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出改革方案 北大“休克疗法”引起争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371 次 更新时间:2003-06-16 13:30

进入专题: 北大人事改革  

吴娟  

涉及教师聘任与晋升,其力度前所未有

最近,一份涉及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的人事改革方案在北京大学引起争议。该方案是北大加速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项举措,基本目的是通过实行聘任制度、分级淘汰制和引入外部竞争机制,建立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5月12日,在校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原则通过方案后,校方以该小组组长、校长许智宏的名义下发通知,在各单位征求对方案的意见,并要求5月30日将意见反馈至校人事部综合办公室。

记者了解到,虽然一开始征求意见的范围基本限制在中层以上干部,并未完全公开,但消息很快在校园内外引起震动,各种议论一时沸沸扬扬。这份《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对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的基本政策、学术标准、组织和程序以及学术委员会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但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些极具突破性又相当敏感的规定上:

例如,采取有限聘期和有限申请晋升次数等措施在讲师和副教授队伍中实行择优和分流。其基本目标是使讲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1/3以上,副教授层面的流动比例控制在总量的l/4以上。

教师实行聘任制,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2003年后新聘的讲师和副教授实行固定聘期合同,每个合同期为三年。教师在讲师岗位上最多有两个合同期(共6年);理工医科专业教师在副教授岗位上最多有三个合同期(共9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教师在副教授岗位上最多有四个合同期(共12年)。

新聘讲师在该级岗位工作两年之后、合同期内有两次申请晋升副教授的机会;新聘副教授在该级岗位工作5年之后、合同期内有两次申请晋升正教授的机会。如果第一次申请不成功,第二次申请必须在相隔一年之后;如果第二次申请也不成功,无论原聘任合同是否到期,聘任关系从学校通知本人之日算起一年后自动解除,不再续约。

为改善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避免学术上的“近亲繁殖”,方案还规定院(系)原则上不直接从本单位应届毕业生中聘用教师。

记者了解到,优化教师队伍是高教改革的关键一环。虽然近年来我国不少高校采取了岗位津贴、高薪、加强流动等措施,使教师队伍保持活力。但北大这一方案的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赞成者认为,只有在聘人用人制度上有新的突破,才能使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新水平。北大社会学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对记者说,虽然方案比较严厉,但作为一种高教改革的实验,可以考虑。因为没有压力,人就没有冲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实现只能遥遥无期。只要保证按效绩、贡献对人才进行考核,采取一些超常规的措施,会有助于人才脱颖而出。他表示从精神上支持这一改革,但学校应在具体措施的规定上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更科学合理。

据了解,在征求意见的讲座会上,不少教师对设计方案的动机表示理解,但对其可操作性表示怀疑,有的甚至将这一方案称为北京大学的“休克疗法”。北京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首先肯定了这项改革的积极意义,表示该方案与国际教育体制接轨,显示了一定的前瞻性。但同时表示,如果大的学术环境没有改善,仅仅依靠北大一个学校的力量,没有别的学校跟进,方案能否有效操作还很难说。例如,方案规定不留本校应届毕业生,虽说未来可将成长起来的学生招回来,但现实情况是,各学校间、各地区间的差距和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使这种操作相当困难,学生的家属怎么办?户口怎么办?又如,北大实行人才流动制度,但别的学校不实行,人才怎能真正流动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北大教师承受过多的压力,对长期研究工作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他认为,对这一方案应进行审慎地研究,同时认为,北大的这一举措给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一个严峻课题,也提供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由于该方案更多涉及年轻教师的利益,因而在年轻教师中的反响尤其大,不少教师表示反对。一种意见认为,在整个高教领域人才流动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缺乏民间和外资高校,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的状况下,许多青年教师尤其是基础学科的教师收入微薄,其专业在社会上也无市场,采取这一方案,教师缺乏保障,心理上也缺乏安全感,不利于集中精力开展教育和学术研究。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建设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还要有一流的管理人员,应同时制定相应的方案,对上自校长书记、下至普通党政管理人员,规定相应的任期,以及任期内的业绩要求和同样的分流比例。还有人对方案的公平性进行质疑,称现在已经聘任的教授受到全面保护,而他们当中有相当部分没有博士甚至是硕士学位,更有一部分人长年担任行政职务,在教学科研方面很少投入。教授们聘任的时候,并不是按照国际标准来的,现在对他们的保护却是国际水准的,没有哪所先进大学的教授如此滋润。

针对此方案,长期致力于教育政策及管理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劳凯声教授对记者说,北大的方案并非完全独创,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做法。国外不少大学采取终身制与聘任制结合的制度,教授、副教授中80%左右是终身制教职,讲师以下都采取聘任制。现在中国大学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不仅国内大学之间在竞争,国外大学也在与国内大学抢夺市场。如何提升中国大学的素质,使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是各个学校都绕不过去的瓶颈性问题。我国高校传统上采取教师终身制,这种制度有利于学术稳定,但因缺乏激励机制和优胜劣汰机制,教师的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北大制定这一方案的动机是好的,但目前很难判断这一方案好不好、适宜不适宜、会不会成功。长期计划体制下的学校,一下子采取聘任流动制度,有个兼顾历史和现状的问题,肯定要有个过渡期,这种改变涉及利益冲突,会有个相当痛苦的过程。但总体上看,教师人事制度必须改革,一潭死水的机制不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也许由于方案过于敏感,北大校方谨慎应对媒体对此事的关注。记者今天从北大新闻中心获悉,校人事部门已表示,方案尚处征求意见阶段,不便对此事表态。据传方案的起草者是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张维迎教授,然而该学院院长秘书告诉记者,她对此事并不了解。

(本报北京6月8日专电)

    进入专题: 北大人事改革  

本文责编:<b>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高等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730.html
文章来源:文汇报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