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砺锋:我为何爱读冯至先生的《杜甫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54 次 更新时间:2025-02-25 23:00

进入专题: 冯至   《杜甫传》   杜甫  

莫砺锋 (进入专栏)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已成公论。翻开任何一本后人编选的唐诗选本或古代诗歌选本,杜甫的作品肯定赫然在目。但如果想全面阅读杜诗,一定要注意杜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的写实性。杜诗向称“诗史”,它是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进程的全景式图卷,是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诗人内心所激起的巨大情感波澜的忠实记录。杜诗对诗人自身的生命进程也具有纪实的性质,举凡他的行踪、交游、生活、仕历,都可在杜诗中找到相当细致的叙述。所以,我们读杜诗时绝对不能像西方的“新批评”派所主张的那样,完全抛开诗人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而只对作品文本进行解读。我们应该结合杜甫的生平、结合唐代的历史实际来读杜诗,只有这样才能对其内涵有较准确的理解。

从宋代开始,学者便对杜甫的生平事迹及杜诗的写作背景进行不懈的研究。“千家注杜”的各种注本中,杜诗的编年是最重要的内容。关于杜甫的研究著作中,年谱、传记类著作占有极大的比重,而杜甫传记则更加受到读者的欢迎。现代人撰写的杜甫传记为数甚多,其中不乏名作。但是多数著作或篇幅过繁,或内容过深,不太适合非专业的普通读者。冯至先生的《杜甫传》则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篇幅较为简短,内容则深入浅出,便于普通读者阅读。而且正如冯先生自述:“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关于一些个别问题,有的采用了过去的和现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结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给以初步的分析或解决。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和论据所累,不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我曾多次细读此书,我觉得冯先生完全实现了他的自定凡例,我还认为这是当代学者撰写普及读物的最佳态度与方法。所以我建议读者朋友在开始全面阅读杜诗之前,最好先读冯至先生的《杜甫传》。

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其必要条件是作者的学养见识与文字功底。冯至先生在这些方面都具有优势,他既是学贯中西的优秀学者,又是成就卓著的杰出诗人。这些情况人所共知,不用多说。我想稍作申述的是优秀传记作品的另一重要条件,就是作者对传主具有深刻理解与深厚同情。法国的罗曼·罗兰是世界闻名的传记作家,他的《名人传》分别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美术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三位传主为追求真善美而历经苦难不改初衷的心路历程。《名人传》感动了千百万读者,其主要原因是作者先受到三位传主的强烈感动,故落笔之际皆带感情。冯至先生撰写《杜甫传》,也有同样的感情基础。杜诗是产生于艰难时世的一代史诗,是“赋到沧桑句便工”的创作范例,它格外能感动身经磨难的后代读者。北宋靖康之乱后,爱国名臣李纲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中说:“平时读之,未见其工。迨亲更兵火丧乱之后,诵其诗如出乎其时,犁然有当于人心。”匆匆南奔的诗人陈与义则在逃难途中诉说:“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南宋亡后,流落北方的汪元量在《草地寒甚毡帐中读杜诗》中说:“少年读杜诗,颇厌其枯槁。斯时熟读之,始知句句好。”身陷大都牢狱的文天祥则作《集杜诗》二百首,且在自序中称:“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予所集杜诗,自予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冯至先生也是如此,1938年他因日寇侵略而逃往昆明,途中作诗说:“携妻抱女流离日,始信少陵字字真!”他在西南联大时作《杜甫和我们的时代》说:“觉得杜甫不只是唐代人民的喉舌,并且好像也是我们现代人民的喉舌。”《杜甫传》虽然动笔于1951年,但他对杜甫的热爱之情依然流淌在字里行间。我相信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杜甫传》时一定会受到冯至先生的感染,从而更加热爱杜甫。认真阅读《杜甫传》后,你就会知道杜甫确实配得上后代读者献上的万瓣心香!

我与冯至《杜甫传》还有一层特殊的亲密关系。1991年,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约请我撰写《杜甫评传》。这是学校交下来的任务,而且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一种,它的写法必然会与其他杜甫评传有所不同,我便接受了任务。我不敢说我的《杜甫评传》在学术上有多大创新,但至少我为此书付出了大量心血。当时找不到一张现成的《杜甫行踪示意图》,从未涉及地图绘制的我便自己动手绘制。我找来一张半透明的薄纸,覆盖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五册中的第二幅《唐时期全图》上照样描下山川城邑的形状,然后填写古今地名,并画上杜甫行踪的路线。由于原图的政区建制以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为准,有些地名与杜甫行踪的实际年代不符,比如原图上的岐州在杜甫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奔赴行在所时已改称凤翔府,我便改标凤翔。有些小地名如河西、羌村当然是原图所无,我也一一添上。我用了半个多月绘制此图,草稿绘成后又花了一个月的工资请南大地理系的老师帮我植字制版。这幅《杜甫行踪示意图》虽然粗糙,却至今没有取代品。当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9年重印冯至《杜甫传》时,便来信商榷收录此图。我所绘制的地图能收进冯著《杜甫传》,当然是无上的光荣,我便欣然允诺。到了今年,曾为我出版拙著《杜甫十讲》的出版公司也要重版冯著《杜甫传》,故不揣浅陋略述此书之来龙去脉。本文的主要目的便是向广大读者推介我心目中最好的杜甫传记之一,便是冯至先生所著的《杜甫传》!

进入 莫砺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冯至   《杜甫传》   杜甫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92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