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怀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306 次 更新时间:2023-08-23 00:04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胡怀国  

 

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体现了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时代内涵。

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国发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我国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明确指出“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强调“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其基本依据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并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指出的是,新时代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又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也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必须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了系统阐述,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按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而社会生产力水平则是满足人民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必须是能够“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发展。事实上,正是依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论断,并强调“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们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特别是通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有机统一。

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如果说社会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则规定了发展的性质。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仅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影响因素,还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发展的性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更为准确地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这就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深刻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就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我国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解决好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有机统一,不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而且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原则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是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为深刻地认识、更为准确地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不仅是我国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还是应对各种机遇和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22日头版

    进入专题: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557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