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微东: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9379 次 更新时间:2024-02-23 22:36

进入专题: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张微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及深厚文化底蕴,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中国式现代化在何种意义上是“中国式”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又源自何处?这些问题的提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存在根基的追问,也是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总结起来有很多方面,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层的根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规范的集合,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它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脉,赋予了鲜明的文化内涵。如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就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的“民为邦本”、“均富”、“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思想理念深刻联结。

从宏观历史视角看,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也可以发见这一深刻逻辑。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与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自近代中国卷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以来,就始终萦绕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找到的一条道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起中国人的精神命脉,从而使这一道路真正是具有中国特色,扎根中国大地且行之有效的现代化道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当然,我们也决不能陷入文化决定论,文化因素对现代化道路选择的影响,要视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定。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且连续的文化大国,现代化道路决不可丢掉传统文化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动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也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事业,更加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来引领推动。在众多精神动力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最深层的精神动力。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进程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家国情怀、道德律令、精神旨趣,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断从内心深处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奋勇前行。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极为强烈的自我批判、革新突破的精神气质、“达变求新”的思想理念就为中国人注入了勇于革故鼎新的思想潜质,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伟大的创造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和扬弃西方现代化的文化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解答西方现代化危机和人类总体性困境的思想智慧,是中国式现代化超越和扬弃西方现代化的文化要素。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这里蕴含的深刻逻辑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源于与西方文明异质的东方文明,完全可以贡献自己思想智慧来解决人类难题。值得注意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前现代的文化与后现代的某种联系,也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解决人类难题的深刻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性文化,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中,在前现代与后现代历史贯通中,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自身的思想智慧,展现出永不褪色的价值。这正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超越和扬弃西方现代化的重要逻辑。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使其发挥滋养和助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作用。

(作者: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微东)

    进入专题: 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74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人民论坛,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