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
微信扫码订阅 推送实时更新
地缘政治 (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最新文章
- 洪宇 陈帅:“数字冷战”再审视:从互联网地缘政治到地缘政治话语2023-02-28
- 王一晨:亚太不是地缘政治的角斗场2023-02-17
- 李冠群:中国海权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限度和路径2023-02-04
- 余南平:俄乌冲突之后地缘政治变化对全球价值链的冲击和影响2022-12-13
- 简军波:从规范力量到地缘政治力量?——欧盟的身份认知变迁及其挑战2022-12-08
- 胡志勇:警惕日本加入北约相关组织的地缘影响2022-11-28
- 何晓贝:需高度重视地缘政治风险下的中国金融安全2022-11-24
- 简军波:欧洲政治共同体:密特朗的“旧瓶”装了地缘政治“新酒”2022-11-22
- 蓝建学 林铎:中印关系不能沦为美国谋求地缘政治私利的牺牲品2022-09-27
- 崔守军 杨宇: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的地缘政治渊源与地缘战略逻辑2022-09-15
- 胡伟星:俄乌冲突、大国竞争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以地缘政治学2022-09-01
- 郑永年:国际地缘政治急剧变动下的中国经济2022-08-04
- 李汉松:“印太”的全球思想史2022-06-29
- 任琳:“印太经济框架”难掩地缘政治色彩2022-05-31
- 阮炜 寒竹:作为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理论的“新欧亚主义”2022-05-05
- 侯艾君:“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缘构想的当代起源及其再认识2022-05-04
- 乔新生:俄乌战争改变地缘政治关系及国际关系2022-04-14
- 武健:地缘政治引发金融制裁与反制裁博弈的启示2022-04-10
- 张军:地缘政治影响下的发展之路2022-04-01
- 门洪华:中印伙伴关系复杂性的战略分析2021-11-15
- 楼春豪:十字路口的阿富汗与涟漪的地缘政治效应2021-10-16
- 施瓦布等:地缘政治的重构2021-10-14
- 钟飞腾:印太新地缘战略下东盟的地位与选择2021-09-27
- 李自国: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员与命运共同体建设2021-09-19
- 乔新生:欧洲地缘政治关系即将发生变化2021-08-25
- 谢若初 吕耀东:“印太”新地缘战略下日本地位与选择2021-08-09
- 胡志勇:欧盟“印太战略”的地缘影响2021-07-21
- 翟崑:数字全球化的战略博弈态势及中国应对2021-07-05
- 陈向阳:维护中国国土安全与地缘战略利益的三个关键词2021-07-02
- 彭念:地缘政治竞争、战略偏好演变与缅甸对华政策2021-06-29
- 富景筠、钟飞腾:对冲地缘政治风险: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俄欧天然气政治2021-06-29
- 袁家冬: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与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2021-06-27
- 曹世功:剖析美国牵制、离间中韩关系的战略图谋2021-06-20
- 叶成城:地缘政治学的批判与重构: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2021-06-02
- 徐勇:“巨龙入海”:中国海岸城市带与亚欧地缘政治再探讨[1]2021-05-07
- 丁工:中澳关系的问题分析及加强两国合作的政策选择2021-04-27
- 肖军:美国“印太”战略下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解构2021-04-27
- 王元丰:碳中和将重塑地缘政治格局2021-04-20
- 胡志勇:日本版“印太战略”的地缘影响2021-04-05
- 胡志勇:德国出台“印太报告”的地缘影响2021-03-26
- 胡志勇:法国“印太战略”的地缘影响2021-03-26
- 吴怀中:新冠疫情对国际政治和中日关系的影响2021-03-05
- 刘小枫:国之忧患与地缘政治意识2021-02-09
- 夏立平: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双重视角下的美国“印太战略” 2021-02-03
- 赵明昊:疫情背景下美国“印太战略”的进展2021-01-19
