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逻辑起点: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
新时代的中国具体实际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彰显出来,从而要求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把“两个结合”统一起来相互理解,不能割裂:“第一个结合”相对注重一般和特殊、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注重反对教条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注重解决中国的矛盾和问题,进而推进实践走向成功。“第二个结合”相对注重古和今、中和外的辩证关系,注重破除“西方中心论”和“文化虚无主义”,注重解决传统和现代、依附性和主体性的关系问题。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具体实际是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认知水平、结合状况就是什么样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为“一破一立”。
“破”,就是推翻“三座大山”;“立”,就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这样的中国具体实际,其内在要求注重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毛泽东说过,他那个时候读得最多的,是关于《共产党宣言》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方面的书。当然,在这一历史时期,毛泽东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当时中国的具体实际也体现为“一破一立”。
“破”,就是破除资本主义;“立”,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样的中国具体实际,其内在注重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实质上就是关于批判资本主义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学说。在这一历史时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排斥中华传统文化的倾向(如“批林批孔”,也提出过“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的具体实际也可以用“破”和“立”来表达。
“破”,就是打破僵化思想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立”,就是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这样的中国具体实际,要求学习西方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引进外资和科学技术,注重马克思关于现代化和生产力的思想,注重借鉴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和发展理论。这一时期,学术界在一定意义上存在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轻视(遗毒、包袱、阻力等),2002年之后,理论界逐渐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有三大核心内涵。
总体使命任务维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使人民过上美好生活;
历史发展逻辑维度:从物质到制度再到文化,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世界维度:走合作共赢、和平发展道路。
这样的中国具体实际,其内在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鲜明且充分彰显出来:(1)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强则国家强,文化兴则民族兴;(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并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思想资源和文化支撑;(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协和万邦、兼济天下、世界大同、美美与共,这与合作共赢、和平发展在本质上是契合一致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一直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我们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
这里的“现在”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里的“明确”是相对于不明确、不确定而言的。
二、目标旨向:确立、巩固和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现代化是由欧洲和西方开启的。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当中,欧洲和西方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是有评价的。正是基于这方面的成就,产生了欧洲中心主义,欧洲中心主义的进一步拓展,就是西方中心论。黑格尔哲学对西方中心论做过最全面深入细致的哲学论证。基于“西方中心论”,近代西方建构起西方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
西方现代化、西方中心论对中国的冲击和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1840—1921:被动防御性回应。从1840年到1921年,对西方现代化、西方中心论对我们的冲击,我们掀起了一次次的被动防御性的回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第二,出现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第三,理论依附。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改过去被动防御性的回应为积极主动应对,掌握了历史主动,逐渐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现代化框架,致力于确立、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这一点是通过下面8个步骤一步一步实现的。这8个步骤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逻辑严密,构成有机整体。
第一步,走自己的路。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道路问题上的自主性成长。第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道路问题上的内涵式成长。第三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西方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世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西方的现代化有西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式,它是一种类型,它是一种范式,它是新的。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新道路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道路问题上的世界性成长。第四步,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核心观点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既然近代以来西方的知识体系是基于西方中心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那么我们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这是在理论上建构我们的主体性。第五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核、思想芯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最有力的体现。第六步,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它的目标旨向就是巩固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第七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向世界的标识性符号,是这个思想的世界篇,要由21世纪马克思主义来掌握解释这个世界的理论话语权,掌握解释的主体性。第八步,坚定“四个自信”,这是总体主体性的坚实支撑和根本体现。
评论(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