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雄:倡导培育公民素养的参与式教学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2 次 更新时间:2025-02-20 23:20

进入专题: 公民素养   参与式教学  

王雄 (进入专栏)  

 

复 刊 号

 

参与看起来很普通, 实际上它首先是一种理念,强调的是所有相关人员对相关事件的介入, 包括决策、规划、实施、质疑、管理、评估、监测,等等。 参与是一种价值 观,是一种对行动的执着,对行动者的尊重。 参与还是一个过程,一个学员在此过程中,自尊、自信和自主行动都 会大为增强, 参与者还必须组成合作团队, 其沟通、协 调、合作的能力也得以锻炼。 在民主政治中,参与可以唤醒公民的主 体 意 识 、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 ,可 以 培 养 公 民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增进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 同,因而,参与式教学是公民教育必然的方式。 但在我国 中小学教育界还很少采用这种方式 。   与 传 统 讲 授 法 相比,参与式教学有以下特点。

 

以学生为中

“以学生为中心”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它遵奉:每一 个人都能发现自己的潜能, 每一个人都能改变自己的命 运。 这里的“人”是“每一个人”,而在我们的教育当中,把 所有的“每一个人”变成了“一个整体的人”,这个时候我 们的教育常常是对着整体讲而不是对着个体讲。 教师管 理课堂有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用整体压制个体,这里 的价值取向是倾向整体或集体,压制个体和自由,因此, 那些成绩不好、不听话的、有自己想法的少数学生大多会 被多数人鄙视,独立思想便在这样的课堂中消失了。

 

复 刊 号

 

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整体和集体利益,便于协调资源和人力,以实现政府的总体目标,个人自然被忽略。 可现在的社会已经转向市场经济,而我们的教育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个体的忽略甚至鄙视在课堂上屡见不鲜。 著名法学家、 政治学家邓正来在阐释哈耶克的思想时指 出,“集体主义”经由将一般性的“理性”观念和“意志”观念偷偷转换成特定的“群体心智”“集体意志”或“主体者意志”这种方式,不仅赋予了那些概念以整体性,甚至还赋予了隐藏在“群体心智”“集体意志”或“主权者意志”背后的某个特定个人意志以正当性,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教师常常用班级集体的整体性压服学生个人,在不经意间维护的是自己的权威,让自己的行为更显得正当。

 

其次,尊重“每一个学生”从哪里开始? 当然是从鼓励学生发 现“自我 ”开 始 。 我们现在的教育当中很少有 “自我”,传统文化当中也非常缺失“自我”的建构。我们说要有健康的人格,健康的人格从哪里开始? 应该从接纳自我、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开始,每一个人只有发现自己的优点 ,发现自己的不足 ,才能为自己的未来确定好 方向。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能和别人去合作。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这应该成为我们作为人的 信条 ,是教师帮助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建构自己思想的基石。 在课堂上,教师所作的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不断提醒他反 思自己所言 、所思 ,是否表达清晰,是否围绕问题,是否是自己所理解的。 同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自己的概念体系提供各种材料,并指导他们分析不同概念界定的基础是否合理。

复 次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 “情 感 和 态 度 ”,可 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 情感和态度是非常个性化的,它从每个人的感受出发,而不是从理性出发。 参与式教学为学生创设各种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这种表达没有对和错,只有学生主体的自我感受和相关的思考。 比如在看了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或图片之后, 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这是非常个性化的问题,每个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并思考自己的理由,有可能连理由也没有,这也没关系,关键是每个人都有在组内或全班表达的机会。

以学生为中心,应该尊重的是个体的情感和思想, 这不是口号,不是说教,也不是无法兑现的承诺,而是我 们作为教师可以去实施的方法。

教师是学生探索的促进者

在参与式课堂上,教师应当摒弃说教,放弃灌输。 教 师的身份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学生形成独立思想 的助产士。 《道德经》有“太上,下知有之。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整理

自己的思 想 ,提出自己的问题 ,为 他 们 讨 论 或 表 达 提 供 机会,当学生独立的思想形成之后 ,他 会 认 为 ,书 本 、教师都不是权威, 这是我自己努力的结果。 “教是为了不 教”在这里能够得到真正实现。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需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表达的机会。 但是,最难做的是,学生说错了不直接指出来,而是通过他自己的反思或者同伴讨论来更正。 对于那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需要等待, 也需要在等待的同时给予指导。对于那些总是能够回答 正确或者表现颇佳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他们去帮助同组的同学。 作为促进者的教师需要密切关注不同小组的优 劣,及时调整自己所站的位置,以及适当给予弱势群体更 多的机会和指导。 因此,参与式教学本身就是在微观层面 解决教育均衡问题的一种方式,教师永远站在台下,做鼓励者、提问者、回应者、指导者和提示者。 如此,学生才能 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时因人组合多种教学方式

参与式教学有多种教学方式:谈话、小组讨论,手工、 绘画、游戏,影像剧场、冥想、竞赛、反思、简报,等等,因为人 类历史社会的复杂性,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并调动学生的多 种智能,为其体验和探索打下基础。 教师有了基本的讲解 技能后,需要掌握目标定位、设计、观察、评估、指导、平衡、 质疑、分享、调控等具体的技能。 因此,参与式教学非常有 趣,它为学生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有了直接体验的 机会,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并从经验中学习。

尽管参与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 看起来也很专业, 但是,参与式教学倡导在 “做 中 学 ”,也 就 是 教 师 应 该 教 学生敢于尝试,敢于表现。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从一 些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游戏开始,这些游戏可能只是为了 让学生放松心情,为后面的深入讨论或者表达奠定情感 的基础;也可能其中 深藏着一种意义 ,让学生通过反思 来深入体会或探索相关问题。 前一种游戏常常称为“破 冰游戏”,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社会心理学,指的是人与人 相处并不那么容易,特别是不太熟的人之间常常会有隔阂,就像厚厚的冰一样。 游戏的作用就是用活动和交流 融化隔阂, 帮助腼腆或害羞的人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 后一种则是主题游戏,顾名思义,其中有一个主题,如社 会理解、相互合作、解决冲突,等等。 其内涵较深,用游戏 便于参与者体会特殊的情境,寻求解困的方法。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5期

进入 王雄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公民素养   参与式教学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97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