- 胡波:拜登政府的南海政策2021-01-15
- 李永全:欧亚地缘政治形势与大国博弈2020-09-11
- 吴征宇:从“心脏地带”到“边缘地带”:斯皮克曼修正麦金德理论的意义2019-12-07
- 张蕴岭:百年大变局下的东北亚2019-11-24
- 阎学通:超越地缘战略思维2019-11-15
- 刘小枫:美国“遏制中国”论的地缘政治学探源2019-10-09
- 雷少华:超越地缘政治-产业政策与大国竞争2019-06-11
- 方旭:豪斯霍弗与“地缘政治学的世界”2019-06-10
- 吴启讷:中国地缘政治处境的转折与琉球的命运 ──从近现代中国面对「2019-05-21
- 成朝庭:“一带一路”Vs.“印太战略”2019-04-30
- 张蕴岭:周边形势评估的方法与判断2019-03-29
- 朱成虎:对中美关系与中国周边外交的一些看法2019-03-29
- 贺凯:美国印太战略实质与中国的制度制衡2019-03-23
- 于洪君: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首要条件2019-02-24
- 蔡翠红:网络地缘政治:中美关系分析的新视角2019-02-19
- 鄢一龙:“一带一路”不是地缘政治扩张2019-01-31
- 吕一民:地缘困境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后期的国运2019-01-20
- 时殷弘:世界现代史上的地缘政治宏观机理及其大国国运效应2019-01-05
- 袁南生:马克思、恩格斯眼中的沙俄地缘战略2019-01-05
- 林利民:朝鲜核问题的战略本质:反扩散还是地缘政治博弈?2019-01-03
- 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当代地缘政治和中美战略竞争的俄罗斯视角2018-12-22
- 方旭:作为政治客体的生命:德国地缘政治学派的一个视角2018-12-18
- 赵欣:国际视域下的中国东北首个约开口岸牛庄(营口)研究2018-12-18
- 林民旺:“印太”的建构与亚洲地缘政治的张力2018-12-16
- 强世功:陆地与海洋——麦金德论地缘政治学与世界帝国的权势转移2018-12-13
- 强世功:陆地与海洋——“空间革命”与世界历史的“麦金德时代”2018-11-15
- 傅正:颠倒了的中心与边缘——地缘政治学的善恶之辨2018-11-15
- 滕建群:三种地缘政治学说与“一带一路”倡议2018-11-12
- 汪晖:作为思想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上)2018-10-04
- 赵萱:隔离墙、土地与房屋:地缘政治与生命政治的交互2018-09-30
- 郑永年:从陆地走向海洋的中国地缘政治2018-09-22
- 戴维来 王新和:东北亚地区安全治理的困境与出路2018-09-12
- 王维佳:网络与霸权:信息通讯的地缘政治学2018-08-06
- 张禹:地缘政治博弈与国际体系的扩张2018-08-01
- 张文木:北半球三大洲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兼谈大西南的战2018-06-05
- 时殷弘:古今中西地缘政治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启示2018-04-29
- 周乃蓤:俄罗斯面临地缘政治的“百年孤独”2018-04-27
- 杨鹏飞:美俄在中亚的战略利益与地缘政治角逐2018-03-28
- 李理:南海是21世纪地缘政治的主战场——美国“亚太”到“印太”政策2018-03-05
- 孙建中:我国周边地缘政治环境新变化及其应对2017-12-18
- 孙壮志:当前中亚地区安全形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2017-10-25
- 刘德斌:中俄关系与欧亚变局2017-10-09
- 田飞龙:中印洞朗对峙的战略随想2017-09-02
- 张文木:地缘政治的本质及其中国运用2017-08-28
- 卫灵:从地缘政治逻辑看印度的对外战略与策略2017-08-15
- 张文木:印度洋长策:目标20492017-07-17
- 郑永年 刘伯健:朝鲜半岛危机与东亚地缘政治博弈2017-03-20
- 王江雨:地缘政治、国际话语权与国际法上的规则制定权2016-06-13
- 李义虎: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强2016-04-06
- 李义虎:地缘政治在整体上发生变化2016-04-06
- 李义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选择2016-04-06
- 李义虎:欧亚地缘政治新变局2016-04-06
- 李义虎:科索沃战争所带来的国际政治思考2016-04-06
- 李义虎:从海陆二分到海陆统筹——对中国海陆关系的再审视2016-03-11
