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古典文明的现代意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39 次 更新时间:2024-11-26 22:46

进入专题: 古典学  

李发  

 

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内涵丰富,意义深远。这里仅就贺信所指出的“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谈谈我的一点浅见。

古典文明灿若星河

古典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先秦、印度、西亚等地的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几个重要文明体系。它们各自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政治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卫礼贤(Richard Wilhelm)在《中国哲学导论》中说:“我们发现,在公元前6世纪到前5世纪之交,一波精神生产力的浪潮席卷整个地球,让沉睡在无意识中的世界观财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为个人所用。也正是这股浪潮,在希腊文化领域中让自然哲学焕发出勃勃生机,把以色列人的先知主义推进到带宗教感情的个人主义之上,使佛教开辟出一片对世界的新思考,并且最终在中国迎来了伟大哲学家的时代。”雅斯贝尔斯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称这一时期为“轴心时代”,并称这个时代“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古希腊文明在政治上确立了民主政治的典范,通过一系列改革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进步;在文学上,产生了《伊里亚特》《奥德赛》等经典史诗及《伊索寓言》,悲剧与喜剧亦达到高峰;史学方面,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等史学家的作品为后世提供了宝贵历史资料;艺术领域,古希腊建筑精美绝伦,帕特农神庙和伊列克提翁神庙等建筑成为瑰宝,瓶画艺术亦超凡脱俗;宗教上,奥林匹亚神系影响深远,丰富了人们精神世界并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哲学方面,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之源,从萨摩斯的泰勒斯到雅典的亚里士多德,哲学家们的思想深邃,历久弥新;科技上,古希腊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成就显著,产生出一大批惊世之论。

中国先秦时期的文明成就辉煌灿烂,主要包括文化、科技、制度等多个方面。在文化上,涌现出了《诗》《书》《礼》《易》《春秋》等经典著作,以及《楚辞》等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形成了儒、道、法、墨等学派,百家争鸣,盛况空前。在科技方面,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体系,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古代印度在轴心时代的文明成就主要体现在文学、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比如创作了《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不朽史诗,创立了佛教,形成了相当于当代逻辑学的“因明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计数法。

古代西亚在轴心时代的文明成就主要体现为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发明了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字母文字,编制了太阴历,并发明了七天一星期制度,这些成就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此外,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的古埃及也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其最辉煌时代远早于“轴心时代”。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主要包括发展出完整的象形文字系统,建造了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等壮丽建筑,制定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并创造了独特的木乃伊制作技术,这些成就共同构成了古埃及文明的壮丽篇章。

上述世界各地的古典文明如同璀璨星辰,各自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们不仅代表了各自时代的智慧与成就,更以独特的思想、艺术、科技和社会制度,为世界文明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古典文明滋养和启迪后世

古典文明以其深邃的智慧、丰富的艺术成就与卓越的科技发明,为后世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实践指南,滋养了人类的文化底蕴,启迪了无数思想创新与制度发展。

古希腊文明以其独特的哲学思想闻名于世,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思想,至今仍对西方哲学乃至世界哲学产生着深远影响。古罗马文明则在法律、建筑、军事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其法律体系成为现代法律制度的基石之一。在政治方面,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和古罗马的行省制度、共和制度以及法律体系,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尤其是罗马法成为西方法律体系的基石。在文化方面,古希腊的哲学、艺术、文学和科学成就,以及古罗马的建筑、工程和文学贡献,为后世的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同时,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大量词汇也影响了欧洲语言的发展。在教育方面,罗马人发扬了希腊人的学园教育,创造了健全的教育体制,这一体制一直延续至今。可以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重要源头和基石。

中国古典文明则以其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制度、文学艺术等著称。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战国之际盛行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气”等概念是当时人们认识自然和人自身的重要思维利器,历经两千余年,至今依然影响着中国人的基本认知。夏商周三代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构建稳定统治秩序、塑造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对后世礼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尚书》作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春秋》作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其“春秋笔法”和伦理教化闻名于世,无疑都对后世史书编纂产生了重要影响。可贵的是,汉字及其书写的文献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人的智慧,而且塑造了何以为中国的文化基因,更是影响中国人形成重形象轻抽象、重综合轻分析、可意会而难言传的思维定式。

印度古文明则以佛教、印度教等宗教文化为特色,其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等也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的慈悲为怀、因果报应等教义,不仅影响了中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亚洲地区的宗教信仰,也对西方哲学、文学等领域产生了启示作用。古印度发明的数字计数法,经阿拉伯传遍了东西方,即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影响了每一个人。

古代以色列人的文明成就亦对后世影响深远。犹太教不仅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提供了宗教基础,还深刻影响了西方道德与法律体系,浸润于西方文明的政治、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领域。

总之,世界古典文明对后世的滋养和启迪体现在多个方面。

思想启迪。古典文明中的哲学思想、宗教教义等,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推动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儒家的仁爱之道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更在后世被不断阐释和发展,成为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

艺术影响。古典文明中的艺术作品,如古希腊的雕塑、古罗马的建筑、中国先秦的青铜器、印度古文明的壁画等,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古典文明的审美追求,更为后世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科技推动。古典文明在科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古希腊的几何学、天文学等,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则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在当时具有实用价值,更在后世被广泛应用和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社会制度借鉴。古典文明中的社会制度,如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体系等,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些制度不仅在当时具有先进性,更在后世被不断借鉴和完善,成为现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典学的现代意义

古典学作为研究古典文明的学科,其现代意义不仅在于对古典文明的深入研究和传承,更在于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具体来说,古典学的现代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对古典文明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古典文明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通过对古典文明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古典学作为研究不同古典文明的学科,具有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不同古典文明的研究和比较,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提供智慧借鉴。古典文明中的智慧和价值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如,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儒家的仁爱之道等,都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智慧借鉴。通过对古典文明的学习和借鉴,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当代问题,从而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

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古典学作为研究古典文明的学科,具有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古典文明的研究和传承,可以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古典文明的创新和发展,可以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这种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召开,不仅是对古典文明的一次致敬,更是对古典学在现代社会中重要意义的深刻反思。古典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的智慧与价值对于解决当代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古典学的研究和传承,挖掘古典文明的现代价值,为构建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继续推动古典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古典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将古典学的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为现代社会提供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智慧借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古典文明的智慧与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副主任、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进入专题: 古典学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历史学 > 史学理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958.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