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峰宇: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与方法论原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410 次 更新时间:2023-07-01 22:38

进入专题: 问题意识  

臧峰宇  

 

摘 要: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体现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解答,深刻展现哲学实践能力的明证,要深入理解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把握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在实践中运用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坚持问题导向;时代内涵;问题意识;理论创新;方法论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问题,对时代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中。以强烈的问题意识观察时代,将现实的世界和实践活动中的个人作为出发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做出符合时代精神的哲学解答,深刻展现哲学实践能力的明证,要深入理解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把握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在实践中运用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

问题由矛盾构成,以对立统一的方式存在,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人们面对的主要困难不是答案,而是如何更好地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体现为实践的前提性思考,任何在内容上是正当的因而也是合理的问题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都是经过人们充分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而切实把握的。我们在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时,要坚持问题导向,洞察可能构成复杂问题的矛盾,明确其内在根据和时代特质。

坚持问题导向,要以发现问题为前提,善于把握新情况及其发展趋势。敏于发现问题,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发展趋向,阐明问题的质的多样性以及由一种质转变为他种质的现象,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要求。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发现问题就要确认事物的矛盾,就要把握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就要理解思想的直接对象性存在。

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出现,很多是为人们所不熟悉的新问题,也有一些是体现为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在理论研究中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发现和提出的新问题往往是伴随新情况的出现而产生的,也可能是因老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而转化的,新问题和老问题有时交织在一起。只要洞察到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实际存在及其表现形式,以新的角度创造性地审视老问题,就能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实际体现为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把握在事物发展变化中起作用的各种因素。

明确的问题是历史的具体的,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问题的演变往往体现为特殊的问题拓展为普遍的问题,体现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世界上每天不断产生各种问题,人们也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动时代进步。善于发现问题,既要把握问题的普遍性和连续性,也要在时代发展中把握问题的具体性和特殊性;既要深入解析现实生活中提出的新问题,也要在解析新问题的过程中回答老问题。之所以将发现问题视为思想的对象性存在,是因为其体现了哲学敏锐的判断力,反映了面向实践的主客体关系。应当从中深刻认识到,构成问题的各方面因素是互为条件的,相对立的方面既相互依赖和贯通,又相互排斥或斗争,因而体现为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存于事物发展过程中,尖锐的问题往往体现为对抗性矛盾。消除对抗性矛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斗争对解决对抗性矛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研究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体现的诸多方面及其同一性和斗争性问题,要了解具体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研究哪些是体制机制弊端造成的问题,哪些是责任不实造成的问题,哪些是条件尚不具备而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作整体性、综合性分析,既透彻指明具体矛盾的个别特征,又兼顾各种矛盾变化发展的一般状态。要深刻认识到,矛盾对立面相互转化体现为相反相成,“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在特殊性中存在着普遍性,在个性中存在着共性。”只有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与内在的规律性,在实践中具体解决不同的矛盾。

坚持问题导向,要善于把握问题的本质,把握由以确定的问题演变的过程。这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研究问题产生的条件,研究其中的内在关系,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见解。矛盾各方面具有不平衡性,主要矛盾是对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问题的本质往往是由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认识到问题总是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得到解决的。在问题演变过程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由问题内部矛盾各方面斗争的力量变化决定的,由此造成问题的本质发生变化,即实现了事物的新陈代谢或推陈出新,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把握问题的本质,就要善于抓住重点。正如毛泽东所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万千的学问家和实行家,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找不到中心,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研究问题必须将现象看作入门的向导,一待入门便要把握问题的实质,从而灵活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矛盾通常体现在不同利益所有者之间,社会矛盾和问题归根结底是与人们的利益纠缠在一起的,因而要善于分析人们的利益关系。解决矛盾和问题,必须具体分析利益关系格局,认识到利益差别是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深入研究各种问题中的矛盾双方,深入研究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差距、利益关切和利益冲突,由此形成协调利益关系的策略,找到解决矛盾的关键要素,调整多样化、多层次、多时段的利益关系,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握事物的实质,必须充分考虑影响事物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各种因素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找准其中的关键环节,无此不足以解决具体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认识到,社会基本矛盾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在面对问题和矛盾的变化中也将不断深化,进而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矛盾的要径。构成问题的各种矛盾和矛盾各方面具有特殊性,矛盾各方面力量具有不平衡性。平衡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当新问题产生并不断发展,“平衡就被矛盾的斗争所打破了,这种统一就变化了,平衡成为不平衡,统一成为不统一……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我们要善于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把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和联系,充分认识在矛盾中呈现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坚持问题导向,就要以唯物辩证法研究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将问题意识转换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哲学研究要关注现实中的问题,“哲学中的问题只有来自问题中的哲学,才是有生命力有现实性的哲学问题”,要“立足现实,以我们正在做的问题为中心,把问题中的哲学变为哲学中的问题”。问题是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因而必须在时代境遇中精准地判断问题的由来与走向。只要在现实生活中聚焦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实质,就能找到答案。纵观哲学发展史,一切哲学经典文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深入研究和思考时代问题的结果。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问题表现形式,以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思考,既要看局部,又要看全局;既要科学统筹、优先解决急难险重问题,也要注意总结和反思有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由此不断深化基于实践的理论研究,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

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据,是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关键,矛盾普遍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惟有面对问题并不断探索解决矛盾的现实方案,才能使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得到历史的、具体的解决。对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分析要一分为二,要有整体的、实践的和发展的观念。只有将问题视为一个有机体,充分把握问题的由来、现状和发展态势,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问题的本质。要不断适应时与势的变化,在研究和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过程中转变观念,符合客观实际,做到实事求是,把握问题的实质及其转化的现实特征。

