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当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加快推动网络空间创新发展、安全发展、普惠发展,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作为数字化、智能化有机融合而衍生的科技新形态,数智技术是在数字化基础上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全新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一、数智技术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只有把准数智技术融合发展的时代脉搏,才能抢抓数智技术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近年来,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数字化已经深度融入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家治理、百姓生活等各个环节。2015年《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完善,“互联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此后几年成为报告的一大关键词。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人工智能+”上升到行动层面。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无论是“互联网+”行动,还是“人工智能+”行动,都是我国把握数智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数智技术赋能作用的重要部署和战略举措。当前,数智技术深度应用于各个场景和生产流程,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数智时代以数据为核心要素、智能技术为驱动引擎,正在重塑社会生产方式的基本形态,重建底层逻辑,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生产工具的智能化、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机协作模式的逐步成熟等一系列生产范式的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更加高效的生产模式。二是数字经济成为核心驱动力。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改变了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二元经济结构,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的兴起,不仅丰富和完善了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也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重要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我国依托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起包括技术、产业和治理在内的多维发展模式。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制度创新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紧紧抓住技术变革机遇,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在实践载体、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环境营造上下功夫,在创新主体、创新基础、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方面持续用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科技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发展和应用中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作为全球科技创新重要一极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数智时代的科技范式革命,正以“去中心化”、“网络效应”等特征重塑全球竞争规则,我们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致力于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福祉。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作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两大核心引擎,以不可分割的联动效应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构筑起坚实的战略支撑。未来随着数据要素确权、科技伦理治理等制度创新的深化,“双轮驱动”的乘法效应必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二、数智技术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当前,数智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也为推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开辟了新路径。
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我国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爬坡过坎的重大关口,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繁重。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不断推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先进生产力形态的生成。一方面,进一步提升社会生产要素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实现既有生产要素从量的增加到质的飞跃。运用数智技术的算法优势、数据资源以及智能模型等,全方位赋能生产者、生产资料以及生产对象的提质增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优质要素供给。另一方面,推动数智技术与原有的场景逻辑和业务逻辑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在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过程中,充分运用数智技术的科学定位与精准匹配机制,合理分配生产力资源,以数据驱动资源配置、以智能技术突破效率边界、以平台整合实现全局优化,推动生产要素的数智化配置从单点突破进入系统整合阶段,增强要素配置的精准度和资源利用的适配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运用数智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国家战略所系。在传统产业的发展转型中,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底座、绿色化为导向、创新化为内核,结合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生态协同,通过数智融合进一步完善企业生产流程、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提升产业链韧性,实现提质增效和降本降耗。在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数智技术驱动创新的效能优势,释放更多发展潜能;强化数智技术的原始创新能力,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重点科技发展领域,优化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构建“高科技、高效率”以及“指数级增长、颠覆式创新、生态化竞争”的发展模式。从全球产业链重构到国内“双循环”战略深化,从科技创新突破到绿色低碳转型,以数智技术重塑产业生态、革新商业模式,为数智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以及行业间的交流合作提供制度支撑,从而形成更具韧性、更富活力、更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的需要和呼唤,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时代声音。数智技术的创新发展以数据要素为基础、智能算法为工具,有利于从能力、效率等维度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算法治理重构服务范式、以数据流动打破信息孤岛、以智能决策提升服务水平,促进“数智+”公共服务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普及化、高效化、便捷化。依靠科技创新建设低成本、广覆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更多产业迈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赛道”。数智技术在发展中必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聚焦重大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的优势,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切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民生之基。例如,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和教育方面,加强普惠和公共科技供给,发展低成本疾病防控和远程医疗技术,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普惠共享,进一步完善推广AI(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5G远程手术以及重大疾病的大数据筛查预警等措施;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消除不同收入人群、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努力实现优质文化教育资源均等化,进一步挖掘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以及MR(混合现实)等数智技术在教育普及以及知识传播中的潜力,等等。
三、数智技术创新发展的价值旨归
近年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等新特点新情况,正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来全新机遇和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催生了诸多风险挑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动能,使其真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就必须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协调好发展与治理的关系,确保数智技术创新发展更加健康安全、可靠可控。
确保数智技术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引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数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需要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效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优势和作用,将数智技术的发展应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优化顶层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制定数智技术发展的总体框架和行动指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以数智技术的价值理性统摄工具理性,既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更要确保技术革新始终服务于国家战略全局和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积极构建和完善技术伦理框架,统筹技术创新与伦理规则,避免陷入“技术异化”陷阱,同时完善法律体系与合规治理,明确数智技术的法律边界,既保障技术创新的活力,又防范技术失控的风险,实现数智技术发展与国家战略、社会伦理、法治文明的契合与同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持续的科技力、源动力。
以数智化转型推动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随着数智技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度嵌入,数智化转型正在重塑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推动治理效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当前,社会治理的数智化转型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治理方式、治理结构和治理效能的全面迭代,突出体现为数智化转型推动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等。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的作用,改进国家治理方式、流程以及形态,形成数智转型与社会治理良性互动,让数智效能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一方面,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通过一体化数据平台和一网统管系统等智慧应用,有效贯通治理层级、整合治理要素,推动向“系统化治理”升级;通过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等数智技术的应用,提升治理主体的认知能力,实现治理方式变革,不断提升科学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进程。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拓展数智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以数据和算法为依托,不断优化决策流程、提升治理效能、降低治理成本,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在数据算法与人文关怀交织、治理效率与服务温度并存、社会秩序与科技革新共生的社会治理图景中,加速迈向“数智治理”新阶段、形成社会治理新范式,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讲师)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