和奉行强权政治的大国,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权延续,部分发展中国家把发展核武器当成与霸权作斗争的“王牌”,纷争已久的朝核和伊核问题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是核裁军进而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主要障碍之一。

三、无核武器世界仍将是遥远的理想

实现彻底核裁军并迈向无核武器世界的成败至少取决于以下三方面:

首先,必须对现今所面临的核威胁达成共知。这种共识是国际社会合作进行核裁军和实现无核武器世界的基础,是达成上述目标的保证。核威胁已超越国家狭隘的安全利益需要,演变成国际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冷战结束后,由美苏构建的“核冬天”已过去,但新的核威胁却摆在国际社会面前:一是有核武器国家的非蓄意使用。其危险性主要来自于意外事故、误判、错误情报、盗窃或非授权使用。2007年8月,美空军B-52战略轰炸机挂6枚核弹飞越美国,36小时后才被发现。一旦误射,它们可毁掉半个美国。二是核技术为恐怖分子所掌握。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资料显示,1993-2006年,该机构共收到275起涉及走私核材料和放射性材料及相关犯罪活动的报告。其中55%涉及核材料,45%涉及放射性材料。涉及核材料的走私活动中,15起涉及高浓缩铀和钚。1993-2006年,还发生332起丢失核材料或放射性材料的事件,以及398起未经授权的核活动。三是随着核技术门槛越来越低,一些国家会继续打着和平利用核能的旗号来研发核武器,核武器的扩散速度在冷战结束后明显加快,范围也在扩大,若不迟早采取可靠措施,必然会危及现行的国际秩序,破坏地区稳定与全球和平。

第二,必须放弃传统核威慑思维。核武器的不可用性突出了其威慑地位。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集团互为对手,并提出一系列核威慑理论,如“逐步升级”、“相互确保摧毁”、打击军事力量为主和打击民事目标为主等,双方都把对方的社会财富和军队当成“人质”,迫使对手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来发动核战争。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认为,核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因为在一场核大战中不再会有胜利者。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尽管有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但美苏并没走向战争,这与双方所拥有的可杀死对手数十次的核武器相关联。这其中威慑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把先发制人看作是解决核扩散的主要手段,布什政府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把使用核武器的最终目标看作是“终结暴政”,认定伊朗和朝鲜就是这种暴政国家。俄罗斯、法国和英国等国家也把动用核武器保卫国家安全看作是战略举措。有核武器国家的威慑目标发生变化:即由军事超级大国转向地区国家以及非国家行为体,所进行的核打击方式也不再是全面毁灭性打击,而是有选择的报复性打击。如美国在两次海湾战争中都警告过萨达姆,如果敢动用化学武器,美国将动用核武器实以报复。

美国学者奥奇曼内克和施瓦茨联合撰书反对把核威慑当成美国防卫政策,[7] 他们认为,再用阻止苏联的手段来阻止地区性国家的挑战,显然是不适应的,因为“拥有核设施的一些地区领导人,可能并不相信使用核武器比不使用更糟糕。”现行核威慑根本不可能阻止地区性国家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付美国及其盟友。而对于像本·拉登之流的恐怖组织来说,这传统的核威慑更失其效。国际社会已注意到这种挑战。2004年,安理会通过1540号决议,强调防范“非国家行为体”扩散的重要性。2005年,联合国通过《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把拥有、使用和威胁使用放射性物质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破坏的行为定为核恐怖行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警告说,核技术若真被恐怖势力所利用,人类将面临毁灭的危险,各国必须团结起来,消除这种危险,根本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即实现无核武器化世界。

三是核大国必须带头履行自己的承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历来都是由大国谋定的格局。在一超和多极的国际安全局下,任何国际进程都需要大国发挥表率作用。在核裁军领域,美国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推行单边主义的军控与裁军政策,不但退出或停止履行国际条约,而且加快了诸如在外空、导弹防御等领域里的争夺,尽管意识到核扩散是美国当前面临的首要威胁并把防扩散(反扩散)当成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双重标准使其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上举步维艰,因为把防扩散与核裁军分割开来等于只顾事物的一个侧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结果只能是顾此失彼。目前最有效防扩散手段之一就是把重拾核裁军旗帜,在大力推进国际防扩散的同时,裁减现有的核武器。2007年在联合国大会15次关于核裁军问题的投票上,美国每次都投反对票,成为推动国际核裁军进程最大的障碍之一。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无核世界,美国等核大国必须发挥其带头作用。美国核时代和平基金会主席戴维·克里格这样写道,“没有美国的积极参与和领导,核裁军进程不会有任何实质性结果。”他认为,在40多年来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义务后,特别是在布什政府领导下的过去七年里,全球许多国家和个人都有理由怀疑美国的领导力。“在核裁军问题上别无选择,如果美国不带头核裁军,任何实质性成果都不能取得,因为没有美国带头,俄罗斯不会前移一步,这同样会阻碍英、法和中迈出重要步伐。”[8]

注释:

[1] [瑞典]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委员会最后报告《恐怖武器——让世界摆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中国国际战略学会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第92页。

[2] 香农·基尔和维达利·费琴科等,“2007年世界核力量”,《SIPRI年鉴:军备、裁军和国际安全》(2007年中文版)附录12A,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翻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5月版,第679页。

[3] Robert S. Norris and Hans M. Kristensen, U.S. Nuclear Force, 2008.,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March and April, 2008, p.50.

[4] SIOP,美国联合作战计划是美国核大战计划。

[5] 美国国家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报告:《一场虚拟的核大战》,中国核战略与空间战略研究中心翻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6] 国际在线报道,“英国下议院将定百亿英镑核潜艇更新计划”,2007年3月15日。

[7] 美国兰德公司报告,The Challenge of Nuclear Armed Regional Adversaries..

[8] 关于该基金会发起的呼吁下任总统核裁军的网站.

    进入专题: 无核武器世界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安全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8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当代世界》2008年第7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