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剑军:地缘政治变局 难以逆转中国制造大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025 次 更新时间:2024-05-12 00:02

进入专题: 地缘政治   中国制造  

季剑军  

 

当前地缘政治变局给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诸多危机和挑战,相关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技术、资本和能力等多重风险,在部分领域和环节给我国制造业外循环造成堵点。从短期看,外部竞争的加剧固然会对我国相关制造业发展形成压力和挑战,但也能够迫使企业针对制造业产业链不同环节的风险点,精准实施稳链、固链策略,加快制造业迈向高端化的进程。从长远看,地缘政治变局无法逆转三个大势,即无法逆转全球化大势、无法改变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优势、无法阻碍中国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必然趋势。

1、当前地缘政治变局并未打断我国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比较优势减弱,绿色发展要求迫切。同时,全球制造业格局加速调整,国际产业转移和发展趋势发生重要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高端回流和中低端分流的双重压力,迫切要求我国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中国将制造业定位成

“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力争通过三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不断推动制造业产业迈向高端,制造业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具备体系完备、配套完善、组织协作能力强的优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较为稳固,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当前贸易壁垒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外部冲击下,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并未扭转,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打造自主可控、高度安全供应链的决心,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迈进的步伐不但不会被打断,反而进一步倒逼国内制造业企业加快补短板、锻长板,中国制造强大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更加凸显,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2、地缘政治变局在短期内造成我国制造业外循环不畅

地缘政治变局的确暴露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存在的技术短板等薄弱环节,短期内我国制造业部分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断供”风险加大。近年来美国陆续颁布《国家安全战略》《通胀削减法案》《芯片和科学法案》以及提出印太经济框架等,将我国视为“最重要的地缘政治挑战”,限制有关芯片企业在我国开展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日本也从2023年7月对23类制造芯片的设备和材料实行出口限制,旨在彻底限制向我国的出口。欧盟也逐步禁止使用华为、中兴两家企业所提供的5G网络服务,发布经济安全战略提案,管制对外投资和出口。美国及其盟友一系列“小院高墙”对抗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阻断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路径,部分企业也遇到了一些因供应链运行出现故障甚至断裂而导致运转不畅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出台政策法规将我国企业和科研人员限制在部分产业链创新链之外,关键领域知识技术的外循环也受到阻碍,制造业发展面临游离于全球核心创新网络之外的风险。此外,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格局呈现区域化、本地化、短链化特征,一些跨国公司将我国部分产能转移至周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也加剧了我国制造业产能被动转移的压力。

但与此同时,完善的产业体系和巨大的规模体量也提高了我国制造业抵抗外部风险的韧性水平,不至于因局部环节外循环不畅而造成全局性影响,短期内我国制造业面临的外循环堵点问题也进一步推动企业积极破局自救,加快在短板环节实现创新突破,未来我国制造业也完全可以依靠技术、制度等要素禀赋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一方面,中国制造的质量、品牌、技术优势不断强化,创新长板有望进一步强化。目前,我国在一些高技术制造业产业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正由“跟跑者”向“并跑者”“领跑者”转变。制造业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许多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铁动车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轨道交通设备和通信设备、新能源开发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产能均处于领先地位,在5G、新一代人工智能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领域,与美德日共同居于中心地位。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我国制造业完全可以抢占今后一个时期制造业发展的制高点,在新赛道和重要产业链上建立领先优势来增强产业链安全。另一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拥有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服务等方面仍具有较低成本,因而在中高端产品中的价格优势依然非常明显,依然可以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和产品中保持价格优势,同时,在中高技术产品中形成更加综合的成本优势。

3、地缘政治变局无法逆转三个大势

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化合作与深度渗透同样是大势所趋。随着产品内分工的不断深化,许多产业链已经实现了高度全球化,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掌控所有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只有整合全球资源才能生产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以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也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新的底层驱动力,同时技术的演变也将为经济全球化带来新机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不会出现根本性逆转。并且,全球产业链的构成始终是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的,实现全供应链可控和全产业链安全也并不经济,因此,无论是“脱钩断链”还是“小院高墙”都违背了市场规律,从长期看这种做法不可持续。作为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指标,全球货物贸易也保持了稳定增长,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2年,全球商品贸易占GDP比重达到50.49%,远高于2019年43.91%的平均水平,这也说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实基础没有发生根本性颠覆。

中国制造具有不容忽视的全球竞争优势。我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出的比值逐年上升,并不断朝着高端升级,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也为全球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我国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跻身世界前列,占据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链的关键节点和核心枢纽,很多出色的本土企业凭借不断跃升的创新能力,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活跃主体。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势领域锻长板,持续释放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潜力,制造业将加速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作为全球供应链、需求链的双核心,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势必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更加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从供给端看,中国制造为世界提供稳定供给,给面临诸多风险挑战的全球供应链注入了更多确定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无法回避中国制造。从需求端看,凭借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我国市场空间广阔,纵深不断延展,已经成为各国诸多行业的关键需求节点,必将为提升全球制造业总需求发挥重要作用。并且,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拥有高度的联系性和辐射力,通过积极推进同各国的产能合作,可以带动发展中国家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全球产业链,以中国制造的外循环进一步激活全球制造业产业链的大循环。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进入专题: 地缘政治   中国制造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政治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135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经济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