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儒藏》总序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427 次 更新时间:2023-10-04 16:00

进入专题: 儒藏  

汤一介 (进入专栏)  

 

汤一介先生的《儒藏》总序撰写于2006年,今收录于2023年4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儒藏〉精华编卷首》。该文系统阐发了汤先生对《儒藏》编纂价值、意义的深远思考,体现出汤先生晚年倾力编修《儒藏》,传承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宏阔立意和使命感、责任感。值此汤先生逝世九周年之际,特刊发此文,以飨读者,共同缅怀追忆汤一介先生。

 

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儒家、道家(道教)、佛教曾对我们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它们的思想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历代中华儿女都曾自觉地传承和更新着这个思想文化传统,使我们的国家得以克服重重困难而不断前进。今天,重新回顾我们这个民族思想文化的根源以及其不断发展着的历史,必将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伟大复兴发挥重大作用。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并称,可是千百年来,我国有《佛藏》、《道藏》,而没有《儒藏》,始终没有把儒家思想文化的经典、文献集大成地编辑成一个系统,这不仅与儒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极不相称,更不能满足传统文化整理和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需要。从经典的系统看,儒家所传承的“六经”,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精华;而孔子开创的儒家,与先秦其他各家的最大不同,就是儒家始终以自觉传承“六经”为己任,“六经”所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正是通过和依赖儒家的世代努力而传承至今。历代儒家学者对《尚书》、《诗经》、《易经》、《春秋》等经典的不断整理、解释和对其中思想文化的推衍与发展,构成了儒家典籍体系的主要内容。由此可见,就经典的根源来说,与根源于印度的佛教和后起的道教不同,儒家的典籍体系不是某一宗教的经典,而是中华文明的经典。

由于儒家具有如此深远的文化根源、积极入世的实践精神、深厚的历史感、文化感、道德感和传承思想文化上的自觉努力,不仅使得主政者无不重视儒家的政治――文化功能,而且也使得儒家的价值观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价值观的主体。儒家“崇德贵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亲”的伦理文化、“文质彬彬”的礼乐文化、“远神近人”的人本取向,已渗透到中国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儒家哲学强调阴阳互补、和谐与永久变易以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成为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基础。儒家的价值理念,不仅通过个体表现为强烈的道德主义、积极的社会关怀、稳健的中庸精神、严肃的自我修养,而且也表现为人道主义、理性态度、重视传统的整体性格。这一切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伦理、哲学、宗教、科技、医药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历史地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中国古代文化又是“轴心时代”几大文明之一,而儒家是轴心期中国思想的重要成分。历史学家早已指出,“轴心时代”的思想传统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而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新的飞跃无不通过对轴心期的回顾而实现,并被它重新点燃。在踏入新千年之际,世界思想界已出现对于“新的轴心时代”的呼唤,这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对古代思想智能的温习与发掘,以响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儒家文化无疑定会对我们多元一体的伟大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安定、团结、诚信社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为当今人类社会和平共处、共同发展、道德提升、环境保护诸多方面提供极其有意义的思想文化资源。

历史上虽无以《儒藏》名书的事实,但历代王朝都有过汇编儒家经典的举措。如唐代的《五经正义》、宋代的《十三经》、明代的《四书大全》、清代的《皇清经解》和《十三经注疏》等等,尤其是清朝编纂的《四库全书》,收入了不少儒家文献。明、清两代都有学者提出编纂《儒藏》的建议,终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近世以来,众多儒家典籍的影印本,包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续修四库全书》和《中华再造善本》等等的出版,儒家文献的出土以及许多古籍的校点本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编纂《儒藏》打下基础。

《诗·大雅·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为了传承和更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把儒家经典及其各个时代的注疏,把历代儒家学者的著述,把体现儒家思想的各种文献,编辑成一部儒家思想文化的大文库《儒藏》,无疑将使我们可以更系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文化根基,为当今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有着历史、现实和理论上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必将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使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得以利用中国文化的资源而更加丰富多彩,实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共荣。

2006年4月

(本文录自《〈儒藏〉精华编卷首》,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

进入 汤一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儒藏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哲学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642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