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强 郭玉亮: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的内涵要求与方法路径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57 次 更新时间:2025-05-05 09:13

进入专题: 政治监督  

蔡志强   郭玉亮  

 

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有力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政治监督作出重要论述和专门部署,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进一步从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提出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要求,为开展政治监督明确了方向任务,标清了方法路径。

一、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政治监督是指为保障党的全面领导、落实“两个维护”根本任务、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依据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而进行的检查、督促和改进过程,是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形态。新时代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根本目的是保障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完成党的中心任务;根本任务是督促全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着力点是发现和纠治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要求是必须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框架内推进。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政治监督的运行形态

先进性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它必然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以“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5页)、实现共产主义为己任。实践证明,要完成这一崇高使命,必须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政治监督就是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损害党的权威性的行为作斗争,通过监督检查、巡视巡察、日常监督等方式,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二)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提供了政治监督科学指引

权力不论大小,只要不受制约和监督,都可能被滥用。正因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掌握了大量公共资源,在推动生产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党员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导致权力异化的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不断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政治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本质上是要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确保各条战线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三)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然要求政治监督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作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者,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艰巨任务的实践过程,必须依靠党强大的组织优势、领导优势凝聚起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力量。这就要求通过全面从严治党锻造最强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以伟大斗争赢得伟大胜利。正因如此,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先进理论、严密组织和严明纪律,以全党的高度统一永葆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保障完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任务。

二、准确把握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内涵和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形成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一)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提出过程和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解决党内各种问题的根本,有力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突出强调政治纪律,要求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2018年12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明确使用政治监督的提法,要求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2020年,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并强调了政治监督“四个方面着力点”;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突出强调,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2023年,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政治监督是督促全党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有力举措,要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详细阐释了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基本内涵;2025年,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并具体阐述了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实践要求。

从强调政治纪律到提出政治监督,从监督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执行情况到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从提出强化政治监督“四个方面着力点”到提出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内涵与要求等,政治监督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部署要求,赋予了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科学内涵。具体化,就是要推动党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同部门、行业、领域实际紧密结合,从一项项工作、一件件事情中,看党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决策部署落实了没有、落实得好不好;看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得怎么样;看属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职责有没有担当起来。精准化,就是要盯住重点人、重点事,聚焦重点岗位、重点领域、重要工作、重要环节,及时准确发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不顾大局、搞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照搬照抄、上下一般粗等突出问题,切实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常态化,就是要把政治监督贯穿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各方面,融入重大发展战略、重要政策举措、重点项目任务的制定和落实之中,推动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通过有力有效的日常监督促进各项政策落实落地,确保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版,第583页)。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就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突出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准确把握党中央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和部署要求,确保思想统一、方向一致。新时代新征程,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必须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唯有如此,才能使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才能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

二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明确了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只有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才能确保立场不移、方向不偏,节奏不乱、靶心不散;只有通过强而有力的政治监督,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决不允许搞“七个有之”,才能更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使命,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自觉站在党中央的政治立场看问题,研究问题首先从政治视角把握,调查问题首先从政治纪律查起,解决问题首先考虑政治效果,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三是必须准确把握政治监督的重点。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必须抓主要矛盾、抓重点。关于政治监督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将其概括为四方面,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第33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第15条对上述四方面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并上升为制度规范,强调政治监督应当突出“关键少数”,重点加强对“一把手”、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的监督。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也明确要求,把“两个维护”作为政治监督根本任务,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聚焦政治忠诚、政治安全、政治责任、政治立场、党内政治生活,特别是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大政方针加强政治监督。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进一步要求,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部署强化政治监督,要坚持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作为政治监督重点等。这些内容就是在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中要抓的重点工作,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纲,就能做到壹引其纲、万目皆张。

