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民营企业的未来要靠高质量发展来创造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03 次 更新时间:2023-05-20 17:34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刘尚希 (进入专栏)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战略的需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高质量发展最终体现为竞争力,是国际竞争的底气。没有高质量,国际竞争就没有底气,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国家在大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的一个重要抓手。

高质量发展,既可以从物的角度理解,也可以从人的角度理解。从人类文明来看,高质量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人民美好生活的体现。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靠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和生态环境。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依赖于高质量发展。

从物的角度来看,我们一般理解为科学技术,高技术可能带来高质量,作为前提条件,高质量就实现了有形态的物质基础,而物的发展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最终要落到人力资本的积累。我们过去讲“人口红利”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从去年人口呈现的负增长态势来看,现有的人口数量“红利”已经消失,必须依靠人口的质量“红利”来实现发展,通过促进人口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提升。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本积累比物质资本积累更重要,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

人的高质量发展既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又是我们继续发展的目的。创新是靠人去创新,有更高素质的人,就有了更多的创新;企业有了更高附加值,又为人才的聚集创造了条件,更高质量人的发展又为更高质量物的发展创造条件,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反映出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企业要赢得未来,就要靠高质量发展来保障。

机遇是创造出来的,企业发展的机遇是自己创造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企业自己未来的机遇,没有高质量发展就没有机遇,就没有明天。在这个意义上讲,高质量发展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机遇。企业要生存、发展,需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转变一些思想认识和思维模式,重新认识和定义企业。什么是企业?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给企业下定义。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企业定义来理解高质量发展,现代经济学对企业的传统认识是一个“经济人”,是以利润为目标的微观主体,传统的政治经济学也认为企业仅仅是追求利润的。但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就要用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眼光为自己开辟道路、创造机遇,这就要对企业重新定义。从法律上讲,企业一般是法人,属于权利与义务相对称的民事主体;从经济意义上讲,企业是追求利润的“经济人”;同时,企业也是“社会人”,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什么全球倡导ESG理念(E指环境,S指社会,G指治理)?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就是一个“经济人”,将“经济人”看作是企业唯一的特性,这样的理解肯定是有偏差的。比如利益相关者理论就抛弃了传统的将企业假设为“经济人”的理论逻辑,利益相关者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考虑企业周围的环境、职工、供货商和顾客等方方面面,而不应是唯利是图、只考虑自己的传统“经济人”概念,现在这个概念正在改写。国际上倡导、开展的ESG理念和运动,作为一种新的衡量企业标准,要求企业披露ESG信息,这三者加起来衡量的企业,将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还是个“社会人”。也可以说,企业作为经济主体来自社会的约束越来越多了,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在重构。

我们要重新认识企业、定义企业,企业家也要有一个重新的自我认识。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对什么是企业有一个新认识,如果缺少这个新认识,我们就会陷入传统的“经济人”逻辑中,在商言商、其他一概不管,那么,这种纯粹“经济人”企业就不合时宜了。在商应当言商,这是主业,但还要言社会、言他人,担负起社会责任。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也提到,民营企业家要“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这表明,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人”概念。这需要重构经济学,因为经济学中很多分析与模型设计的基本逻辑就是纯粹“经济人”假设,这样的假设越来越脱离现实。新时代在重新定义企业,企业家也要重新定义自己。把市场、企业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观念和方法,越来越行不通了,更不用说传统的那种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经济学理念。

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落脚点是企业价值。企业的价值,不一定是通过财务指标衡量,比如最近香港上市改变了一个规则,提出不盈利、有亏损的科技型企业也可以上市。上市规则从看重财务利润,转向企业价值,这有利于创新型企业的发展。就像独角兽企业可能亏损了几年,但是风投基金仍纷纷去投,这是为什么?因为风投看的是企业未来的价值。从企业来说,高质量要落在企业价值上,而不是原子化地落在产品和服务上。如果企业有价值了,毫无疑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是有价值的,但是,反之不一定能成立。企业追求的高质量,应是追求企业价值,其中蕴含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文化品位。企业价值等于“经济价值+公共价值”。其中,经济价值是附加值,给投资者带来的回报,是企业的基础;公共价值体现为社会价值,包括对员工是否负责,对社会是否负责,对供应商、消费者是否负责,生产的过程是否对社会友好、对环境友好等等。企业价值,应抛弃传统的仅从经济价值角度的度量,而是要叠加公共价值。公共价值可能成为经济价值的放大器,使企业价值成倍提升。高价值、高质量等于强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在国际贸易上也越来越明显,因为在国际贸易方面不仅看重企业的产品,还更看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就是ESG理念。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没有创新就没有高质量。创造新价值,共享新价值,我认为这是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关键,国家要创新,企业更要靠创新。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本文责编:Super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2987.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旗帜》2023年第4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