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579 次 更新时间:2023-03-29 23:32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李涛(河南国资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一、准确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既要认识到推进“双碳”工作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要求,也要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十四五”时期是确保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从新的战略机遇来看,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深入推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从新的战略任务来看,党的二十大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未来五年,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从新的战略阶段来看,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新的战略要求来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从新的战略环境来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

二、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双碳’工作,必须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各地区各部门要有全局观念,科学把握碳达峰节奏,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任务、完成时间,稳妥有序推进”“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传统产业“双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各项重点工作,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双碳”工作过程包含首端的碳资源合理开发、中端的碳物质高效利用、末端的碳排放物吸收和回用诸环节,牵涉政策措施的保障、能源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突破、生态碳汇能力的提升,等等。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一体推进,一方面,落实好“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指示要求,另一方面,全面落实绿色低碳要求,精准把握“双碳”条件下的钢铁、煤炭和化工等产业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约束条件,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处理好“四对关系”。首先,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坚持生态优先,坚定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依靠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驱动,形成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减少碳排放而不减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更大发展;着力减排降碳与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群众正常生活的统筹谋划,将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为确保经济社会发展能源安全和产业链安全作出贡献。其次,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强化“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以形成整体合力。同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紧密结合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实际,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既与顶层设计相衔接,又不搞“一刀切”。第三,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脚踏实地解决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具体问题,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又要放眼长远,克服“碳冲锋”等急功近利倾向,在降碳节奏和力度上科学把握,举措上稳中求进,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第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和碳市场机制的完善来破除有碍碳减排的藩篱,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形成“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三、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其中之一是“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部署。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摆在治国理政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强化自主贡献目标,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十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4.4%,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态势,绿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任务,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推动转型,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和未来长远规划,把绿色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战略思维,明确战略愿景,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上发力,有序淘汰煤炭落后产能、增加先进产能,“兜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并提高煤电效率,力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让黑色的煤炭“绿”起来。同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促进煤炭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推动产能、用能总体过程的减污降碳;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上发力,加快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通过传统产业的升级、清洁生产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壮大等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社会生产整体过程的减污降碳,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在消费结构绿色转型上发力,遏制奢侈浪费,倡导低碳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力行“垃圾分类”,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推动家庭、社会生活过程的减污降碳。

优化结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坚持通盘谋划,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统筹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可再生资源,加快向高效清洁新能源产业转型,把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大力度在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规划建设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坚决落实能源保供责任,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加快油气、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创新技术,推动工业动能置换。顺应当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突出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标杆。坚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建设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绿色化、低碳化。积极做大增量,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突破一批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提升绿色能源和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前做好风险研判和措施应对,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确保节能降碳稳妥有序推进。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低碳高效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持续优化存量,加快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坚持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下大力气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树立并滚动更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引导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依法依规退出落后产能。同时,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完善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总体目标和实施路径,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坚持节能优先、源头减碳,把节能降耗放在首位,提升用能效率,优化用能结构,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建立资源环境国情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全民教育机制,把控制碳排放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完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及其执行机制,形成碳排放控制政策链。稳妥实现从表面的能耗控制走向直击要害的碳排放控制,以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倒逼产业结构低碳,更好发挥政府在碳减排中的调控作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构建双碳智慧监测平台,健全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能源要素向各地优质项目、企业、产业流动和集聚,实行生态保护收益和碳排放污染成本的内部化,充分彰显市场在“双控”工作中的导向作用。


(作者: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进入专题: 碳中和   碳中和  

本文责编:admin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83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红旗文稿》2023/6,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4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