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践表明,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开创新局面,才能切实把握问题产生与转化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历史主动精神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二、问题意识与理论创新的生长点

理论研究必须回答时代问题,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使理论创新体现时代的印记。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回应时代需要,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激发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内生动力。回应时代发展的内在需要,运用科学思想方法解析复杂而深刻的现实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理论创新。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始于问题,问题要在实践中得到解决,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没有止境,与实践创新互动的理论创新因而也体现为没有止境的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析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要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深入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努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正是因为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不断变化的特点,更好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做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重要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而成为突出的问题。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秉持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大实际,分析和解决我们时代的现实问题,更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实现理论创新,基于我们时代伟大的社会变革,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创造性运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这就要以实践的观点研究时代的问题,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在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内在逻辑,在守正创新的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研究具体问题所体现的现象与本质、特殊与普遍、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使理论创新体现为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涌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艰难程度远超以往,难以凭老经验、老办法应对和解决。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做有问题意识的独立思考,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和能力上的差距,通过学有所获而做到行有所成。从研究问题开始推动理论创新,在理论创新中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这就要带着问题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长期不懈的自觉和深入的学习,形成做好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政治素养,补充做好实际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深入研究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并在“熟知”中探究“真知”。真正体现时代内涵的理论创新不仅反映哲学的真理性特征,而且展现哲学的现实功能。一经在深入研究中得出科学结论,就用于精准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的显著特征。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和思想观念变化带来的复杂问题,防控可能迟滞或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全局性风险,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问题和时代问题之“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创造。

研究问题要有总体性的全局观念,要对各种矛盾作有联系的综合分析,看到每个问题的细节中都体现着因果关系,要在关系域中考察事物的发展变化,解决其中存在的各种矛盾。构成问题的矛盾总是不断出现,又不断得到解决。从量变和质变的角度考察矛盾的运动变化和我们解决矛盾的过程,就会发现,量变反映了矛盾的发展过程,是逐渐的、连续性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体现了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解决矛盾和问题要有过程思维,要从事物相对静止的状态中发现问题产生的迹象,发现事物渐进过程中断的原因,把握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适度处理好各种矛盾和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刻认识到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要求,深入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要以大历史观思考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今天,实践创新给理论研究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深刻回答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揭示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和大趋势,通过对矛盾和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解决创造性地改变世界。

研究时代发展中层出不穷的问题,要从我国社会实际出发,处理好调查和研究的关系,不断夯实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创新发展,使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要确认具体问题的时代特征,从根本上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整体,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深入研究我国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反复交换、比较,将零散的、粗浅的认识系统化、深刻化,凝练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正是因为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和“十三个方面成就”指向党领导人民在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必须处理好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了我们党在道路、方向、立场等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战略主动,从形势和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方向,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以中国和时代为关照,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把握从事理论研究和做好实际工作的方法论原则。

三、坚持问题导向的方法论原则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灵活运用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研究只有跟上时代,不断认识问题的实质及其转化的规律性特征,才能实现综合创新。研究和处理在时代发展中产生的复杂深刻的现实问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要体现从事理论研究和做好实际工作的原则高度,也要彰显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以问题意识激发实践创新的力量。

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会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想问题、办事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而敏锐的问题意识体现了人们的认识能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立足时代发展前沿,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破解时代难题,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以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创新探索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力量。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的产生、分析和解决与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要将为什么人的问题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深刻认识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深刻认识到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问策,深刻认识到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坚持人民至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思想和感情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先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生活实际,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和力量。牢牢把握我们事业发展的根本,以“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情怀从事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扎实的具体工作,深刻阐释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以旨在为人民造福的理论追求彰显思想的生命力,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去思考问题,不断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再次,以矛盾分析法正视和破解问题,在矛盾变化与问题更新的过程中呈现新的学术话语。这就要用矛盾的观点观察、研究事物内部各方面及其运动变化,分析利益关系的格局,思考利益主体、利益结构和利益冲突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把握“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等重要关系问题,思考复杂问题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特征。“对待矛盾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直面矛盾,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这样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理论、方法和策略,在全面看问题的同时,透过纷繁复杂的外部现象,具体分析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牵住“牛鼻子”,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将非重点工作提高到使之有助于推动重点工作的高度上来认识,以点带面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

第四,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问题、把握实际,洞察问题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推动任何具体工作取得进展,都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社会永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步。从时代发展的实际出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发现问题的苗头和倾向,从偶然问题中把握内在必然性,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敢于面对迫在眉睫的具体问题。要以自信自立的精神解决中国问题,相信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将矛盾转化为发展的动力。“有好多问题不能用老办法去解决,能否找个新办法?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这就要不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研究解决问题的新举措、新途径、新思路。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客观地、全面地、具体地看问题,避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找到破解问题的主攻方向,将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以钉钉子精神稳扎稳打,使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最后,以系统观念把握问题的实质,努力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善于透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这就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观察和思考问题,根据实际条件,增强预见性、前瞻性,在总体上提出客观准确的观点,做出能够经得起检验的结论。深刻理解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形成合力的方法论要义,要对我们所关注的矛盾了然于胸,深思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现实效应,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谋势而动、顺势而为、应势而变,在解决各方面具体问题中提高工作效能。

综上所述,坚持问题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和方法论特质,是我们从事理论研究和做好实际工作应当秉持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是对矛盾的理性把握,在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必将在实践中解决。面对“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研究新时代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基本方法,做出富有时代精神的哲学解答。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把握坚持问题导向的时代内涵与方法论原则,在面向问题的实践创造中总结规律性认识,不断有效破解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难题,不断提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教授,北京,100872。

本文系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本文刊发于《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

    进入专题: 问题意识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41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