三、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的方法路径

有力有效推进政治监督,必须通过具体化“抓实”,通过精准化“做深”,通过常态化确保“长效”。

(一)坚持以具体求深入

政治监督贵在具体,必须冲着具体事情去、盯着具体任务抓、扭住具体问题改。聚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的具体实际和职责任务,找准政治监督具体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找准切入点上,一是紧扣“两个维护”根本任务推进。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因时因势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二是围绕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风险隐患、重要问题线索等,制定政治监督具体化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落实清单,建立责任清、情况准、可量化、可评价的监督台账,实行清单式监督、节点式推进、台账式销号。三是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紧紧围绕各地区各部门各领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承担的职责使命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当前尤其要督促落实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在找准着力点上,一是聚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特别是对那些发表歪曲党的历史、改革开放决策、反腐败斗争部署等有害言论和错误认识,要重点识别违纪违法行为背后存在的政治隐患、造成的不良政治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执纪。二是重拳出击,坚决清除那些同党离心离德的“两面人”、结党营私的“小团伙”、阳奉阴违的“伪忠诚”,对那些在党内搞政治团伙、小圈子、利益集团的人更不能手软和慈悲,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全党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三是抓实小切口监督,开展集中、专项、常态化监督调研,定期分析研判,准确、动态把握“树木”与“森林”的关系。制定政治监督具体化工作规范,绘制流程图,细化监督开展前、中、后的方法步骤,打造政治监督标准化流程,实现对“标”检查、按“图”索骥、有效监督。

(二)坚持以精准求实效

政治监督重在精准,唯有精准方得实效。在重点人上,要紧盯“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及时发现和纠治贯彻执行有偏差、履行职责不到位等问题。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围绕捍卫制度、落实决策、履行责任、行使权力情况进行精准监督,对“躺平”不作为、“穿新鞋走老路”的严肃纠正,对政绩观不正确、不顾实际乱作为的坚决遏制,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党的领导不折不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通过日常监督、巡视巡察、审查调查充分掌握“活情况”,提升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党风廉政意见回复质量,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层层压实。

在重点事上,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精准监督,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特别是实现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总目标和“七个聚焦”、13个分领域目标进展情况加强监督检查,细化实化监督内容,打通政策贯彻落实的堵点痛点难点,确保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各级党组织聚力改革、狠抓落实。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紧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教育强国建设、金融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等重要部署,及时查处妨碍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等突出问题,加大通报曝光力度,促进办案、治理、监督、教育有机贯通。

在重要环节上,重点围绕党中央大政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政治监督。主要从三个环节入手。从“传达学习”环节看政治态度。重点把握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情况,比如学习传达是否及时、经常,是否存在走口不走心、重形不重实的“打卡式”、照本宣科的“填鸭式”理论学习,是否把读了当学了,把学习数量当学习质量。从“部署执行”环节看政治立场。主要了解部署是否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是否出现只从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利益出发、忽视大局等政治偏差,尤其要关注因决策不慎可能引发的全局性风险等。在执行环节主要用“四看”对标对表。一看有没有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有没有路线图、施工表;二看有没有明确牵头负责的领导和部门;三看有没有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实际的贯彻措施,是否存在上下一般粗等现象;四看牵头领导和部门有没有真正行动起来。从“最终效果”环节看政治担当。通过“点对点”抽查核实,看部署的工作是否一抓到底,遇到困难是否敢于迎难而上,是否存在紧一阵、松一阵等问题。强化督导检查,把“回头看”作为强化政治监督“规定动作”,通过自查、抽查等方式,观察各级党组织特别是“一把手”的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是否得到有效整改或彻底解决等。

(三)坚持以常态求长效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政治监督必须以常态求长效、以长效促长治。一方面,在日常监督中找到落实落细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与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使命,以及被监督对象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使命任务结合起来,瞄准靶心,使政治监督落实到具体规划、具体政策、具体项目、具体措施、具体效果上。在日常监督中持续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重点围绕在发展中完善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经常性监督检查,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一是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动态跟踪、限期办结、督查问责、“回头看”等措施制度,构建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压实责任、纠正偏差、推动整改、深化治理的全链条监督闭环,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二是健全政治监督协调机制。对跨地区跨部门重大战略、重要政策,健全“组组”“地地”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三是健全纪检监察机关与党委、政府督查和审计、财政、统计等监督主体沟通会商机制,增强监督合力,减少重复监督、扎堆监督,为基层减负。四是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始终不渝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开创新局面。五是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教育党员干部永葆敬畏之心,敬畏信仰、敬畏法纪,筑牢政治信仰根基,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知止、令行禁止、言行一致。六是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七是健全一体推进“三不腐”工作机制。着眼标本兼治深化对反腐败斗争的规律性认识,充分运用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宝贵经验,在以全周期管理一体推进“三不腐”上积极探索,既“净其流”,更“清其源”,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作者分别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主任;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教研室主任)

    进入专题: 政治监督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228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