- 黄达远:18世纪中叶以降的内亚地缘政治与国家建构2016-01-06
- 倪世雄、潜旭明:关于中美关系地缘战略的几点思考2015-12-16
- 倪世雄、潜旭明:新地缘政治与和谐世界2015-12-16
- 林晓光:日印关系的新发展及其对亚洲地缘战略的影响2015-10-22
- 初智勇:俄罗斯对外结盟的目标形成及影响因素2015-09-09
- 王海东:希望、羞辱与恐惧是如何塑造我们这个世界的?2015-07-06
- 王逸舟:“新”地缘政治两论2015-06-19
- 沃尔特·罗素·米德:地缘政治的回归——修正主义者的复仇2015-04-26
- 霍建国:“一带一路”是战略构想不是工程项目2015-03-20
- 邵宇:西藏站在环喜马拉雅经济带风口 2015-03-19
- 连平:全球战略与新常态下人民币汇率对策 2015-02-11
- 朱光耀:世界经济面临重大挑战2015-02-10
- 马小军:2014,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国际战略轮廓呈现2014-12-29
- 王正毅:21世纪中国的地缘发展战略2014-12-07
- 郑永年:地缘政治和民主秩序问题2014-09-30
- 张文木:丝绸之路与中国西域安全2014-03-29
- 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正重新洗牌2014-02-27
- 林宏宇:东亚地缘政治博弈新态2014-01-29
- 吴迪:爱国主义和地缘政治2013-12-30
- 郑永年:中国的陆地地缘政治及其挑战2013-12-25
- 吴迪:张成泽事件和中国地缘政治悲剧2013-12-23
- 胡志勇:中俄印三边关系促进地缘政治多极化2013-12-23
- 郑永年: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及其挑战2013-12-20
- 徐明棋:经济利益与地缘政治的深层次纠结2013-09-13
- 于时语:朝鲜战争和亚太地缘政治2013-08-13
- 王缉思:中国的全球定位与地缘政治战略2013-08-06
- 乔新生: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是否发生变化?2013-05-10
- 张文木:中国地缘政治特点及其变动规律(下)2013-05-06
- 张文木:中国地缘政治的特点及其变动规律(中)2013-05-05
- 张文木:中国地缘政治的特点及其变动规律(上)2013-04-14
- 张文木:“天堂很远,中国却很近”2013-01-25
- 孙兴杰:东亚走向“常人政治”时代2013-01-11
- 中国强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或加剧地缘政治紧张2012-10-06
- 王东:钓鱼岛争端折射东海地缘政治博弈2012-09-11
- 郑永年:边疆、地缘政治和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2012-07-29
- 林利民:未来5—10年亚太地缘政治变局与中国2012-07-26
- 布热津斯基:美国衰落或带来八个地缘政治风险2012-06-09
- 于时语:美国战略“枢轴转向”的亚太地缘政治2012-05-01
- 丁咚:中国周边危险的地缘政治游戏2012-04-26
- 鲍盛钢:普京回归将改变全球地缘政治2012-03-06
- 郑永年:地缘政治大转移和中国外交2012-02-16
- 郑彪:对“日俄联手遏制中国”论的地缘政治分析2011-11-28
- 郑彪:“碳交易”的地缘政治学分析2011-11-22
- 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化石燃料与1580年以来的地缘政治 2011-09-23
- 谭中:中国应带远东关系走出地缘政治怪圈2009-11-02
- 吴非:台在地缘政治中边缘化2009-08-02
- 迈克·哈特 安东尼奥·内格里:策略:地缘政治和各种新联盟2009-03-29
- 龙静:变动的地缘政治与中东欧地区2008-07-31
- 白小川:地缘政治的复兴抑或终结?——在非洲的三边合作2008-07-29
- 张文木:美国东亚地缘战略:底线和极限2007-09-06
- 张文木:欧美地缘政治力量的消长规律及其对中国崛起的启示2007-08-16
- 张文木:欧美地缘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2007-04-11
- 冯绍雷:新世纪以来的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的外交选择2005-07-15
- 审视911——中国国民应学到什么2001-10-08
- 冯绍雷:伊拉克战争与地缘政治的复归2003-07-16
- 叶自成:北约东扩与美俄中的地缘政治200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