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德:目前乡村振兴中几个怪现象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243 次 更新时间:2023-10-10 23:25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张孝德  

自从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之后,乡村振兴轰轰烈烈开展着。但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在这个热热闹闹中,有三个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村干部不急,政府急。自从实施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振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地方政府的管理重心大幅度向乡村工作倾斜,这对于底层的乡村而言是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我们发现,虽然自上而下的各级政府开会、出文件、定方案搞的很热,但处在第一线的大部分乡村干部却是不温不火,没有跟着热起来。为什么会如此,深究起来,可能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村干部对于乡村振兴尚缺乏动力和信心。对于乡村存在的诸多问题,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虽然自上而下出台的各种文件,彰显了政府对乡村振兴高度重视和决心,但这些重大政策与他们面临的问题尚未挂钩、在尚未给他们带来感受的效果之前,他们的态度就是观望和被动接受。况且许多出台的许多东西不能落地,使他们找不到感觉,让心动起来,主动地参加到乡村振兴中来。

其次,目前出台的乡村振兴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许多做法,主要是惠及少数示范村、典型村的振兴,由于缺乏对大部分乡村具有普惠的政策,由此导致大部分村干部觉得这些与己无关,对于乡村振兴是隔岸观火,雾里看花,没有足够吸引力让他们主动参加。

再次,最近几年,围绕乡村振兴搞的自上而下搞的运动式的那些事情,与乡村的真实需求不挂钩。如最近几年搞的轰轰烈烈的乡村厕所革命,乡村环境整治、乡村垃圾治理、乡村秸秆处理等,这些事从宏观上看很重要,但从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看,在村干部的心目中,只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不是与本村需求与利益能挂钩的事。

二是农民不急,专家急。在从振兴中,对参与热度高的另一个群体,就是最近几年,蜂拥而至的专门们。打开各种媒体和网站,频繁举行的各种论坛与会议,充满了专家们关于乡村振兴的各种观点、思想和主意。但在如此大量的信息中,唯独听不到农民的声音,看不到农民的身影。我们看到的诸多文章,发现很少是深入农村调研的文章,大都是专家的个人的高见。

目前之所以会出现,农民不急,专家急现象,我们发现专家急的不是农民之所急。有一些专家着急的是如何拿到课题经费,而不是真正急农村所急的研究。许多研究内容与乡村、农民这个概念有关,其研究符合理论的逻辑和标准,而与真实乡村和农民关心解决问题没有多大关系。

此外,最关键的是还有许多专家研究,压根就不是站在农民、农村立场研究乡村问题。而是站在资本的视角和企业的立场,甚至是所谓国际化的视角(其实是西方化视角),来讨论如何推动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中,推动做大做强的大规模农业等。这些研究背后的逻辑,是按照如何让农场替代农户、如何让农民变成农业工人、如何让乡村变成公司、如何让资本进村,农民出村的思路进行。如果中国乡村振兴,按照这个方向进行,那么乡村振兴之路将是一条去农民、去乡村,甚至会趋向西方式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条路不是农民想要的走的路。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理论在目前的乡村振兴,还是很有市场。因为所有的这些理论背后,都有一个响亮叫法,是现代化的。习近平主席在许多场合,一直讲,希望专家们要把论文写下田野大地上,应该也是针对这种现象所讲的。

三是农民不急,企业急。乡村振兴实施以来,随着鼓励社会资本进村政策的实施,也出现了农民不急,企业急的另一个现象。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本来是一件好事,应该是农民欢迎的事,但我们看的现实似乎并不是这样,而是农民不急,企业急。不可否认,有一些企业是有情怀的,希望为农民和乡村做贡献,即使如此,农民在没有得到是真金白银之前,不会轻易动心相信你。何况涉农的大批企业,是按照资本的逻辑,为了获利而来,对此农民更是采取警觉、怀疑的态度。企业讲效率和速度,农民求稳妥,由此形成的反差,只能是农民冷,企业的热。

上述现象,说怪也不怪,如此强大的乡村振兴战略之举,对于长期以来,生活在相对封闭、务实、求稳定环境中农民而言,有一个认识与接受的过程。所以农民不急,恰恰是告知我们,乡村振兴是一件长期的大事,需要慢慢加温,我们的乡村振兴的政策与力度,要与农民接受的程度相匹配。这个现象,是提示参与乡村振兴的政府、企业和专家们,要深入到农村进行调研,要真正从农民与农村的真实需、迫切需要解决真实问题出发,来确定于其相匹配的做法与速度。

此外,这个现象之所以称其为怪现象,是因为,我们也发现此现象也有其不符合常态的地方。因为从这现象中,需要追问一下,乡村振兴已经过去五年多了,为什么作为乡村振兴主体的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的村干部,一直没有热起来,心没有动起来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他们态度是观望、消极,甚至还有诸多抱怨。这就需要我们反思,关于乡村振兴的许多政策与制度的有效性了。这说明目前我们许多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制度、政策与办法,未能激活农民与村干部的内生动力,或者说,我们诸多所谓高端的规划设计中,压根没有把他们作为主体、主人来看待,其中隐藏许多设计者的自己的自私与利益。

总之,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目前的乡村振兴机制、制度缺乏激活内生的功能,是沿着是外生性方向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期,毛泽东曾发布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这篇文章毛主席讲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今天的乡村振兴,是否也需要讨论与回答这个问题,谁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主人、谁是乡村振兴的领导者、服务者、推动者,这个问题也中国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需要我们关注研究。

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转自:顶端新闻

    进入专题: 乡村振兴战略  

本文责编:chendongdo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农业与资源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56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