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鹰: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8 次 更新时间:2024-07-15 06:03

进入专题: 乡村产业振兴  

杜鹰 (进入专栏)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新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根基。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范围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8年,全国调减非优势区水稻800多万亩、玉米400多万亩,粮改饲面积达到143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过3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新技术研发推广能力显著增强,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新趋向。

着力延伸农业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各地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物流、储运、批发,打通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质量效率持续改善,增强了农业整体竞争力。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近8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300万,农产品加工增加值与农业增加值之比从2012年的2.0:1提高到2.3:1,反过来又带动了种养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拓展农业多种功能,积极发展新业态。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新亮点。农村电商快速发展。2018年,农村电商超过980万家,带动就业2800万人,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交易额2305亿元,同比增加33.8%。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乡村价值被重新审视,乡村旅游方兴未艾,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产业集聚发展增长点。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必要载体。各地把发展乡村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切实加强空间布局规划引导,吸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集中,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还带动了生产生活服务业和新业态的发展。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乡村产业振兴生力军。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主体力量。各地努力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目前,全国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0多万家,其中,家庭农场40多万户,平均经营规模170亩;农民合作社187万家,入社农户1.1亿户;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9万家,销售收入9.2万亿元,带动了1.26亿农户,在建设现代农业农村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

乡村产业振兴任重道远。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措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乡村产业振兴不断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作者系国务院参事

中国转自: 文汇

进入 杜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乡村产业振兴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34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评论(0)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