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伟: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07 次 更新时间:2025-04-19 19:58

进入专题: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司伟  

 

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多篇文章都体现了对这个大课题的关注和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指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中提出,“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需认真学习这些重要论述。

城乡关系是因城市和乡村功能差异和互补而形成的相互依存、互促共荣的关系。我国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同时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因而,我国的城乡关系演变不仅具有经济结构转型的一般性,还包括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

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消除城乡二元体制障碍,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构建起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乡村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一直单向流向城市,长期处于‘失血’、‘贫血’状态,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近年来,通过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城市与乡村之间、农业与非农部门之间要素流动更加顺畅,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仍面临农村人口、土地及金融资源要素激活不充分、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

实现要素自由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关键在于创新体制机制,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高效配置劳动、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促进城乡要素从单向流动转向平等交换、双向自由流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重要部署,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2025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

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一是要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在推进,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和农村流动,是现阶段乃至相当长历史时期都会存在的现象。一方面,应坚持自愿、分类、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应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二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有利于改变一些地方农村土地过于分散的状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三是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应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四是要建立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规范引导机制,为资本下乡提供基础设施、融资、用地、人才聘用等配套政策支持,引导其投向短板弱项和关键环节。

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就能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农民就能过上更加富裕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进入专题: 城乡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6180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